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么就是这么一部无比神圣而又备受赞美的《法华经》,佛却跟舍利弗尊者有过一段啊三止三请的序曲。嗯、这么好的经么,那你快点讲啊,是不是啊?这个,时不再来啊,机会难得啊,这么好的经典马上要讲出来啊。不,释迦牟尼佛居然跟舍利弗尊者啊,一个请讲,一个拒绝讲,叫三止三请。佛拒绝三回,舍利弗尊者要求三回。那么佛为什么要拒绝呢?嘿,佛有一个理由的,他说「一切世间诸天及人」,听到这部《法华经》啊「皆当惊疑」,听到《法华经》的妙义呀,会怀疑、会吃惊,既然会怀疑、会吃惊,那我不如不讲,所以我不讲。呃,而你越是不讲我越要请你讲,呃,三止三请。
那么就在这么个请与止的过程当中,呃、这个会场的人很多啊,我刚才讲圣贤毕至啊、场面壮阔啊,结果有五千比丘比丘尼啊,退场了、不听了,你不讲了、不讲了,我还不听了,走了。你看看,这个好玩吧,所以这个五千啊,称为增上慢人,非常傲慢。所谓增上慢,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还没有得到,他说我得到了,没有证到,他说我早就证到了,就这么这样的人,他眼睛放在额头上的,叫增上慢人,在佛弟子当中呢有这么一批人。 我刚才讲过,释迦如来的一生,是自编、自演、自导的一场教化众生的千古大戏,所以在这里,有人演主角、有人演配角,有人演正面角色、有人演反面角色,包括提婆达多、包括我们的五千退席,都是为了促成如来演讲这部《法华经》,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场景、一个情节,所以这五千人就走了。结果释迦牟尼佛看着他们走,不加制止,换成我说很没面子,没有讲怎么走了,不予制止,默然听之,你们走吧。结果等这五千人一退呀,唉呀,佛说了,「我今此众 无复树叶」,啊,我这个大众啊就像一颗树,光剩下好树干了,这种叉枝烂叶都没有了。「纯有贞实 舍利弗 如是增上慢人 退亦佳矣」,他们能够退席啊,未必不是件好事啊,就很佳啊、很好啊。「退亦佳矣」,今天能够退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好,「汝今善听 当为汝说」,你现在好好听,竖起耳朵听,我现在就开始给你讲《法华经》了,就等这五千人、这五千人快走吧,他们不堪受此大化,退了。那么,我们说,在讲这么神圣的一部法华经当中,佛不是急于要把他的这个无上的境界和盘托出,还要来这么一个插曲,要三止三请,表示什么呢?阿,一个,是表示啊无上妙法得之不易,有他殷请劝请,有这么个意思。阿,这个得来全不费功夫啊,你就往往不珍惜了。所以我们有时候说,这个结缘的书啊,也不能一分不收,不要钱不要钱的、他什么都要,最后不加珍惜,结果拿回家就往抽屉里一锁从来不看,为什么?白拿的嘛,不拿白不拿嘛。所以结缘既是好事,是法布施,同时一分钱不要也会有弊端,生起贪心,本来出钱请的,只要一本够了,因为一双眼睛看一本书,说是白送的,拿一摞去,拿个五本九本去送送人、送送人,其实没有送人,就永远搁在那里,束之高阁,束在那里,啊、这是题外话。所以、无上正法得之非易,要殷勤。第二要诱发,他这么三止三请,把大家的积极性、兴奋感都调动起来了,眼睛也瞪开了,耳朵也坚起来了,这下面将要表达的,将是什么样的一种场景啊,将是什么样的一种妙法啊,精神头都出来了,这也是诱发之意,所以要有这么一个插曲。 那么这个时候呢,佛就开门见山,道出了诸佛出世本怀。他怎么讲呢?「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啊,一切诸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诸佛世尊,就为了一件大事,才来到你这个世间,为了哪一件大事呢?他说,「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 使得清净故」,让众生开佛的见、得佛的清净,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好,这里大家记住有四个关键字,一个叫开佛知见、一个叫示佛知见、一个叫悟佛知见、一个叫入佛知见,就是【 开 示 悟 入 】。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