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疾者,以大悲起。’--维摩诘经 ◎观世音乃是誓愿‘不度一切众生苦恼,绝不休止’的菩萨,以慈悲为心性,忍辱柔和为本相,与愿施无畏为印契。 ◎大乘佛教认为,没有众生的解脱,也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解脱,所以提出了‘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口号,而‘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的菩萨是这个口号的具体实施者。 ◎胜鬘夫人十愿: ‘尔时胜鬘闻授记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慢、恚、嫉、悭四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挂碍心,摄受众生。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隐,以义饶益,令脱众苦,然后乃舍。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养、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能于如来所转法轮,而得随转;见是利故,救摄不舍。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菩萨的修行叫‘菩萨行’,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寓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渡众生之中。立志修‘菩萨行’的修行者们修习无量法门,以期‘究竟涅槃’。那么,这‘无量法门’中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六度波罗蜜。 ◎大智度论:‘入空法、行六波罗蜜,大慈大悲,此人名菩萨。’ ◎菩萨于人中立志高洁实修净化人间的德行。 ◎(1)自赞毁他(2)见苦不救(3)嗔不受悔(4)似法愚人——四胜处法:菩萨之特种戒法。 慈悲与智慧(十) ◎‘这是我在人间最后的受生,我是为了成佛而才生在人间;我要做人中最伟大最尊贵的觉者佛陀,我要广度救济一切众生!’--悉达多太子 ◎‘我是为了解脱老病死的痛苦,不再沉沦;以及推翻阶级的制度,使众生平等;所以我毅然的出家学道。我曾三禀父王,父王不允。我爱父王,我更要为一切众生服务。所以请你们打消要我回去的念头。’--悉达多太子 ◎‘无怨恨之教,是为佛教;无诤讼之教,是为佛教;无诽谤之教,是为佛教。’(宝藏经) ◎‘闻法者,对说法人,作医王想,作拔苦想,作说法甘露想,作醍醐想。说法者对听众,作胜解增长想,作愈病想。若说者与听者,能如是用意,皆堪绍隆佛位,常生佛前。’(大集经) ◎‘佛法贵行,不贵不行。但能勤行,纵寡闻,亦先入道。’(大智度论) ◎‘宁当少闻,能解义味,不愿多闻,不了于义;愿作心之师,不以心作师。’(涅槃经) ◎‘虽多闻,若不修行 ,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 ◎‘听法功德,出生死中,最为第一。’(正法念处经) ◎‘佛言:夫行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虽极疲劳,不敢顾左右;离出淤泥,乃得苏息。人之情欲,甚于淤泥,故以直心念道,庶免众苦。’(四十二章经) ◎‘有一切行为之功果者,虽从舍世欲根生。’(增一阿含经) ◎‘福业如果熟,不可以神祀得,唯人乘持戒车,得生天上,须知一切事,由行而得,不依祭祀而得。’(杂宝藏经) ◎‘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骂意经) ◎‘佛告沙门,慎勿信尔意,意终不可信。’(四十二章经) ◎‘只求万事如法,不求万事如意。’ ◎‘宁自破骨破胸,终不随心作恶。唯力士不为多力,能自端心者,胜于力士。佛与心诤已来,其劫无数,不敢随心,勤力精进,自成佛也。’(涅槃经) ◎‘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盗贼、大火。’ ◎‘此身动作,皆由心起,故应先调心,莫苦于身,身如木石无知,何故随心苦体。’(佛本行经) ◎‘游心之士,非无后悔,纵心之祸,重若须弥。’(忍辱经) ◎‘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无量寿经) ◎‘心性本净,诸过为垢;以智慧水,洗除心垢。’(文殊师利问经) ◎‘人不能伏自意,反欲伏他意;能伏自意者,他人意可伏。’(三慧经) ◎‘由观五义,以灭嗔恚:(1)观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于我有恩。(2)观一切众生,常念念灭。(3)观唯法而无有众生,何者有能损所损。(4)观一切众生,皆自受苦,云何复加以苦。(5)观一切众生,皆是我子,云何欲生损害。’(摄大乘论) 解脱自在 解脱自在 ◎从地狱的若楚不断,饿鬼的长久饥渴、畜生的互相残杀,阿修罗的嫉妒嗔慢,乃至天界的耽于享乐,可以得知唯有人间才能修行佛道。 ◎古德说:‘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深信三宝应从正见中来,依正见而起正信乃能引发正行而向于佛道,自利利人,护持正法。’--印顺导师 ◎达到声闻初果(须陀洹,预流、逆流)的条件是: (1)对三宝有不坏的信仰。 (2)对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基本佛法不生疑惑。 (3)对于受持的戒法不会违犯。 (4)不违犯五无间罪。 ◎修证声闻果的初步法门: (1)密护于根门--不放逸眼耳鼻舌身意。 (2)饮食知节量--以保持健康。 (3)勤修寤瑜伽--常修定境,住心一处。 (4)安住于正知正见。 ◎罪恶是我们自己去做的,痛苦只有我们自己来承受,停止错误只有靠我们自己,要变成纯洁只有靠我们自己。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救我们,没有人能也没有人会;我们自己必须走上正道;佛陀只不过指示了道路。———原始佛教解脱道的思想,强调自律、自制。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