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道并不像声闻解脱道以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为妙,既然众生是菩提滋长处,当然须积极接触众生,于利他善行要多事多业多希望住。这本是释尊应化世间的本怀,亦是佛子所当依教奉行的,但也正因为这种积极入世的性格,使得菩萨行者易为世间法所染污,而成为败坏菩萨;它也为烦恼之人提供了一个以世间法混同佛法的借口,可以冠冕堂皇地拿著菩萨道的旗帜,遂行自己的欲望。如此,三宝外相既被混淆、污损,众生对佛法的信心岂有不退减之理。 这不应是菩萨道思想的原罪,谛实来说,反而是因为菩萨道精神的衰颓与被模糊,才导致此一现象的产生。此一弊病的解决之道无他,重显菩萨道原本已内含的解脱道精神,换句话说,重视共中士道的修持,强化对业果、苦、无常的观察,使出离心得以具体养成。出离心若坚固,便能制止世间染污心的生起。尤其出家菩萨既现声闻外相,更应持守声闻戒法,方能“令有情未信者信,信者增长”,如此“生于世间而世间法所不能污”的清净菩萨相才能真实显现。当然,此等三乘共法的修持,必须贯彻始终地与悲心、菩提心相应,方不致于落入另一种菩萨道的衰退。 大航法师,台湾台中县人。东海大学哲学系毕业、日本大正大学文学科硕士。1986年依止人乘寺圣开法师出家,同年11月于高雄元亨寺受戒。曾任新竹市佛教会理事长、福严佛学院第十一任院长、圆光佛学院教务长、中华佛研所教师、慈明佛学研究所教师、福严佛学院教师、圆光佛学院教师。现任新竹县峨眉乡金刚寺住持,佛学专长为天台学。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