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上古时代,人心世情淳厚朴实,胜过道德沦丧、人心不厚道的像法、末法时期,何止数倍啊。周文王的恩泽,可以普被到路旁的枯骨。可是不到数百年,shā人陪葬的风气便盛行于天下。列国诸侯死亡之时,都杀害他们所钟爱的大臣妻妾,动不动就杀数十数百人。不但生不起慈悲怜悯之心,反而认为殉葬之人越多越荣耀。于是彼此互相仿效比较。就凭秦穆公的贤明,尚且杀害一百七十七人来为自己殉葬。子车仲行、子车奄息、子车钳虎这三位贤人,乃是当时秦国的良臣,秦穆公也不为国家和人民考虑幸免三人,而依然将他们shā死陪葬。更何况是其他无道暴君呢?国君尚且如此,下面的大夫与士人,也就各自随其能力所及而做殉丧之事了。纵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圣人一齐出世,也没有办法阻止“shā人殉葬”的陋习。 译者按: 殉葬,又称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甚至shā死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活人殉葬在殷、周君王死后就很盛行。 2、子车,古读 Zǐ jū,今读 Zǐ chē。春秋时秦国有大夫名子车,其后代有的就以祖名子车为姓,称子车氏。当时国中有三位贤者,都姓子车,分别是子车仲行、子车奄息、子车钳虎。国君秦穆公死的时候,将很多人都一起陪葬,因为秦穆公很喜欢这三个贤人,所以也将他们一同殉葬。 【原文】及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即虫蚁蚤虱,尚令护惜,勿行杀害,何况于人。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知贪生怕死,皆是过去父母眷属,皆是未来诸佛世尊。固宜愍念怜恤,何敢妄行杀害,以充口腹乎。 【译文】一直等到佛教传到中国来,佛法阐释说明了因果报应之事,令人戒止杀生而施行放生,断除荤肉而吃素食。即使是昆虫、蚂蚁、跳蚤、虱子这些微小的生物,尚且都要爱护怜惜它们,不要残害shā死它们,更何况是对于人呢?这是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知道贪生怕死,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眷属,都是未来的诸佛世尊。所以说本来就应当仁慈爱念,怜愍体恤它们,还敢再肆意杀害他们,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吗? 【原文】慈风一扇,胜残去杀。勿论诸侯大夫士,不敢shā人殉葬。即南面称朕者,亦不敢行此恶法。即有一二暴虐者行之,亦断不敢以多为荣也。使无佛法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则后世之人,能尽其天年而死者,盖亦鲜矣。此系至浅近之法,而其效尚能如是。况论心性极赜之理,与断惑证真之道乎哉。 【译文】佛教慈悲之风吹拂于世间,以德化民,感化了很多残暴之人不再杀生作恶。不要说诸侯、大夫、士人,不敢再shā人陪葬。就算是国家帝王,也不敢实行“活人殉葬”这种残忍的恶法。即使有一两位暴虐君王实行了此事,也断然不敢以殉葬人多为荣。假使没有佛法的六道生死轮回、善恶因果报应之说,则后世之人,能够享尽天年然后才死亡者,恐怕便很稀少了。此三世因果之说乃是佛法中至为浅近之法,而其功效尚且能够如此显著。更何况佛法所讲的心性极为深奥的道理,以及断除迷惑、证得真性的究竟佛道呢? 【原文】而如来随顺众生,循循善诱。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接引劣机,以作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之前方便。若根机稍深,则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其断见思惑,证声闻缘觉之二乘果。 【译文】而我佛如来,随顺众生不同的根机,循序渐进地善巧诱导众生最终成就佛道。他最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佛法,接引劣根机的众生,以作为超越凡情、进入圣位、了生脱死的前方便。如果是根机稍微深厚的众生,则为他宣说四谛十二因缘之法,令他断除见思二惑,证得声闻、缘觉之二乘果位。 【原文】若是大乘根性,则令其发大菩提心,遍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兴无缘慈,起同体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万行。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人及众生,并所证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由其四相不著,三轮体空。故令尘沙无明,因之消灭。随其功行,以次证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菩萨果。及全彰自性,彻悟唯心,福慧圆满,智断究竟之佛果耳。 【译文】若是大乘根性的众生,佛陀则令其发起广大的菩提心,普遍修行六度万行,向上追求佛道,向下度化众生。兴发无缘的慈心,生起同体的悲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种种六度万行之事。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证入无余涅槃。不见有能度众生的我,与所度化的众生,而且连他们所证得的无余涅槃的寿者相也不可得。由于其能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相不执着,能施、所施和布施之事,三轮体空,所以能令尘沙惑、无明惑,也因此而消灭。随这其功德修行的渐深,次第证得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的菩萨果位。以及证得全体彰显自性、彻底悟明唯心之旨、福德和智慧圆满、智德和断德究竟的佛果。 【原文】又以末世众生,根机陋劣,匪仗如来洪誓愿力,决难现生即出生死。由是以大慈悲,特开一仗佛慈力了生脱死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所行一丝一毫之世善,并六度万行种种功德,悉以回向往生。此则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必蒙摄受。待至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译文】又因为末世的众生,根机极为低陋下劣,如果不是仰仗诸佛如来洪大誓愿之力,决定很难在现生就能出离生死轮回。因为这个缘故,释迦牟尼佛以大慈悲心,特别开启了一个专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来了生脱死的净土法门。只要具有真实信心恳切愿望,并且能够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所修行的一丝一毫的世间善法,以及所修六度万行种种的功德,全部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以自己的真信切愿,感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众生与弥陀彼此感应道交,必定承蒙阿弥陀佛慈悲摄受。等到临终之时,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