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海涛法师:修行笔记(二)(5)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录自印度加尔各答的儿童之家墙上(德蕾莎修女) ◎做我们的母亲吧癇e a mother to me.”--德里孤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录自印度加尔各答的儿童之家墙上(德蕾莎修女)
  ◎做我们的母亲吧!“Be a mother to me.”--德里孤儿院墙上。
  ◎你们给我们的不是钱,是‘爱心’,这个世界需要爱心。
  ◎修女劝我们不要用昂贵的东西!
  ◎或许你付出的只要一小滴,但是大海中需要你这一小滴。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苦难与不平,需要我们付出善心的爱与温暖的手。
  ◎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坚持己见;不轻易发怒;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不难看出从内疚、恐惧和自我解脱出来会感觉像是重生一样。
  ◎爱是一种关系,而爱如果没有他者来爱是不完全的。
  ◎爱你的邻人如爱你自己一般。
  ◎你要人对你做什么,你也要对他们做什么。
  生命的智慧
  ◎由五蕴而生起的贪欲、爱染和执著是痛苦的根源(苦集);去除贪欲、爱染和执著即是去除痛苦(苦灭)。
  ◎由渴爱所产生的渺小肉体,永远不能当作‘我’或‘我的’,也不能以‘是我’的观念来思维它。即使肉体被殴打或受伤时,修行者会想:‘色身本来就有这样易于受伤的特质。’(象迹喻大经)
  ◎世尊在《锯喻经》上说:‘无论在他身上发生什么事,都要耐心地承受所有的痛苦。’而且此时要加强忆念佛、法、僧三宝,以保持平静。
  ◎舍利弗尊者说:‘朋友!只要有五取蕴,所有的感受就是苦的,只有当五取蕴不存在时,才不再有痛苦。’
  ◎‘善知识,善伴党和善随从者,就是梵行的全部!’
  ◎在此生亲自验证了梵行的最高目标,就是圣弟子舍家出家的目标;他明白:‘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成就八法之比丘为‘普端严,一切相圆满’。其八法为:(1)有信(2)有戒(3)多闻(4)说法(5)以众为境界(6)无畏而于众中说法(7)随乐欲得四静虑(色界四禅)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8)依诸漏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在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增支部)
  ◎‘狮子吼’是一种语气强而有力,且带有信心的说话方式。
  ◎人的一生受两种力量所左右,那就是业力与念力。业力是累积因果报应的来源,念力却是由己身发心修持的转移力量,一念至诚也可转化业力的牵绊而超尘入道。
  ◎菩萨长在生死中修菩萨行而能广利众生的三本领--
  (1)‘坚定信愿’。
  (2)‘长养慈悲’。
  (3)‘胜解空性’。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
  ◎升华的感情就成为慈悲,慈悲是不要报偿的,不要报偿的感情就是智慧。
  ◎人可以凭著他的意志,决心及今生的行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彻底的自由(涅槃)亦会带来那个彻底的生命。
  ◎引火的燃料断绝,火即熄灭,这就是‘涅槃’。它意味著「退去’或‘熄灭’,并不是火移向他物,而是火本身的止熄。
  涅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熄灭的是什么?那只是有限‘自我’的界限。从反面讲,涅槃是一捆‘我欲’木柴的燃尽,一切抑制无限生命的事务悉已消灭的状态。从正面讲,涅槃就是无限生命的本身。
  ◎就形上学而言,涅槃指所有苦痛的止息。就心理学而言,涅槃是弃除自我观。就道德(伦理)学而言,涅槃是贪、嗔、痴三毒的涤除。
  ◎佛陀说:‘是大喜悦!朋友们!涅槃是大喜悦!’
  业报
  ◎人若用武器伤害无害且不应被伤害的人,将会很快受到以下十恶苦:
  (1)极端痛苦;   (2)身体伤害;
  (3)失心狂乱;      (4)重大刑罚;
  (5)财产破灭;      (6)灾害;
  (7)病痛;          (8)国王惩罚;
  (9)眷属离散;轳  (10)火烧家宅。
  死亡后,更往生地狱。
  ◎目犍连尊者劝告大众:‘慎莫不孝父母师长,口业以及心恶念不可不慎。否则,自作自受,业报难逃。’ ‘神通抵不过业力’
  ◎‘乐修十善因,于他无损害,诸天常护持,得生四王天。
  于父母三宝,恭敬随能施,具忍辱柔和,得生忉利天。
  自不乐忿诤,劝他令和顺,纯善修净因,得生焰摩天。
  乐多闻正法,专修解脱慧,喜赞他功德,得生兜率天。
  于施戒诸行,自性常爱乐,起精进勇猛,得生变化天。
  是最上有情,具沙门梵行,增长解脱因,得生他化天。’ (六趣轮回经)
  ◎五百世常为人作苦工的贫生口业:‘比丘不事生产,不做苦力,为什么要给他吃饭?’
  ◎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尚、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需。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不偏信敬有德一人,见有贤圣持戒、多闻,能以舍宅、饮食、卧具、衣服、病药而供养之。深信僧中多有功德,修习向道,得须陀洹果,乃至能修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果。修金刚三昧,电光三昧。观如是已,平等奉施。如是施已,得无量福。是故我于鹿子经中,告鹿子母曰:虽复请佛、及五百阿罗汉,犹故不得名请僧福。若能僧中,施一像似极恶比丘,犹得无量福德果报。何以故?如是比丘,虽是恶人,无戒多闻,不修善法,亦能演说三种菩提,有因有果,亦不诽谤佛法僧宝,执持如来无上胜旛,正见无谬。若供养僧,即是供养佛僧二宝。若观佛法功德微妙,即是具足供养三宝。’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趋向菩提,其心坚固?’‘善男子!菩萨坚固,具足四法:一者、受大苦时,终不舍离如法之行。二者、得大自在常修忍辱。三者、身处贫穷,常乐施与。四者、盛壮之年,常乐出家。’
  ◎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善男子!有五善法,围绕是戒,常得增长。如恒河水。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离五戒已,度生死者,无有是处。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
  ◎一切善恶,皆因我身。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嗔恚。……若人软言,净身口业,和颜、悦色,先意问讯,能观一切苦乐因缘,当知是人能修忍辱。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