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又成为了“叛徒”呢?慢慢的,由于知识增加了一些,于是我就觉得不是仅仅参加道场、拜拜佛、念念佛就可以了,于是就想看看这些佛教徒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和行动。结果发现许多有名的法师、大居士,他们的名利心还是不淡,在人我是非上还是有很多分别,还是有时嗔恨有时贪,贪、嗔、痴心都不淡,总还有一些计较分别,佛教圈内还是有勾心斗角的现象出现。由于看到有名的在家、出家人的这许多情况,于是便产生了一个错误结论,我以为: “这些人修行几十年,看来修行是不管事的,要真管事怎么还是这样呢?” 正好当时看过蔡元培先生的一篇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文章,所以就更以为这些人这么拜、这么念,实际上根本没起作用。 直到我上大学三年级考试完了之后,书也不想再看了,也不愿出去玩,于是把母亲的佛书拿了两本来看,一本是《灵魂论》,另一本就是带注解的《金刚经》。这本《金刚经》看过后,不知有多少次地,一次又一次地,从身而心,从顶到踵,如同甘露灌顶一样,一阵一阵的清凉,一阵一阵的清凉……一切世间的事情都不能比的。我这才一下子明白了《金刚经》的道理,恍然而大悟: 不是佛法不灵啊!是我们这些修行人辜负了佛法! 通过重新认识佛法,也就从中看到了一部《金刚经》的宗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到这时我才思想转变了,也不再是“叛徒”了!同时,自己也有一个体会:这“无住生心”可不是一般主观愿望所能达到的。如果想要“无住生心”,一旦“生心”了,你也就“有住”了,也就不是“无住”;一旦“无住”你就不能“生心”…… 那时,第一遍看《金刚经》的时候,我刚二十岁,当时还有一个体会:看来这念佛法门很巧妙呀!你念佛的时候就容易达到“无住生心”。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也就是从《金刚经》才到了《阿弥陀经》,也就是到了净土念佛法门。正是通过《金刚经》才体会到了净土法门的道理。这个道理的体会是第一次的开蒙,是开蒙的第一课。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就深化得多了。下面我要谈的就是深化后的一些体会、感想。这是第三个因缘。 通过对许多大德的论著、遗教的学习,多少年后回顾起来,当年我思想上的这一转还是正确的!当然,当年的体会、感想还毕竟很幼稚、很肤浅。其实,基本上说,一部佛法的道理也就是如此一回事! 关于“无住生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因缘事迹中看得很清楚!六祖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劳动者,很孝顺!自己用砍柴担水挣钱来养活母亲。他之所以信佛就是因为听了半部的《金刚经》,也就是听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当时,六祖给小旅店里头送水来正欲出门,一个店客在念经,他就听,当他听到此人念到“无住生心”的时候,心中豁然,于是便问:“你这经是从哪来的?”客人告诉说是从五祖黄梅处听来的,于是六祖便要去黄梅。从广东(岭南)去黄梅路还不是太远。六祖就是听了这一句“无住生心”便去了黄梅的。 一个不识字的,也从来没听到过佛法的人,就听了半部的《金刚经》,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样一个基础水平,可是大家都知道他后来见到五祖时的对答的这宗公案,我也常提起这则公案,因为这则公案实在太有意思了。尽管老提,但咱们有时还是觉得不亲切。 我们看,六祖当时就是这么个水平,既没有多少年的修持,也还是一个字都不识的劳动者。等他见了五祖,五祖一看他就说: “你这獠人,你也来学佛呀!” “獠”当时是骂南方少数民族的话,好比“南蛮子”之类的歧视的话。言外之义:你一个不开化的野蛮人,你也来学佛呀! 梅山五祖弘忍是禅宗祖师,所以说起话来都带有禅机机锋在内。六祖当时就回答了: “人即有南北,佛性却无南北。” 人是可分南北的,但佛性却不分呀!人人都有佛性,这个佛性难道还分南北吗?你看看这是什么水平!这么一问一答,六祖便显出了真水平。五祖就说了: “这个獠人根基还很利呀!你到糟厂里劳动去吧!” 后来劳动了一段时间后,六祖更说出了高水平的话: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