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 十五(4)

人是重,三宝是特重。故所凡有主物,不得盗心故U馐亲芩担韵卤鹗荆窃趺吹寥》ǎ若自取- 你亲自去盗教他取 -你自己没有取,你教他人去取,用讲话或者用书信去方便取 -财物自来,方便夺U飧龆

人是重,三宝是特重。故所凡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这是总说,以下别示,是怎么盗取法?
若自取-你亲自去盗取。
教他取-你自己没有取,你教他人去取,用讲话或者用书信去取。
方便取-财物自来,方便夺取。这个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间跑到你的寮房来了,你知道这个东西是谁的,但是怎么会跑到我的寮房里面来,干脆顺手牵羊,拿过来,这教方便取。财物自来,既然你来了,我就收下吧。
咒取-用咒术驱使鬼神去夺取,在印度特别多这种情况,用咒术驱使鬼神去什么地方拿什么东西过来,能驱使的人也是犯盗罪。
因寄取-你受别人的寄托物品,但是你不还他,或者是以少抵多。人家寄你五千块,你说人家只寄你三千块。
迷惑取-你用权巧的言词,使令对方迷惑而夺取。你很会讲话,讲的对方很高兴,结果你是把它盗取过来,用言词使令对方迷惑而夺取。
诳取-你用欺诳的骗术来夺取。金光党用钞票,第一张是一千块,最后一张是一千块,中间都是白纸,用一种诳术来夺取。
抵债不还-欠债不还。
偷税-漏税。
冒渡-你假借他人的名义而获得利益,这当中包括盗版的计算机软件或者是CD、录像带等等,都属于冒渡。
总之使令由主人失去他应有的利益,都称为盗。就是说这件事情是系属于某一个人的,没有经过他的同意,你以盗心来取用,都是属于盗戒所受摄。
辛二、具缘成犯
「盗戒具六缘成犯-一、他物。二、他物想。三、起盗心。四、兴方便。五、直五钱。六、离本处。」
我们也是分成三段来解释,欲乐、加行、方便
从欲乐来说,盗戒的成就第一个、一定要有偷盗的心。第二个、你所面对的境界是一个他人的财物,是一个有主人的财物。而且是他物想。你心中很清楚,这个是他人的财物,或者有一点疑惑也是属于。他物想或者他物疑都是属于欲乐。你在欲乐当中你有盗心,面对他人的财物,你心中也知道这是他人的财物,这是构成欲乐。盗戒的欲乐。
加行有两个,第一个兴方便。第二个直五钱。兴方便是你用种种的方法,或者是用迷惑的、或者诳术、咒术等等。这个价值要五钱。佛陀制五钱是根据佛在世的时候,根据摩羯陀国的一个法令,偷盗满五钱就判死罪,所以佛陀就根据这个判定盗戒的不可悔罪。我们中国的律,律的传承当中,对于五钱有三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随盗几钱应死。就是五钱。当时你要偷盗多少钱就判死罪,五钱就是指那个钱。现在是用抢的才是犯死罪,偷盗就不犯死罪,情况不同。第二个、随佛世的五钱。以佛在世的五钱。第三个、随当地的五钱。随你现在的五钱。现在五钱的说法,南传比丘最近开了一个会议,把五钱作一个统一,以二十块美金作为五钱,相当现在六百多块。北传方面,海公,广化老和尚,他们俩个的看法就是从律上的制戒因缘。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偷了另一个比丘的一件袈裟,后来被默宾,以一件袈裟的价钱。海公跟广化老和尚都说,相当一件袈裟的价钱,以现在来说大概一千五百块左右。这是不同的看法,南传比丘认为是二十块美金,海公跟广化老和尚的看法是一件袈裟的价钱,这是五钱的定义。
离本处,这指的是究竟,就是说你采取行动以后,什么是盗戒的成熟呢?这个东西举离本处。譬如说,你偷一只牛,牠四只腿站在地上,这四只腿移动了以后,后来你后悔又把牠牵回去放,别人也没有看到你犯戒,这只牛也原封不动,但是你已经犯根本罪,为什么?因为你整个业性已经经过有欲乐,你有盗心,你也知道这个牛是一个有主物,有主物想,你采取了行动,结果你把这个牛移开牠的位置,又把牠牵回去了。移开位置的当下已经具足欲乐、加行、究竟。这个盗戒已经成就了。所以造盗戒是六种因缘成熟。
辛三、犯戒轻重
「盗取他物,直五钱以上-上品不可悔罪。盗取他物,直四钱以下-中品可悔罪。盗取他物,直三钱以下-下品可悔罪。
盗戒是以价值的轻重来判定犯罪的情况。基本上我们就是一个原则,只要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拿。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在山中打坐,这是一个阿罗汉比丘。有一个国王去打猎,看到这个比丘在那个地方举止非常的安详、自在,就把这个比丘请回皇宫里面供养,那么这个比丘就默然同意了。这个比丘除了打坐修止观以外。他很会唱梵呗,唱出的梵呗特别的美妙。国王没有学佛,以为这个比丘很会唱歌,唱的歌会让我们一个人感到寂静。这个国王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请比丘为他唱梵呗,他一听就很欢喜。经常有贵宾来亲近国王的时候,国王就请比丘出来,唱那些梵呗给他们听,大家都很高兴。有一天有一个大富商主从其他国家来,拿了很多的珍宝供养国王。国王很高兴就请比丘为他们唱一曲,比丘就唱
梵呗。大富长者听了非常欢喜,就要把这个比丘买下来。国王当然不肯,这个大富长者一定要买,给你一千金,国王说不可以,两千金,不卖。三千金,好,卖给你。用三千金把这个比丘卖给了大富长者。大富长者很高兴把这比丘买来。大富长者问这比丘:你对我是不是有感恩心,你看我花了三千金买你。你三千金不是买我,你三千金是还你自己的债。这怎么回事呢?这比丘大阿罗汉飞到空中去显神通,先让他生起信心,这是一位圣人。过去世的时候,我们三个都是人,包括国王、包括你、包括我,都是人。国王是个卖菜的,我们两个是朋友,我们两个去跟他买菜,买的时候少了三文钱,我们都带不够钱,所以就跟他欠账,我帮你担保。结果你后来就没有还,抵赖不还。生命辗转相续,本金加利息要三千金。你这三千金是还国王的债。所以说盗戒,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我们盗取人家的财物,你现在可能得到暂时的安乐,但是你迟早要还人家的。所以古德说,虽然这个五钱的定义已经不是很明确,但是从因果上来说一针一草都不要盗,是这样一个精神。
辛三、开缘情况
「与己想-谓彼已与己。」你在拿的时候,你心中以为对方已经给我。你为什么拿他的杯子?不是我拿他的杯子,他当初说这个杯子已经给我。我心中很明确,他曾经跟我讲这个杯子送给我的。那么这个是不犯,因为你心中真的是这样想。你以为对方已经给你。
「己物想-谓是己物。」你拿错东西,你在拿的当下,是做自己东西的转想,一点都没有疑惑,你明明知道这个是你的。可能你的东西跟他的东西很接近,但是你在拿的时候,心中是作己物的转想,这不犯的,因为你没有盗戒。没有盗心。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