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9)

众生有病,什么病?贪嗔痴的7鹜佑薪洹⒍ā⒒鄣囊颐悄芮谛藿涠ɑ郏涂上⒚鹛班脸铡H炯膊≈魏昧耍桓T趺窗欤磕蔷鸵薷!7鹜咏形颐且匏纳恪⒘取⑸嵋盐恕⑵绽磺兄谏4蠹叶加行牟。置挥懈1

众生有病,什么病?贪嗔痴的病。佛陀有戒、定、慧的药,我们能勤修戒定慧,就可息灭贪嗔痴。三毒疾病治好了,没福怎么办?那就要修福。佛陀叫我们要修四摄、六度、舍已为人、普利一切众生。大家都有心病,又没有福报,要好好的把心病治好,发菩提心、行六度万行的菩萨道,增进自己的福慧。各位啊!听闻佛法要照所教导的来做,否则佛法的利益怎能得到?修行怕苦;你不修不是更苦吗?

第五条:不饮酒戒

一、饮酒乱性戒难持

五戒中,杀、盗、淫、妄四重戒是根本戒。至於禁不饮酒虽是遮戒,但因为喝了酒,三杯一下肚,不醉不罢休,前四种根本戒就容易犯。为了四重戒持得清净,必须不喝酒头脑清爽,才不敢犯戒,所以酒也列为五戒之一。向下注意大纲:时间所迫,不能解释戒文了。

说到戒酒是有个因缘:有位优婆塞在家里喝酒,喝得醉薰薰的。隔邻有只鸡跑过来,他顺手就把鸡打死了!准备下酒吃,打死了鸡就犯了杀戒。鸡被打时哀叫,隔邻妇人来询问,他说没有看到鸡!这又打了妄语。收藏人家的鸡就犯盗戒。喝了酒乱性,昏昏的;又强暴了妇女。酒呀!一喝了酒,杀、盗、淫、妄,全犯了!因为有这样的坏处;所以佛就制不饮酒戒。

有好多不懂事的人说:「酒又不是荤、又不是杀生害命,是米做的,为什么要戒?我们只要不喝醉就好了嘛!」这话讲得好轻松,只会讲好听话;哪个喝醉酒的人愿意喝醉?第一杯酒是人劝你的,第二杯酒是自己想喝,第三杯酒是酒要喝酒了,不醉不止。哪个喝酒的人敢说绝对不醉?每个酒醉的人都喊说自己没醉,一醉就乱性。为了保持前面四条戒的清净,不要有一点点损伤,所以必定要戒除乱性闹事的酒!

世间人为了保持头脑灵敏,酒绝对要戒除。酒一喝醉那是怎样呢?俗云:「若要想戒酒,醒眼看醉人」,你看那喝醉酒的人,什么话都乱说、什么坏事情也敢做。在历史上,好多伟人就因为喝了酒而败坏重大事情;所以想避免闯祸,尽量不要喝酒。尤其喝了酒就不要开车,否则自已丧命又妨碍人。何况现在大家都知道,喝酒对身体非常不好,它是一种毒品,有刺激性,五脏、六腑受了酒长期侵袭,容易得病。

或者你问,酒不是可以治病吗?不错,酒有时也可以治病,像治风寒、去风湿等。佛教虽严禁喝酒,但在某种病「非酒不能治疗」的情形之下;也有开缘的时候,可以用酒。那是吃药哦,酒和药一起煮过,不会醉人的。不能藉口治病就随便用酒。

不管是不是佛教徒,酒吃不得,烟也不要抽哦!抽烟活活地害人嘛!不抽烟的人闻到那个二手烟就倒霉,何必将自己不良的习惯来害人呢?!也不可以跑到寺院里还抽烟。为使身体好,烟酒要戒,这样学佛道才无障碍,否则搞出病来,做了短命鬼,那怎样修佛法?

