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要》讲记(净界法师)(5)

心于所缘专一安⑿挠谒迪嘈沧。透过对礼拜、赞叹、作愿,我们把妄想慢慢地调服,对佛号的专注慢慢地集中、慢慢地集中。这是我们第一个要成就的,第一个功德,禅定的功德。 第二个是观察门,前面的礼拜、赞叹
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透过对礼拜、赞叹、作愿,我们把妄想慢慢地调服,对佛号的专注慢慢地集中、慢慢地集中。这是我们第一个要成就的,第一个功德,禅定的功德。
第二个是观察门,前面的礼拜、赞叹、作愿是一个修止,这个止是无分别住的。当我们在寂静的心中,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起观。我们前面说过,你修圣道的观,如果你修天台观或者唯识观,它偏重在空观。但净土宗的观,它偏重在假观。因为这个假观是善知取舍。你观空的话,是不取不舍。所以,它这个观察,它主要的假观呢,它不是观十法界那么广大了,它主要把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拿出来观。观察娑婆世界的过失相,观察极乐世界的功德相。以这样的对比,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观察门就是观察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的真实相。这个观是有分别住的。
前面的禅定和智慧是一种自利的功德,你自己受用的功德,不能跟别人分享的。这个回向就是修大悲。我们把前面的礼拜、赞叹、作愿、观察这四种禅定智慧的功德,把它回向法界众生、回向往生净土。这个就是修大悲了。能够跟众生共同来受用,跟众生共同来分享。天亲菩萨从这样的一个五门当中,依止对佛号的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来成就我们往生的净业。
这五个法门,我们在台湾的佛七,也经常用这个法门来进行操作。我们明天晚上,乃至后天开始的佛二,我们就试着在新加坡推广这个五念法门。我们实际透过对佛号的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我们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我们这次的佛二啊,我们就根据这个方法。当然,所有佛法的修学,一定是先有理论基础,才能够实修的。佛法是重传承的,不是你修行的时候在摸索。你所有的法门都必须经过佛菩萨的印证,“欲知上山路,须问过来人。”你才确定这是一个离苦得乐之道。
所以,我们在实际操作之前,我们把内涵先做说明。到了明天的时候,你打佛二,你就很快上路了。我们先看第一个。在这三种的功德,我们在对佛号的止观当中,我们有三种功夫要成就。第一个是禅定。什么叫成就禅定的功德呢?我们先把印光大师的文钞念一遍。大家就知道什么叫禅定了。请合掌!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
好,我们加以说明。在我们对弥陀功德的皈依当中,我们第一个要成就的就是禅定的奢摩它的止的功德。当然,我们前面说过了,禅定,你一定要先设定一个所缘境。我们今天是以阿弥陀佛的声音为所缘境。我们以一句声音来都摄六根,以一句声音来净念相继,这样子能够成就三摩地。在我们净土宗的传承,特别是到了末流,明末清朝以后的念佛方法,都是根据《楞严经》《念佛圆通章》了,所谓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达到禅定。
什么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呢?我们看第七面。基本上在成就禅定啊,我们必须要具足两种力量。第一个是专注力,第二个是相续力。对你的所缘境,对阿弥陀佛的声号,要有专注力,专注力是一个点状的功德。当我们把这个点状的功德再扩大,就变成一个片状的功德,叫相续力。它的方法我们解释一下。都摄六根是佛陀说的,在经典上说的,什么叫都摄六根呢?印光大师从净土宗的角度做了解释,他说: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希望佛号来收摄我们的六根,可是我们的六根经常向外攀缘,怎么办呢?他讲出三个次第。第一个,念,念从心起。当我们念佛时,你要先知道你念佛的起处。有些人念佛时,嘴巴念佛,心里打妄想,这个佛号就不是念从心起,就是从嘴巴生起。这就不对!没有构成专注力。你的佛号必须从你皈依的心真实地生起,你假借你心中的皈依,假借你的做意去创造佛号。所以你的佛号的最初的源头,必须从内心深处生起,这才能构成所谓的专注。第二个,诵,声从口出。我们在心念的时候是没有声音的,没有声音,你就没有所缘境了。所以你必须假借嘴巴的震动,多少创出一点声音。打佛七的时候最忌讳你完全没有声音。完全没有声音,你根本不能听你的声音。这是第二个,你要创造一点声音。第三个,你把你自己的声音再听回去。这个佛号透过你的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样你跟佛号构成了一个点状的相应,叫做专注力。
不过在修专注力的时候,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在听佛号声音的时候,第一个,从空间上来说,你只能够听你自己的声音。这个地方很多人忽略了。比如说,我们今天一百个人打佛七,每一个人都创造一个声音,这个虚空当中有一百个声音,哪一个是你的所缘境呢?我们不要管别人念大声念小声,我也不管自己的声音是小声、大声,你只能够听你自己的声音。为什么呢?你听别人的声音,你是向外攀缘,你越听越散乱。你自己听你自己的声音,它是回光返照,你越听越专注。所以,你不管你的声音是大声小声,你只能够听你的声音。这一点,念佛人要注意。否则你佛号越念越散乱。这是从空间上来说,你只能够听你的声音。第二个,从时间上来说,你只能听你当下的声音。这个声音有过去、现在、未来。不管你前一句佛号念得好、坏,过去就让它过去。你打妄想,知道以后,注意当下的佛号。你也不要去预测,你什么时候会一心不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所以我们听声音的时候,只能听当下的声音。当下,当下,当下。听完就放掉,听完就放掉,听完就放掉。这就是我们修专注力的重点。听你自己的声音,听当下的声音。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相续力。我们希望佛号在心中启动的时候,它能破除昏沉掉举的障碍。在心中是一种强有力的相续。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十句成片三三四。我们可以以十句佛号来当做一个循环。这当中分成三段来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后飒板的时候四声,我们做适当的停顿,做两次的停顿,三、三、四,三、三、四。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们以前在念佛的时候,我们要不根据印光大师的方法,你就追顶念,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