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文珠法师著:谈爱(3)

然我是甚么呢?为甚么人人都有一个我,而且是那么爱护自己的我?我从何来?死复何往?我为甚么会有生、老、⑺溃炕褂锌砉阄尴薜子钪妫渎蘖恐参铮笪铮肷饔兄种质绞降牟坏龋猛镜牟煌缬钟

  然我是甚么呢?为甚么人人都有一个我,而且是那么爱护自己的我?我从何来?死复何往?我为甚么会有生、老、病、死?还有宽广无限底宇宙,充满无量植物,矿物,与生命,各有种种式式的不等,用途的不同,而生命界又有人畜鸟兽的差殊,多么的神秘啊!人生究竟是甚么一回事?
  宇宙究竟是甚么东西?我应该彻底获得这些原理之后,才能了解我,才能忘我呀!因此,当太子的博爱,透过最高理想的考定之后,便立下决心去追求真理,热爱真理了!
  自从太子在菩提树下,透过神秘而幽黑的无明帐幕,毕竟发现宇宙的原理与人生的真谛,而获得生命的解脱,成为宇宙的大觉圣哲时,便如梦初醒地豁然大悟,了解到宇宙人生原来是梦中幻现的一回事,而昔日从私爱解放出来的博爱,到此也失去了意义,而代替这博爱的热诚的就是整个宇宙的和谐,和无限的慈悲。这和谐与慈悲,就是爱的融合,爱者与被爱者溶化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从此再无分别,因为众生的真理自性,与佛陀的自性完全吻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陀、众生、宇宙,浑成一片,物我同源,自他一体,那里还有甚么能爱与被爱的存在?假如强立一个我和许多众生,然后要我去博爱众生,这简直是多余。
  不过,未曾觉悟真理的众生,仍然在恶梦中恐怖啊,我不是应该叩响真理之警钟,来惊醒众生的恶梦么?因此,佛陀在平等真理的自性中,流露出极端怜悯的同体大悲,
  当时,印度的人民,在佛陀真理之光照耀下,在佛陀无上德化的召感下,不约而同地产生内心的共鸣。人民终于摆脱了种族的歧视和强权的枷锁,而获得生活的自由和平等的待遇。同时,不知多少爱好真理的人投到佛陀慈悲博爱的怀抱来,不知多少人在佛陀真理启示与净化下,而获得生命真正的归宿与解脱。佛陀不但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来平等抚爱和救济当时的众生,同时亦爱及当来的一切有情。如《法华经嘱累品》说:“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再三叮咛当时的佛弟子:“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悭惮吝。”读此,我们知道佛陀给予众生的恩爱,不但广大而且深远了。
  如果佛陀在为太子的时候,不推爱己之心去爱他的人民,怎会热爱真理呢?既不热爱真理,又怎会追求真理,获得真理,而达到生命无上的归宿,毕竟的解脱呢?再就佛陀座下那些曾经获得解脱生命的苦恼的弟子说,假如他们不敬爱佛陀,而对佛陀产生一种渴慕与信仰的真挚情感,又怎会接受佛陀的指示,横渡苦海,泅出爱河,而抵达安乐解脱的涅槃彼岸?所以爱之为物,在佛陀本身说:就是解脱的前奏;在利生方面说,佛陀的爱,才是人间爱的最高峰,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四、爱是快乐的源泉
  有人说:爱像和暖的阳光,弥漫着整个大地,有谁能拒绝它,不接受它的温暖呢?可是,出家人居然拒绝了爱的温暖,甘愿把自己永远关闭在死寂而凄清的庙宇里,一辈子过着单调,冰冷,无情与苦恼的生活,多么可怜啊!也有人说:“爱是生命的活力,生命的艺术,生命的点缀,所以人生不能须臾没有爱,人生失去了爱,他的生命便会马上凋萎,家庭失去了爱就没有幸福可言,然而,佛教竟叫人割爱辞亲,自此失去家庭的幸福,失去爱的温暖,这未免太不近人情,或过于残忍了!其实,他们那里体会得到佛教徒的爱的伟大呢?
