那么只要有戒就行了么?不,还要有定。 究竟的快乐方法之二:修定学 定学,实际上就是很多经典里面所说的心学,是三学——戒学、心学、慧学的一种。因为禅定这个概念比较小,如果你要说定的话,一定要说修的内容为定,不能说禅定那种简单的定,说心的话就更恰当了。在《入菩萨行论》中就说的是戒学、心学。 那么这是什么呢?这是修心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修心的方法,你要永远约束自己是绝对不可能的。那怎么办呢?若要让自己主动约束自己,从被动的约束行为言谈举止和念头,变成为主动的约束行为言谈举止和念头,这就要靠心学或者定学。如何做呢?一般心学或者定学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观察修,还有一个叫定修。 什么叫观察修呢?不用把自己的心放在某一处、一心不动,不要这样,可以去思考,但是思考的目的是围绕在如何改变某一种内心的习性,这就叫观察修。比如说咱们修的第一步就是亲近善知识,就是拜上师。为什么要拜师父呢?要是没有老师来教导你、引导你,你怎能从一个凡夫俗子最终达到智慧、慈悲和德能都圆满的无上菩提殊胜果位呢?是不可能的。这要有非常复杂及有次第的系列修行才能达到。所以说必须要有引路人,这就是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之理按照菩提道第广论来说,有如下几点: 1、所亲近的对象――善知识应具备的德相; 2、亲近者——弟子应具备的条件; 3、亲近善知识的胜利功德; 4、不亲近善知识或不如法亲近善知识的过患; 5、心里如何亲近善知识; 6、行为如何亲近善知识; 大概总共有此六个部分。 然而《掌中解脱》中用四个方面来讲: 1、亲近善于知识的胜利功德; 2、不亲近善知识的过患; 3、心里如何亲近善知识; 4、身体的行为如何亲近善知识; 这个问题在《学佛为什么要拜师》这个光盘当中我已经讲过了,在这里不再多加阐述了。 总之,这种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宗喀巴大师说,一切修道之根本是如何修亲近善知识之理。说是一切修道的根本中的这个“根本”两个字非常重要,要是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修任何一个法都不可能得到任何一个成就,所以说学佛者必须拜师。没有师父或没有如法的亲近善知识,不会得到任何一个功德及增长。 然后就要修暇满人身难得,要知道现在咱们得到的人身就有“八暇十满”这么好的条件。然后,咱们要充分要了解咱们人身的无比价值,并能够充分发挥具有无限作用的人身价值。然后要明白人身虽是无价之宝,可是他很短暂,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因此要取“大义”。这个暇满人生难得之法,将来我也会讲怎样才能做到。人生有意义就如这样所说。 然后,要修习生命无常,三恶道的痛苦,以及皈依三宝。因为你没有生起怖畏三恶道痛苦之心的话,你不可能真正的皈依三宝,所以说要观三恶道的苦,它是生起皈依心的最根本的因。 那为什么要皈依?皈依谁?如何皈依?以及皈依之后的学处等等,以后我会详细讲到的。若修好了这个三皈依后,若不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业报之心的话,你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堕落三恶道,为什么会投生到三善道,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免去三恶道的痛苦,让我得到三善道,来得到人天之快乐——荣华富贵幸福等等,以及如何才能得到的方法。所以说,我将来也会专门讲一讲因果报应。 为什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呢?就有业果这样一个内容,通过学习你就可以详细明白善恶的因果报应,以及让自己多得到一个善报、少得到一个恶报的一种方法。 然后要修六道轮回的苦,我们通过三苦、六苦、八苦来认识六道轮回的苦。佛教为什么说轮回是苦海呢?刚才我已经讲到了一些简单的道理,更深刻的要在心中体悟才可以明白。 那么完了之后你要学会十二缘起支。什么叫十二缘起支呢?一个人为什么会死了之后进入中有?中有之后为什么有投生?投生之后为什么会老死?这要学习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样的十二缘起的顺转和逆转之理。 一旦明白了这个之后,你就会明白我们人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你就明白这个道理了。这个将来我也会非常详细的阐述。 然后要学菩提心 ,通过七支因果和自他相换的菩提心这两种方法来修菩提心。 然后要修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到禅定波罗蜜之前的,智慧波罗蜜以下的部分。这些都是属于观察修。到了禅定波罗密的时候,就是定修了。因为这个时候他就不允许转动,必须要一心不动修禅定,直到通过九住心的修法,得到身安乐、心、安乐的这种真正的“奢摩他”为止。有了这样的奢摩他之后呢,你要修这个智慧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就要修万法自性皆空。只是性空和禅定结合起来才能破除我执和法执。要证悟座上如空似的性空正见和座下如梦幻似的性空正见等等。因此你要通达因为缘起就皆空,因为是皆空的所以说它才是缘起的这个道理。 正如龙树菩萨所说: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他就这样说的。所以说你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究竟的快乐方法之三:修慧学 那么慧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六波罗蜜当中智慧波罗蜜的部分,那就是慧了。因为有智慧波罗蜜才能破除一切“我执”和“法执”,这个智慧波罗蜜具体认识我执和法执,从而加以破除。破除我执法执后的这种万法皆空的状态还需要由奢摩他来安住,这就是说止观双运的修法,也就是这里面的所说的慧学。因为你光有定学,虽然你的意识形态会达到安住一处,但你还没有明白万事万物的真正本来的面貌。只有通过智慧来观察,你才会明白一切万事万物的自性皆空和现象妙有的这种真正的本来面貌。所以说他才会真正通达“性空假有”,或者如僧肇法师所说的“性空假有”,或者就是咱们通常中观派所说的“性空妙有”之理。由此你可以彻底消除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铲除一切我执和法执,证得我刚才所说的这种涅槃清净的灭果——永久的快乐,这就是说佛陀说趋入道。 修持和弘扬佛法的伟大之处 苦、集、灭、道,我已经简单的阐述了,佛教为什么能减轻痛苦?为什么能增长快乐?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这些,比如说智慧波罗密蜜来破我执和法执,虽然暂时达不到这种很高的境界,但哪怕能破掉一点点,也会破除世间的这种迷惑,或者迷住或者执著,或者在乎的这种心态,因此做人就轻松多了。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