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法师文库 > 上人 >

上人书信集 壹、书信篇(31-40章)(3)

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来函】 一、「我不把众生往生西方 极乐世界 的诸功德修行完成,我不成佛褂搿溉绻也荒苋贸颇钗颐诺娜送也怀煞穑 骨胛史ㄊφ饬街纸馐湍且恢肿罘鹨猓二、释迦佛的教法和弥

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来函】

一、「我不把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诸功德修行完成,我不成佛!」与「如果我不能让称念我名号的人往生,我不成佛!」请问法师这两种解释那一种最符佛意?

二、释迦佛的教法和弥陀佛教法是两种教法吗?

三、念佛时,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如影随形保护,那么信心念佛的人不念佛时,弥陀、观音、势至等诸善神护法就不如影随形保护吗?

四、有说:只要给仙家讲明了名号的功德,可以把它们当做护法,但不能供奉。有说:仙家不可以给念佛人做护法,给它们讲明自己已是三宝弟子,一心专称弥陀佛号,不再供奉它们,让它们另找别的地方,如果它们不想走,就跟我一起念佛,但它们不是念佛人的护法(坚决送走)。仙家到底能不能给念佛人做护法?

五、念南无阿弥陀佛与念阿弥陀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包括弥陀佛吗?


卅九、信佛救度
 

信佛救度之人,
欣慕净土,要求自己过圣洁的生活。
信佛救度之人,
罪恶感深,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信佛救度之人,欣慕净土,要求自己过圣洁的生活。

信佛救度之人,罪恶感深,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信佛救度之人,与佛同在,犯罪有反应,心中会自责。

犯根本大戒,不可无所谓,应深生忏悔,而思改过,否则应还俗为宜,僧俗各有规范故。

既信弥陀救度,必不故意为非,若因业障显现,于弥陀而言,悲愍而仍摄取,于众生而言,怀惭而更念佛。故善导祖师言「念念称名常忏悔」。

二○○一年十月五日

【附来函】

某某人有「阿弥陀佛救度一切罪苦众生,连五逆也不例外。因此他说:反正阿弥陀佛能救度我们,只要念佛,必往生无疑,现虽是僧相,犯根本大戒也无所谓,没有因果可言」等言论。他总是认为我未悟佛意,法师之意如何?我个人愚见,认为阿弥陀佛接引罪恶众生,是指未归佛之前所做罪业,归佛之后皆得往生(念佛者);归依佛之后再胡作非为,佛陀及祖师不会赞同的,除非无意间犯错,当然佛是慈悲的,不会见怪,同样接引。

有人认为我的脑子太顽固、太封建,也许是吧!阿弥陀佛,望法师开导为盼。


四十、心意柔软
 

「举三千大千世界」,
丝毫非末世我等所能也。

一、信弥陀救度之人,心意柔软仁慈,言行安详稳重。体会弥陀爱护我,使我能爱护别人;弥陀包容;弥陀功德赐与我,使我能为他人牺牲奉献;习气日减,道情日生。

二、《易行品》先贬净土门之众生是儜弱怯劣,接着劝修「易行疾至」之易行道,所谓「呵问许说」。其意不在贬抑众生求生净土,否则下文之「难易二道判」即成戏论。其意乃如《大经》所言,要我们「谦敬闻奉行」,以「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故,而善导祖师则解释为「二种深信」。

若不知自己是儜弱怯劣之人(信机),误以为是丈夫志干之士,则失「易行疾至」之胜法(信法)。「举三千大千世界」,丝毫非末世我等所能也。

三、往生之后,如昙鸾祖师言:「体如而行」,不行而行,行而不行。弥陀寿光一体,众生往生,证同弥陀,光寿与悲愿,毫不减少。弥陀身土是报身报土,所谓「报土」亦云「受用土」,佛受用自得之法乐,或施与他人(菩萨)受用其法乐。      

《无量寿庄严经》言: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无量寿经》言: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故第十一灭度愿之后,便是十二、十三之光寿无量愿,此光寿无量固是弥陀自证自受,目的全在与诸菩萨共证共受。

四、信心念佛人,应尽量如《大经》「三毒五恶」段所劝诫而生活之,故应放弃世俗名利心。真谛在于念佛往生,俗谛在于履行世善、奉佛戒规。

五、凡夫自力与弥陀佛力相比,即是无力,然弥陀大悲,亦救度之。应随力随份称名,不自苦不自恼。

六、若不能专正定业,则可助行调节,犹胜终日嬉戏。助行之言,良有以也。

七、应与同法门之师友相处,一则正知见,再则相提携,不至于或过或不及而还俗。

【附净宗师父补充回答】

一、净土法门之真义,如善导和尚所言:以阿弥陀佛ben愿不虚故,不论是谁,但称佛名,愿生净土,决定往生。

二、所引《大乘起信论》与《易行品》之文,就净土法门大悲众凡之意趣上观点一致;不过《易行品》逻辑性之「难易二道判」对净土教之意义与贡献远非《起信论》能比。

又,《易行品》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容易地达致不退转地,而提出应称佛名号求生净土。至于往生后之情形,非要点故,未及深论。

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别愿所成之报佛报土,佛之自受用还成往生众生受用故,众生往生证同弥陀。虽证同弥陀而不名佛,仍名菩萨、声闻、天、人等者,「但因顺余方」耳。又,一土唯有一佛,纵余佛助化,亦示现为弟子。

往生彼土者,悉皆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即是候补佛位,候补佛位即是有成佛之功德而尚缺成佛之名位,故从极果佛位退而一等,现处补处之位。既居弟子位,则「长时闻法,历事供养」等,如《大经》言乃是菩萨应行法式,不似此土闻法之缘吝,而无由得觐佛也。此正显往生彼土之胜妙。

善导祖师或言:「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或言:「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或言:「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净土菩萨光明与弥陀光明相较有与夺二意。夺而论之,「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何况菩萨人天。与而论之,「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至其然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光明,亦如今也。」弥陀光明还成往生众生光明,故得十方诸佛如今赞弥陀光明而赞之。无论与夺,皆显弥陀光明不可思议。上人正从与边赞弥陀光明不可思议,释尊亦谓「昼夜一劫,尚未能尽」,岂必局于数行经文乎;加之又明言「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