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在往生度家眷 往年,HKong何东爵士的老太太往生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也为HKong佛教奠定了真实的基础。何东爵士一家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只有老太太信佛念佛,但这家人非常开明,确实是信仰自由,彼此和睦相处,互相尊重,这很难得。所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妨碍别人、侵犯别人,这是不懂自由;这是感情,不是智慧。 同理,我们现今生活在地球上,有许多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宗教信仰,彼此不能相容,互相攻击毁谤,甚至引发宗教战争,这些都是不懂自由的真义。不懂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尤其是伦理道德教育。 而何东爵士的家庭是我们的好榜样,从家庭展开就是世界的好榜样。我们无论信仰哪一种宗教,对于不同的宗教一定要尊重。佛门里无论修学哪一个宗派,对于不同的宗派也必须要尊重,这是真正懂得自由,真正有智慧。 何东老太太往生时,对儿子、媳妇说:‘我一生当中对你们没有任何要求,我往生时,请你们念几声佛号送我往生。’她的往生实在是开往生大会,亲朋好友全到了,老太太交代清楚后,在念佛声中安详走了。何东爵士一家人,亲眼看到老太太念佛往生,以后全家都念佛了。所以老太太度众生真有一手,用讲的讲不通,就表演给你们看,最后一招把全家都度了。 老太太往生的过程,是高度的智慧,最佳的示范。世间什么事都可以作弊、作假,唯有这件事不能作假。我在台中求学时,李炳南老居士常常以这桩事勉励我们,教导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真有,念佛人真能往生。 4、依教奉行能自在往生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虽没能亲见往生的事实,但是听到的却不少。人家何以能自在往生?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尤其生活在多灾多难的时代,自在往生对我们非常重要,真正是一生中第一桩大事。其实只要依照经论如法修学,就可以得到。特别是《无量寿经》,古德讲《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因为《无量寿经》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况,介绍得最完整,修学的方法说得最详细,往生之后的果报也讲得最圆满。若我们真正希望自在往生,修学三个月到六个月就能成功,所以这个法门殊胜,为一切诸佛赞叹颂扬。 善导祖师说,佛教导我们做的要完全做到,佛教我们不可做的,决定不能做;果然能将《无量寿经》上的教诲,彻底依教奉行,天天做,一天都不违犯,三个月这种功德的累积,你就是诸上善人,就取得往生的自在。若能做六个月,那就更踏实。一直做下去,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站著走,坐著走,自在随意。这才是人生第一大事! 有些人往生不自在,临终时还有病苦,原因就是佛教他做的,没能完全做到;佛教他不可做的,还违犯了不少,这是业障。但毕竟过去今生还有一些善根,临终遇到善友的提醒、助念,还能往生。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光阴,空手而来,还是空手而去。古德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带得走,带走的只是在这里所造的一些业,这多可怕!我读起来都寒毛直竖,有些人念起来无所谓,这是麻木不仁。真正有知觉的,念到真害怕,岂敢又造业? 诸佛菩萨慈悲,有真诚的爱心,我们不懂得亲近,还舍弃他,去结交世间恶友,这是大错特错!恶友就是造作五逆十恶,不接受圣教,不依教奉行。这对我们生活修学是一大损失,必定要认识清楚。 一定要认真努力修学,把握这一生短暂宝贵的生命,完成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念佛成佛’。这是一桩大事,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有志气,真正是佛家讲的大英雄、大丈夫。希望我们共同勉励,在这一生中把这桩大事办圆满,真正不辜负此生。 五、觉悟——看破·放下 1、看得破·放得下 在一般情况下,佛七的前两天,心还定不下来,功夫不甚得力。到第七天,因为佛七快结束,心理上又放逸了,也不能得力。所以七天念佛,真正得力是在第五天跟第六天,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现代人修学、念佛比不上古人的原因,还是在于不能真正‘看破、放下’。所谓看破,是对于现实生活状况了解的程度;若不甚了解,迷恋世间,当然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因为他们看多了,知道世间一切法是虚幻不实,无论生活在顺境、逆境,时间久就腻了,生活过得厌倦,不想再住下去,这时放下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若觉得这个世间还很美好,还想再多活几年,甚至于多活几十年、几百年;他放不下,功夫如何能得力!佛法讲觉悟,就是觉悟这桩事情。 注:放下跟看破是相辅相成的,你能够放下一分,你就多看清楚一分;能多看清楚一分,你就能够多放下一分。换句话说,菩萨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就是看破、放下的功夫相辅相成。 六波罗蜜里面,般若波罗蜜是看破,其余的五度都是放下: 布施是放下贪心, 持戒是放下恶念, 忍辱是放下嗔恚、嫉妒, 精进是放下懈怠、懒惰, 禅定是放下散乱。 这五度都是放下,般若则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所以六波罗蜜归纳起来,就是‘看破、放下’四个字。 而佛在经上教我们放下,是放下烦恼,放下欲望,不是放下工作。相反的,还要更加努力认真去工作。如果连工作都放下,那么佛就用不著讲经说法了。 2、明因识果无怨悔 大家知道世事无常,世事无一不是因缘果报,但知道得不踏实、不彻底。早年有一位邬余庆老居士,讲了一个真实故事。抗战初期,他在上海认识一位商人,这位商人生意做得很好,有个小孩是独子,非常顽皮。有一天,小孩带了十块钱上学,钱掉在路上,有个熟人跟他父亲相识,看见了捡起来,就跟这个小孩开玩笑的讲:‘你叫我一声伯伯,钱就还给你。’想不到这个小孩反说:‘你叫我一声伯伯,我再给你十块钱。’顽皮到这种程度! 有一天,这位商人过生日,请了很多亲朋好友到家里。他突然看到这个小孩的面貌,十分像一位故友,他非常惊讶,当时就向大众宣布,所有的财产全部交给这个小孩。后来他向朋友说明,他的财产是一位德国人的,战前他替这位德国人做事,德国人回国前,叫他代理经营。后来这位德国人死在德国,就没有再回来。那天他突然看到小孩的面貌,就是那位德国人,他明白了,这个小孩就是那位德国人投胎的,所以财产立刻全部归还。这样,父子关系才能维系住。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