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最希望的||家庭团聚。 老年人最欢喜的||含饴弄孙。 老年人最安全的||有退休金保障。 老年人最顾忌的||谈死。 老年人最恐惧的||死亡。 老年人最难受的||老病。 老年人最爱讲的话||回忆当年。 老年人最喜欢的天气||冬暖夏凉。 老年人最喜欢的文字||报纸。 老年人最爱吃的食物||稀饭牛奶。 让我们来看看各种老年人的生活,问问自己到底要做那一种的老人? 老年人的生命||危脆不安。 老年人的日子||坐在街头看鸽子觅食。 老年人的饮食||等待救济金。 老年人的夜晚||睡不安眠。 老年人的怨叹||儿女不孝顺。 老年人的苦恼||煮饭给儿女吃。 老年人的辛劳||带两代。 老年人的不幸||卧床不起。 老年人的哀痛||白发送黑发。 老年人的悲哀||想到死后没人为他送葬。 老年人的忧虑||不知道棺木在那里。 愚痴的老人 愚痴的老人||有钱不用。 愚痴的老人||有事放不下。 愚痴的老人||不懂得交棒,更不愿交棒。 愚痴的老人||挑肥拣瘦,食不甘味。 愚痴的老人||唠叨不休。 最幸福的是洒脱的老人 洒脱的老人||不一定要有老伴,有书为伴。 洒脱的老人||不一定儿女照顾,自己去普爱天下的儿女。 洒脱的老人||不压迫子女,不执着子女;子女有所问,乐于开导指引,但子女怎样做,不过问。 洒脱的老人||一杯茶,一份报纸。 洒脱的老人||每星期都有三五老友聚会谈天。 洒脱的老人||酸甜苦辣,皆能品嚐。 洒脱的老人||南米北饭,皆能当饱。 洒脱的老人||莳花除草,逍遥自在。 洒脱的老人||死后的地早就买好了。 洒脱的老人||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 洒脱的老人||心中有佛。 其实,老年人知识丰富,识多见广,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考虑问题的角度较为全面,回首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历程,老年人的成就可见一般。 如李时珍从六十岁开始,到七十四岁完成不朽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伽利略七十二岁时提出数学的无穷集合概念,七十四岁时完成"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为近代自然科学基础的奠定作出巨大贡献;托尔斯泰七十二岁时完成长达二十万字的著名小说《复活》;马寅初写《新人口论》时已是七十六岁高龄老人;费里希七十一岁时发现蜜蜂的舞蹈语言,获得生物学、医学诺贝尔奖。泰国一位僧王六十五岁开始学习英文单字,九十岁竟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可见"老人最有智慧"这一句话一点也不错。 "老年"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生命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在人生的旅途中,从最初年少时期的学习、成长,到为事业与家庭勤奋、奉献的壮年时期;等到迈入老年退休,事业已告一段落,儿女也能独立自主时,许多人此时顿感生命失去所依,漫无目标,而对老年生活产生恐惧、害怕。 其实,老并不可怕,只要自己懂得预作安排退休后的生活,老年生活也可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1 如何安排退休生活 平时要如何修持身心?要做到: 早起十念法,凡事无不办。饮食有节量,茶果菜根香。万事要放下,荣辱莫牵罣。饭后千步走,可活九十九。晚睡一柱香,心静人自康。睡前寤瑜珈,光明在眼前。主人会搬家,老死不可怕。真心要营养,要识无尽藏。 老年生活较为安闲,应有固定的工作和定课,这些都应该在年轻时即预作安排;再者,退休后不要过度干涉儿女的事情,如果有心愿尚未达成,譬如进修读书、出版自传等,应该尽速设定目标去完成。因此,如何安排退休生活呢?以下提出四等防老与四等养老的方法。 四等防老方法 经济方面:多方开源节流,为自己储备养老金。 健康方面:不依恃年轻时的身强体壮,对于卫生保健之道多多注意和加强,比如常做运动,让自己老而硬朗;生活作息有规律,注意营养的摄取等。 信仰方面:拥有正信正见的信仰的人,不仅在心灵上有所归依,精神上有所寄托,同时还能广结善缘,结识许多同道好友。尤其,有了宗教信仰,可以激发勇气与力量去面对未来,可以使我们有宽宏的心量去包容人间的不平,进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运。 兴趣方面:妥善安排休闲活动及兴趣的培养,比如亲近山林、种树、园艺等,都是正当的娱乐。或到寺院当义工,参加公益社团,拓展生活圈,让自己的生命在大众中成长。 四等养老方法 要修好缘来养老:人与人之间,是靠着缘份在维持关系,因此人际关系其实就是因缘法。俗语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间上最宝贵的就是广结善缘。如何广结好缘、善缘呢?平时对人说好话,赞美周遭的邻居、朋友;或者做善事,热心社会公益等,以欢喜的心培养好的人际关系,自然老来不必烦恼没有朋 友,不必担心被社会人群遗弃。 要靠智慧来养老:老年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得到的学识与经验,这是年轻人所不及的,老来如能摒除外缘,多写几部好书,把自己的人生阅历、学识经验,乃至技能诀窍等传授给后学,甚至告诉后辈怎样做好人,如何做好事,以丰富的做人处事经验点化人心,自然能赢得大众的肯定,何愁老来没用呢! 积聚金钱来养老:年轻时辛苦所赚取的钱财,除日常生活必要的开销以外,不浪费,不奢华,过着简单的生活,将手边的金钱做最有价值的运用,从行善中也可以增添生命的意义。 依靠子孙来养老:"养儿防老",这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传统观念,父母年轻时含辛茹苦养育儿女,总希望儿女长大成人时,能回馈孝养,使父母衣食无愁,甚至能光大门楣。但是未必子女个个皆能孝养双亲,承欢膝下,所以,靠子孙养老是第四等的养老。 1 如何面对老病? 人不一定老了才会生病,年轻人也不一定没病,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生病是不分老少的,只是老年人生理机能多已退化,因此生病的机率自然比年轻时来的大。老年人生病时应该如何面对呢? 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每个人对苦的感受力不一样,有的人心力较弱,轻轻打他一下,便大呼小叫;假如心力强,即使刺骨出髓,眉头都不皱一下,越是怕痛,就会越感到难受。因此,有病没关系,生理上有病时,心理上要健康,能够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就不会被生理上的病拖垮了。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