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6;如何达到“一心无住”“般若生”? 念佛法门,并不是教大家“出生死,入涅槃”。因为“没有生死,也没有涅槃”。不过是教各位“一心无住”而已。“心无住”就没有生死,也没有涅槃(有住即有生死)。“一心无住”就是“一心不乱”,亦即是“一心念佛没有杂念”。切记!切记!!! “念佛”真能念到“一念不生”(一心无住)的时候,就是“般若生”。也就是说,“佛性种子已经生了”。等到“佛性种子”逐渐增长,自己会感觉到“听经的时候,入耳明心,即听在耳里,心里面明明了了;看经的时候,入目明心,即看在眼里,心中也明明了了。”在“般若”没有生起的时候,听经、看经都是糊糊涂涂。若到“一念不生”(一心无住)时,看经、听经、都会给你作缘,所谓作“善缘”、“作法缘”、“作增上缘”。这种“因缘”一到的时候,能使“智慧”开发。自己会感觉到“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过去不懂的可以懂了;忽然间能知道很多东西”。这些都是自然而然所起的“作用”,这就是告诉你,“心里已经般若种子生了”。这个“般若种子”,是靠“一心不乱”(一心无住),它就生了。如果“妄念”一起,“般若种子”马上就死,就又将糊糊涂涂,随着六道轮回转了。 平日,只要不生起很多的“欲求”,就能达到“一念不生”(一心无住)!有所求,就生烦恼。应“少欲知足”,“人到无求,品自高”也,“般若”就生了也。要“随缘消岁月”,不可为“妄想”、“妄念”而活着。各宗各派各行门,都是从这里入,千佛万祖都是走这一条道路。望特别珍重!珍重!!!如果“欲求心”不停,心处处住著,就入“生死流”了。要永远记住:“(一心无住),一念不生,般若生”。如此“念佛”,是“不思议法”,不是用思议心去测度的。 二二、 随缘严持众戒助修念佛法 & 8226;“身口意三业清净”,念佛往生。 & 8226;不可“乱心”失“正念”!!! 按照菩萨戒的标准来说:应该十业无亏:身三、口四、意三。就是以“清净身、语、意”,不管作事、作工、言谈、吃饭、睡觉,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处所,都能“三业清净,持名念佛”,决定往生。因为“三业清净”以后,一定可以“净除杂念”,才能有助于“一心念佛”。必须一切放下,把自己的“心”“安定”下来,“神”“宁静”下来,持名“念佛”才能作到“一心不乱”。就算临命终时,百苦交煎,也要“心安神宁”,“不失正念”(念佛)。若能做到这点,保证任何人都能往生。念佛的人不得往生的,多由于“苦”到临头的时刻,心乱如麻,忘记佛号,不能起正忆念,才堕落到六道轮回去。所以说:“纵然舍命,也不要乱心,不失掉佛的名号。”这个最要紧!!! 二三、 万相俱寂、一觉常灵念佛法 & 8226;“离一个相”即“万相俱寂”⊙,惟有一“点”(佛号),亦即“一心无住,觉性不灭”,就是“一心不乱”,亦曰“念佛三昧”!& 8226;达到“一心不乱”的方法! 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所求的不过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情形,好比房间里一点东西都没有,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同时房间里“亮”得很,象亮着大功力的电灯,能“照”得那里面“毫发毕现”;虽然如此,可是(干净得)照不到一根毫发、一粒微尘。这就等于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心”里一相不生,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男相,没有女相,没有是相,没有非相,没有善相,没有恶相……。这叫“万相俱寂”。 但惟有念佛心,“一觉常照”(灵),孤零零遍照一切。所谓“一念不生(一心不住),觉性不灭”。这个情景(境界),就叫“一心不乱”,亦曰“念佛三昧”。一切佛、菩萨都是从“这里”成佛的。这就是“一念不生,般若生。”念佛行人就是往“这里”用功---念到心里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可是里面照得毫发毕现;虽然是毫发毕现,却什么都没有。千万不可“住心生想”。“一物皆无”的时候,就是“无量寿”;“一觉常灵(照)”,照得毫发毕现的时候,就是“无量光”。认定目标,往这里用功,不要盲修瞎炼。达到“一心不乱”这个目标,最好的方便,是以口引心,以声摄耳。摄耳谛听自己的佛号,听得愈用心、愈清楚愈好。只要能“听”清楚自己的佛号, 自然“万相俱寂”;因为听得清楚明了,就是“一觉常灵”(照)。 二四、 持名念佛、直观心性念佛法 & 8226;“止观双运”念佛法!& 8226;“如何”“观”? & 8226;“缘观”与“直观心性”之法! & 8226;“持名”圆摄“缘观”与“直观心性”及其“修法”!亦就是修坚固“意生身”。 & 8226;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是妙胜法? & 8226;何为“报佛恩”? “念佛”有四项法门:①持名,②观像,③观想,④实相。 四种“念佛”,都是以“观”的“方便”而入“止”。所谓“止观法门”,修“止”必入“观”;修“观”必入“止”,这叫“止观双运”。四种念佛法门,就是应用“止观双运”,以“观”的“方便”而入“止”的。 “观”,有两种:①是缘观--凭借外边的“因缘”而起“观”,可以“制心一处”,亦即“住心一缘”。②直观心性--因为“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自性),即“实相”,就是“心性”。以(无可住)无住心(三心不可得)与(五蕴皆空)“无相法”相应,叫“直观心性”。所以说:“修观”的要点在于使“心一切不住”。心要是(无所住)“不住”的话,自然“一切法无相”。因为经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修行要领”,“在修心”不在修法。“观像”、“观想”念佛,都是“缘观”。凡修这个法的,不可胡观乱想,要依《十六观经》去修,否则会流入“妄想”,不叫“观想”。是上根利智的人所为。“实相”念佛,是“直观心性”,不假因缘必须是上上利根之人所为,“持名念佛”--是圆摄“缘观和直观心性”的。①“心中”系于一声佛号即 中之“点”,当下就起(坚固意生身)“缘观”作用,可以“制心一处”。制心于一声佛号上,就是“缘观”。即(假造之身)。②只要不从“解”上会,就是说,离开语言文字与思虑,(《楞严》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而是从“修”上,即下苦功夫去修行“持名念佛”,从“实修”上去切实“体验”,到了相当程度,自然就知道“一心不乱”的情景:就是心里一相不生,没有“我相”、“人相”;没有“男相”、“女相”;没有“是相”、“非相”;没有“善相”、“恶相”……“万相俱寂”,可是“念佛心”“一觉常照”, 即真空中一点妙有,孤孤零零遍照一切,所谓(一心不住)“一念不生,觉性不灭”,亦即“一念不生,般若生”的情景、境界。一切佛、菩萨,都是从“这里”成佛的。等到这一天得到此“受用”的话,就会感激“佛恩”不尽了。到此时,就知道“持名念佛”,是圆摄“缘观和直观心性”,是最高、最深、最方便之法门也。因为,“持名念佛心无住”,以“无住心”会“无相佛”,这是“持名念佛”的最高深、最玄妙、最不可思议的境界。请善思维:①当你一面念佛,一面摄耳谛听,一声一声佛号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而如果“住”于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