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归总有三方面,就是惑、业、苦。惑就是烦恼无明,由烦恼才造业,由业而受种种苦,此惑业苦三是属四圣谛的苦谛,集谛。集谛是惑业、是苦谛的因,由烦恼,业招集苦,由烦恼业受生、老、病、死种种报应,烦恼是谁给你的?是自己找来的,所以只有俱生我执才是我们每个人的真正冤家雠人,但是我们却把它当成我们善知识一样一切都听从他的指挥,干种种的坏事,造种种业。 佛说万法因缘生,一切有为法都是有造作的,所以无明也是万法之一,万法既是缘生无自性,无明也不例外,他是能够消除的,无明灭尽就是明,但这个"无明尽"也不应对它起执著,无明尽则相续到行列老死都灭尽,这是十二因缘的还减法,但不能对此起执著,无无明,所以无明尽也是没有的,无明尽是努力达到的目的,无明灭尽了,生苑的根子也灭尽了,因为由无明而起的种种惑业也不再起了,就没有苦。故说"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老死也没有自性,他是由惑业而感故。惑业灭,老死也随之而灭。"老死尽"就是涅槃,涅槃也无自性,依中观见看一切法都没有自性,十二因缘的流转还灭都无自性,所以不能执一法。凡有执都不符合般若见,都是错误的。 缘觉圣人是观十二因缘得解脱,故称之为缘觉,比声明人修得要复杂细致些,阿罗汉主要修四圣谛法证果、出离生死,但修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修四谛、十二因缘都不容易,出生死是很难的,所以不能只想走简单的路,要想成佛就更难了,要经三大阿僧只劫,广修六度万行。阿僧只:意为"无数",真正菩萨发心敢於承担长时的生死流转,这是菩萨的般若智,这是菩萨的精进勇猛心。有的人想速成佛,这种勇猛可以,但修行来不得半点投机,应脚踏实地修,没有便宜可拣,不应偷懒,学佛法不能钻空子,也没有轻巧法。路不怕远,只要未走错就应踏踏宵灾地走下去。了生死就是出世间。 佛法讲出世间,是出"五欲"、"八风",能超脱五欲,不为八风所动则现前就叫出世间。五欲有粗细不同,粗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细五欲是色、声、香、味、触,这襄讲粗五欲:①财:是经济基础,现在在城襄工作的人都是瓴工资。②色:主要指男女色,佛教讲色不单指男女欲,退包括一忉现前的享受,都是从色开始。③名:名利之心,修行人最难摆脱。儒家说:三代之人唯恐人知不好名,好名还知向上。我看《袁了凡家训》书後有两句是:"善欲人知并非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做了好事不应让人知道,密法讲"秘藏功德",自己有功德应不让人知道,不仅自己不显示,亦不让人帮自己显示,别人知道了不是好事,学雷锋做好事不求人表扬,名造一关最不易过,尤其是为当法师出家的。世间人都爱争名,众生都有这种习气,看见有人来就舆人比高低。从学习上、修行上舆人比,总是想自己比别人要高一些。嗯!他还站在我前面,我站在他後面,心里老不痛快。 这次我在北京开会时,记者访问我,在问我时,我闲聊天式的说了几句,没想到他给我大肆宣传,许多人给我写信,要求到铁像寺出家,然後中国新闻社吹四川尼众佛学院,吹到了HKong,在各家新闻宣传,我想这是党的照顾怕我们招不到生吧?出家人别人当面赞叹就应否认,不应默认。别人吹自己不是好事。上师说有一个人在称赞你,就有一百个人在诽谤你。从前聪明人都逃名,有名不是好事。世间人有名随之而有财,所以他们都争名。 ④食,有许多人把前三种欲都看得淡,却把食看得重,修行人对於饮食也是一个关键。食是众生的主要依靠,所谓"一切众生皆依食住",每个众生都要吃。但认真修行的人这一关也可遇的。 ⑤睡,人要休息,不休息身体吃不消。睡有正常的睡,只睡四小时,符合佛制。其余时间应打坐,不应"开夜车"读书,这样最亏身体。众生都有贪睡的习气,睡是懒惰,贪睡贪安逸,修行人睡眠越少越好,久休息就把时间浪费掉了,人生的时间实在太有限,太少了,应该好好利用才对,世人却贪安逸,好耍。 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①利:对自己有好处的为利:②衰:对自己有损害的事,③毁:别人诽谤,使名誉受损害,④誉:称叹,给自身带来荣誉的言词;⑤称:称扬,赞叹:⑥讥:别人说自己的短处:⑦苦:凡逼迫身心之事都是苦:⑧乐:自己喜欢好乐的,如己的心愿。 众生被五欲、八风所牵,哪里有利就往哪里,无利就避开。八风使世人变成傀儡的主人,令世人不得自在。出世间就是出五欲、八风,当五欲、八风现前时,自己首先应认识,还能对治、抵抗。出家不顾世利,就是开始与八风唱反调,所以现前就应出世间,以後才能证阿罗汉。海公老上师(能海上师)从XZang回来後,到五台山闭关,亲见文殊菩萨,集了《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这个仪轨。他老人家修本尊法能现本尊相,他的弟子在他坐静时,在法座上都见到遇他的本尊相。通教寺有位师父告诉我,他听老上师讲法时见到上师法座上坐的是弥勒菩萨,心想座上放了弥勒菩萨,上师讲法又坐哪呢?正在想时,一下子看到的又是上师坐在那裹开始讲法了。上师是成就了的人,他老人家告诉了我们的修行道路,我们就应照着修,法尊法师译的颂文中说:"至尊恩师如教修,我等亦应如是行"。我们应照宗喀巴大师走过的路那样走,才走得到目的地,我就教你们宗喀巴大师的久笠口提道次第锣,海公上师也是依《菩提道次第》成就的。我们应走这条稳当的路,(但是如果你们想另修一种法门,另走一条路,我也不能勉强。)我指的就是这条路,要了道只有照善知识走过的路才得了道,修行事应如禅宗门下说的,要直下承当,说了应马上兑现,当下就出五欲八风,对着五欲,八风境时能抵抗、解决,才是真功夫,真修行。而不只是表面上的礼拜、念诵以为才叫修行,真正五欲、八风现前时被牵着走,这不是真修行的功夫。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