  我们知道,佛教并不是违背人情,蛮不讲理地要我们放弃人性的爱,相反,却是要我们积极地去发挥和扩展人性中的真爱,不要给虚伪的、梦幻的,短暂的、庸俗的爱愚弄罢了。因为我们的肉体是会衰老的,而心却是永劫不灭,所以,我们不应该把爱情植根在肉体上而应滋长在心灵上。物质是短暂的,精神却是永恒,所以我们不应爱物质的享受,而应爱精神的扩展。肉体的占有是自私的,更可能产生无边生死的苦难;而精神贡献的爱是超然而崇高的,它能煽燃我们生命的火焰,使我们成为世间上永久不灭的智慧之光。所以佛陀教我们首先放弃肉体、物质、占有、自私的爱,和离开那局促紧张,万象杂现的喧哗地方,孤居于寂静的深山或兰若里,聚精会神地运用佛法的慧水去洗刷净尽心地的自私、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等种种颜色的污秽,把厚浊的心灵洗成空净,不许再存有一点渣滓与一点颜色放在心上,这样,自然不会再受到物欲的障蔽和界限的间隔,而你那空净的心灵便可以与整个宇宙的真理吻合,融化小我于大我之中。
  这时候,你将会忘怀人世间的一切是非、苦乐、丑恶与善美,有情与无情,甚至与外物接触时,你将不知是春风吹开了自己的怀抱,或是自己的怀抱荡漾了春风;不知是日月照亮了自己的心眼,或者是自己的心眼照亮了日月;不知是声音唤醒了自己的耳朵,或是自己的耳朵发放了声音。于是,你在物我交融中,获得六根的清净,六根的互用,不但目能见万物之色,耳能听万物之声,鼻能嗅万物之气,口能吸万物之味;而且眼能闻声,嗅香,觉触,……等相互的妙用。然后运用人性中的挚爱去挽救人类迷溺的灵魂,以个人生命之爱的光辉去抚爱大地一切苦恼的众生,以个人的热情去灌浇社会上一切福利事业的花朵。这样,才是佛陀教我们出家的意旨与本怀,才是我们出家的意义和价值,也唯有把自私的爱扩展为无我的博爱,与人同乐,才是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可是,在这残酷、冰冷、无情的世界里,佛教团体中大都弥漫着一股冷气袭骨的寒流,即使是炎热的夏令跑进去,都会使你感觉到一种残冬严寒的气氛,不,简百就等如一座巨型的冷箱,里面是无情的、冰冷的,冰冷得使人有点害怕,尽管你是一个朝气勃勃,热血沸腾的青年,一旦跑进去也会把你冰化,甚至冻僵呢!尤其有些人以冰冷的面孔以为庄严,以峻严的态度以为清高,似乎非如此就不足以表现德行的伟大,其实,太违背佛陀爱护人群的本怀,以及自己出家的意旨了。
  佛教徒既然在待人接物间不能流露出真挚的、圣洁而崇高的爱,使人如坐春风地在你慈爱荫覆之下,吸收支持生命和扩展生命的活力,又怎能怪人们说佛教是无情的,没有爱的呢!所以,亲爱的僧青年们,时代的警钟已经响彻云霄了,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残冬的寒夜里,过着冰冷而凄清,枯燥而苦涩的消极生涯;但我们绝对不能把人性中的真爱,沉溺在庸俗而虚伪的爱海中,让美丽的前途涸没于泛爱的洪流中,为爱情所愚弄,为爱情所欺骗;也不要把人性中的真爱拘束在自我的针筒里,而希望占有任何人,或为任何人的占有;我们应该挥智慧的宝剑来粉碎私爱底烦恼枷锁,以理智的阳光来晒干能使我们沉沦生死的爱河,而把人性中的真爱抢救出来,由私我的爱展为大公的博爱,再由大公的博爱,进而为无我的博爱,去抚慰大地一切众生,爱护大地一切众生,教化大地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在你慈爱的抚慰下,真理的启示下,恢复人性的尊严。这样,世人就不会对佛教曲解,而我们在博爱的进行中,将获得无比的幸福与真正的快乐!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