烟既然有这样的害处,佛陀的戒律上为什么没有禁止?要知道,戒律是三千年前制定的,那时候还没有烟啊!这一点要明白。其实不仅烟酒要戒,只要是使人乱性、智慧昏迷的饮食,或是有刺激性、会伤害身体的、食伤害身体的食物都要戒。像海洛因,在中国叫鸦片,一吃了这东西就成了废人,连人品也丧掉了。又像安非他命等毒品,这都属於酒戒之内,都不能吃。更不可从事买卖烟酒行业,这些非「正业」,在家信徙绝对不可作,非道非善业之财决定不取不赚!

以上已将五戒大纲说明,请切实奉行以趣佛果菩提。

(二)不说四众过戒

一、莫说众过善劝谏

你们看戒本,第五条「说四众过戒」,这一条五戒里没有。你们将来发心受菩萨戒,再加上这一条,就成为六重戒。附带告诉诸位,虽然你们没有受这条戒,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过失也不能说;不但佛教的四众过不说,连普通人有过错也不要说。人家就没有好的吗?你赞叹人家好的,选人家好的说,不要说人家坏的。身为佛教徒就要赞叹佛教好、赞叹师父好。

如果四众真有过失,怎么办?千万不要看到师父行为不好,就跟这个道友说、那个道友讲!那个师父怎样怎样不好.;这是要不得的。那师父不好可不可以讲?当然可以。身为在家佛弟子要劝谏,就像臣有谏君之责,国君有那个地方不对,做臣子的当然要尽忠孝之心来劝谏!做儿子的也一样,父亲有错误也要跪劝。国有谏臣、父有诤子,这是最好的。

但你要劝谏,也要在无人之处说,好好在师父个人面前讲:「师父啊!你那里有点不对,人家看了不大喜欢哦!」应该如此,所谓「扬善于公堂,指责于私室」。所以人不好、错误能不能讲?应该要恭敬心讲,但要在没人处对当事人说得明明白白,说话小声、客气一点、带点礼貌,不能以老爸爸口气骂小孩那样,「你那里不对、不好!」那你方法用错了嘛!大家要互相勉励,断恶修善,千万不要因为这些小事情退失道心,还增长罪业。

说四众之过,这是犯戒的,你说了只是增加烦恼:要说就当面说;绝对不要在人背后说,那是「是非」的根源。本来你没讲怎样;但是传话的人一加油添醋,就弄出是非来!搞得当事人起嗔恨心。你背后讲一大堆,对当事人有什么用?「世间有是非,佛法怎么也有这些?」这不是佛法的事!是凡夫带来的是非;就像山上本来是清净的,游客一到,就把整个山搞得污浊邋遢。下山离开时要记得清理,这是人品一节啊!

二、好言互赞修口业

我往往观察到众生这把口,德行深的人当然没话说:稍微次一等的,好话不会说,常常在随便无意中说了话,令道场受损、令人退道心。世间有句话:「一言兴邦,一言丧国」,在道场说话尤其要注意。好话多说,将来口齿伶俐,你说话人家就喜欢听;要是好话不会说,尽说坏话,将来罪障深了就变成哑吧,或是你说话的音声人家不喜欢听,就算你说好话,人家也听不进去。恶积口业之德,多说好话,切忌坏话!

好像你们到灵岩山寺来受戒,别人想要来,就问你:「你在灵岩山寺受戒好不好?」「唉呀!好个什么?」怎样怎样不好!说了一大堆,他本来要来,听你这一说就不来了,那你就断绝人家到这地方受戒的善因。你说:「很好哦!辛苦当然是辛苦,我们初到那边要好好锻炼,不要怕辛苦。那都是对我们很好的......」怎样怎样的好。本来他犹豫不决,你赞叹一句他就来了。我这只是举个例子,其实佛弟子凡是佛教都要赞叹好。

还有一种人,本来人家没心说一句话,到他口里一转,就挑拨是非了;一挑拨是非,令双方的感情不好,把大好的事情都破坏了,所以口业要好好地修。我们要改口业、消业障,那就好好念阿弥陀佛,是是非非的话千万不要说,只可帮人家说和合语,解除是非,不要在是非上再加是非。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