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非常小的事情可以变成为非常大的祸,甚至变成致命的祸呀!这就是因为憎恨心理太强烈了,制止不住自己的心,克制不了自己的心所导致的。 所以寂天菩萨曾经说:“没有比嗔恨心更大的罪恶!也没有比忍辱心更大的善心!”嗔恨心一旦产生,人的意识就完全被嗔恨所占据,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就做了;该说不该的都说了;该想不该想的都想了。当你气消了,回头的时候,后果就不堪设想!会感受许多许多痛苦和难受。 什么叫愚痴啊?愚痴就是暗昧、就是愚昧、不明白、迷惑。因为他是稀里糊涂的,不明白是和非。不具有智慧就分辨不出是和非,分辨不出善和恶,分辨不出该做还是不该做。 所以,不该做的他偏偏去做,该做的他偏偏不去做。因此寂天菩萨曾经说“包括苍蝇蚊子在内的一切万物生灵,没有一个不求快乐的;可是由于迷惑愚昧,所作所为都是颠倒而行,最后带来的都是痛苦!”。任何一个生灵,没有不愿意离开痛苦的!不过因为愚昧迷惑,颠倒而行,把一切痛苦招手迎来。这都是愚昧所致!所以说,愚痴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来源。 另外还有傲慢。由于傲慢,让你失去一切知识,一切功德,一切福报,一切智慧!曾经有一位高僧说过:“傲慢的高山顶上,留不住知识与功德之水。”如山顶上留不住水一样,一旦有了傲慢心之后,别人提了再合理的要求,提了再好的建议,你都会自以为是。因此,古往今来有多少个王室,有多少个皇帝,在傲慢的手中毁于一旦。所以说,慢心非常可怕。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成就的时候,傲慢心就开始生出来了。一旦有了这种傲慢心,从此终止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说,产生了傲慢,就象到了山顶。到了山顶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下一步走的就是下坡路!一旦有了傲慢心,下一步你走的就是下坡路! 有人问起我,“我的前程将来如何?”我对他说:“我给你看了,不太好。你自己看看”。我对他说啊:“你观察观察自己,有没有傲慢心?有没有自以为是的心?如果你非常狂热!非常傲慢!自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你得小心了!你就多灾多难了。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得修正。我还很多人都不如,非常地谦虚,是能明确认识自己缺点和漏洞的人”。我说,“你是万事大吉,一定会有发展的!”所以说傲慢心非常可怕。 另外还有疑心,怀疑之心也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怀疑心可以毁坏非常好的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怀疑心毁灭自己的一切功德。一旦有了怀疑心和忌妒心,让自己一辈子受苦难!人与人之间,即使是一家人,睡的是一张床,吃的是一样的饭,但这两人所受的苦和乐显然很不一样!其中一个人可能是悲观主义者,对什么事都保持怀疑态度,总认为这个是不是不利于我呀,那个什么什么不好哇,老是往坏的方向去想。因此会给他带来许多痛苦和恐惧,他就会一辈子受苦。另一个人呢,他是乐观主义者,他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他明明知道有些朋友对他非常不好,但他想:“无所谓,以后我多防着点不就行了吗?”恰恰因为他眼里没有敌人,人们对他就越来越好。过去不理解他的人,渐渐理解他了,说“这人真是个好人,一定对要他好呀!”他享受的是一种快乐。我们所谓的痛苦和快乐,不是物质上的多与少,而是这种物质,或者外部环境,对自己的心理能够带来快感,或者是好受的感觉;或者是带来难受,痛苦的感觉。这就是苦和乐的唯一标准! 这些都是烦恼心!如果心不想受苦,你必须断除贪欲心,嗔恨心, 愚痴心,傲慢心,猜疑心和忌妒心。 这就是应断集的意思 佛说:于苦灭圣谛当知、当证 现在跟大家说一下如何增长快乐。 首先大家必须了解什么是现前暂时的快乐,什么是究竟的快乐。现前快乐指的是人天的荣华富贵、名声、地位、权力以及所有的世间享受等等。人们就认为这些是快乐,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自然无可厚非。 但从根本上说未必这样,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心里好受,使自己开心,只是现前的快乐罢了,这种现前的快乐,在佛菩萨看来,还不是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坏苦。 那快乐是什么呢?只有究竟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才是究竟的快乐啊?寂灭一切痛苦才是真正的快乐! 佛经里面说证得“灭果”才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是“灭”呢?所灭的是什么呢?只有灭除将来有可能生起的一切痛苦的最根本的根源――我执、法执,那才是永久的快乐。 菩提达摩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一个大丈夫应该以寂灭做为自己所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修者以离相为宗。”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一切相才是自己修行的宗旨,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灭除一切我执和法执,远离一切执著。 怎么样才能达到呢?一旦明白了万事万物自性皆是空的、现象是缘起的这个缘起性空的道理,就是真谛和俗谛的道理,就窥见了一切法的本来面貌,我们便能达到“灭”,从而破除我执和法执――对“我”的自性和“事物”的自性的执著。 但它是破事物本身吗?不是的,事物本身没办法破,也不能破。事物本身的客观实相是怎么样,它就怎么样。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只不过是表相,而表相变成了一种像真的一样的假相,因此,不该执著的便执著了,不该着相的也着相了。由此我们生起贪欲、嗔恨和愚痴之心。 那事物本身是什么样的呢?其实一切万事万物只有两种存在形态:一个就是现象,一个就是它的本质。 究竟的快乐根源之一:缘起之理 比如我们举个例子 ,一个水杯,它的现象是什么呢?包括它的颜色、形状、内外的各种形态以及构成水杯的土的成分、水的成分、温度的成分、风的成分、空间的成分等等。这就是这个杯子的现象。这些成分一旦聚合了之后,就变成了这个杯子。 因此,佛教为什么讲包括水杯在内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呢?因为任何一个事物的构成,必须要有构成它的原料——因,和它的缘,比如包括制造杯子的工厂、工人等等。另外,只有在我们用这个杯喝水的时候才称之为水杯,这就是杯子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因果是不虚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过它的本质却是自性皆空的。 虽然水杯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水杯,那我们为何称之为“水杯”呢?这只不过是人们给它强加了一个水杯的假名,安立了这样一个水杯的假名而已,之后我传你、你传他就变成了“水杯”。其实在它构成水杯的每一个事物当中,都没有称为“水杯”的一个东西,去掉这些所有构成的成分之后,剩下的也没有“水杯”。所以说,水杯的自性是皆空的。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