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无我。『我』者,真实、主宰、自在义。」 真实,是一个恒常住、不变异叫真实。这个东西经常的存在,不能够有变化叫真实。譬如说,虚空的云,它一下子变现出一只龙,但是风一吹以后,变现出一只兔子。所以这个龙不真实,因为它有变化性。佛法说真实,是它不能有变化,恒常住不变异叫真实。第二个主宰。它能够去主宰一切法,它能够决定一切法的性质。第三个自在。它不受一切法的约束,别人不能够去约束它的。它要满足真实、主宰、自在,叫做「我」。 「谓一切法的显现,都是因缘和合而有,这是诸法存在的规律。净法是清净因缘的和合而显现,染法是杂染因缘的和合而显现,于染净法中,皆无真实、主宰、自在的「我体」可得,故名「诸法无我」。」 一切法不管是有为法、无为法的显现,佛法的意思都不是由上帝或大梵天来主宰,都是假借因缘的和合而出现的,这个是一切法存在的一个规律。净法,这种圣人的法界,是由因地清净的因缘,由戒定慧的因缘而显现。凡夫六凡法界的染法,是由各式各样的烦恼跟有漏的业力的因缘而显现。在染净法当中,都找不到一个真实、主宰、自在的「我体」可得,这个叫「诸法无我」。 我们开始学习佛法,是先明白业果的道理,知道生命是由业力所引生的,所以我们开始断恶修善。这当中,我们不断的忏悔,内心当中的罪业慢慢的降底低。我们不断的布施持戒忍辱,内心的善业的增长。但是我们心中的我还在,「我」摄持无量无边的善法。心中有一个我,有什么缺点呢?就是生命当中存在一种得失成败的对立的状态,外面的境界风一吹使令你心不安。这个「我」就是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无明就会动。因为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对立的状态,你会跟众生产生对立,使令你内心烦躁恼动。「弟子心不安」。所以说我们刚开始会断恶修善,解脱罪业的干扰,使令我们的身心稍微安乐。但是我们修了很多善法以后,还是发觉内心有很多微细的波动,这个时候,我们会更进一步的修无我观,把心中我见的颠倒消灭,才能够达到究竟的安乐。当我们断恶修善以后,进一步去观察无我的道理。 「一、总标五阴的相貌」 首先必须要了解生命的本质。以人来说,人的果报一个是色法、一个是心法。色法是五蕴里面的色蕴,它是一种质碍。有一定的质量、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个色法它是没有明了性的,它只是一种有质量,有一定的重量、有一定的空间的物质。譬如说,我们的血肉、筋骨、头发等等。怎么知道色法不是我?因为色法很明显,它有变化,会老、会病。小时后的我跟长大的我相貌不一样。可见得色法是有变化的,而「我」的本质要常一主宰,恒常住不变异,有主宰性。所以色法是变化性的,它不是「我」。 心法里面的「受」是领纳。我们这一念心跟境界一接触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感受。有三种感受,快乐的感受,如果这境界是满我们心意的。如果这个境界是不如我心意的是痛苦的感受。如果这个境界是平庸的,舍受。不快乐也不痛苦。我们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有三种感受,三种感受也是变化的。如果说快乐是我,但是有时候想到我们的冤家的时候,就痛苦。这个人真是对不起我,我对他这么好,他这样子对我。譬如说痛苦是我,但是有时候我们有快乐的感受,所以这个「受」是变化的,所以这个受蕴也不是我。 第三个「想蕴」,想,更明显。受就有想,心中有很多的话,很多的名言、很多的分别。 有「想蕴」以后,就有很多很多的「行蕴」,各式各样的造作,爱憎取舍的活动。行蕴就开始造业,善业恶业开始活动,当然这个造业也是剎那剎那变化的。 最后的「识蕴」就是了别。一般人最容易执着为我的就是这个识。这个是第六意识,现前的明了心。特别是修禅定的人,于修禅定,「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把心中的散乱心给调伏的时候,他那一念明了心,明了寂静,寂静明了,明静不动。他要不看佛法的道理,他就认为我这一念明了的心,是恒常住不变异的,这个就是真如了,这个就是涅槃的境界。事实上你这个明了性,这个心中还是有我执的。我的心很寂静,这是一个禅定的境界。所以说这样的一种境界还是随顺十二因缘流转,我们应该观察,事实上这样的寂静的状态是假借因缘而有,是因为我们修禅定的因缘而有。譬如说,我们刚从打坐下来,就很清楚,知道这个心中是有变化的。你刚打坐的时候心很寂静,从佛堂出来,一做事,跟人家一讲话聊天,心开始散乱。可见得这个寂静的状态是假借因缘而有,无我无我所。它不是恒常住不变异。 「二、正明五阴无我」。按天台的思想,十法界都是五蕴。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里面讲一偈颂,来表达无我的道理。 「若我是五阴,我即为生灭;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相; 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灭我我所故,名得无我智; 得无我智者,是则名实观;得无我智者,是人为稀有。」 这偈颂分成三段,先看前面两段,这是修行的方法。龙树菩萨的修无我观,他是分两个方法。第一个是即阴即我。凡夫说,我们生命体有一个我,有这个我第一种情况是即阴即我,就是五阴的本身是我,色蕴是我,或者是受想行识是我。若我是五阴。我是五阴的一个个体,这样子龙树菩萨就说了,我即为生灭。这个我是生灭的情况,有生有灭。因为你这个五阴的本质,不管是色受想行识,不管是色法、心法,它随外在的环境是不断的变化的,你这个我就有变化,既然有变化就不是我。因为「我」的定义就是恒常住不变异。所以说即阴即我是不能成立的。外道就另一个执着,说离阴即我。离开了五蕴另外有一个我,这个我是住在五蕴里面,所以说,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相。龙树菩萨就说了,有一个我住在生命当中,「我」是什么相貌?请你讲出来。外道讲不出来,因为一讲出来一定是摄属于色受想行识的一种,所以讲不出五蕴另外的一个相貌。佛陀讲五蕴,他没有讲六蕴,如果有「我」的话,佛陀应该说色受想行识还有一个我。所以说离开五蕴有一个我这个我是不存在的,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第二个修无我观的功德。「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假设我们知道无我,我们也知道没有我所,没有我所爱的境界。「灭我我所故,名得无我智。」这个是无我的智慧。「得无我智者,是则名实观;得无我智者,是人为稀有。」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