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印顺法师著:大乘空义(2)

从竖观前后,横观彼此,直观自体,而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薄5饩龇侨醪煌恼胬恚皇俏ㄒ痪恼胬恚怀莆耙皇迪嘤 薄ㄐ钥占诺牟煌得鳌H【褪且挥。挥【褪侨 K

  从竖观前后,横观彼此,直观自体,而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但这决非三条不同的真理,而只是唯一绝待的真理,被称为“一实相印”——法性空寂的不同说明。三印就是一印,一印就是三印。所以,如依此而修观,那末,观诸法无我,是“空解脱门”:观涅槃寂静,是“无相解脱门”:观诸行无常,是“无愿(作)解脱门”。三法印是法性空寂的不同表现,三解脱门也是“同缘实相”,同归于法空寂灭。总之,佛法从事相而深观一一法时,真是“千水竞注”,同归于空性寂灭的大海。所以说:‘高人须弥,咸同金色’。
  四  法空寂灭即法之真实(自性)
  一般名言识所认知的一切法,无论是物质,精神,理性,虽然被我们错执为实有的,个体的,或者永恒的,而其实都只是如幻的假名。假名,精确的意义是“假施设”,是依种种因缘(意识的觉了作用在内)而安立的,并非自成自有的存在。所以,这一切都属于相对的。那末,究竟的真实呢?推求观察一一法,显发了一一法的同归于空寂,这就是一切法的本性,一切法的真相,也就是究竟的绝对。空寂,不能想像为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取消,而是意味著超脱一般名言识的自性有,而没入于绝对的不二。经论里,有时称名言所知的为一切法(相),称空寂为法性,而说为相与性。但这是不得已的说法,要使人从现象的一一法去体悟空寂性。法与法性,或法相与法性,实在是不能把他看作对立物的。这在空义的理解上,是必不可少的认识。
  方便所说的法与法性(空寂),在理解上,可从两方面去看。一、从一一法而悟解到空寂性时,这就是一一法的本性或自性。例如物质,每一极微的真实离言自性,就是空寂性。所以法性空寂,虽是无二平等,没有差别可说,而从幻现的法来说,这是每一法的自性,而不是抽象的通性。二、从平等不二的空寂去看,这是不可说多,也不可说为一(一是与多相对的)的绝对性。不能说与法有什么别异,而又不能说就是法的。总之,空寂性,是一一法自性,所以是般若所内自证的,似乎是抽象的普遍性,而有著具体的、充实的意义。
  五  法相与法性空寂之关系
  从上面的论述,法与法性,不可说一,不可说异,极为明白。所以在大乘法中,这——不一不异是无诤的定论。但在古代大德的说明方面,适应不同根性的不同思想方式,也就多少差别了。
  一、如法相唯识学者,著重于法相。在“种现熏生”的缘起论中,说明世出世间的一切法。当他在说明一切法——无常生灭时,从不曾论及与法性不生灭的关系。依他说:一切法要在生灭无常的定义下,才能成立种现熏生,不生灭性是不能成立一切法的。这一学派,一向以严密见称。但或者,误以不生灭(无为法性)与生灭(有为法),是条然别体的。其实,这决非法相学者的意趣。因为,当生灭的一切因缘生法,离妄执而体见法性时,与法也是不一不异的。这就是一一法的离言自性,何尝与法有别?所以,专从生灭去成立染净一切法,只是著重性相的不一而已。
  二、如天台,贤首、禅宗,著重于法性,都自称性宗,以圆融见长。从法性平等不二的立场来说,一切事相都为法性所融摄;一切染净法相,都可说即法性的现起。因此,天台宗说“性具”,贤首宗说“性起”,禅宗说“自性能生”。一切法,即法性,不异法性,所以不但法性不二,相与性也不二——理事不二。由于理事不二,进一步到达了事与事的不二。这类著重法性的学派,也就自然是著重不异的。虽然不得意的学者,往往落人执理废事的窠臼,但这也决非法性宗的本意。
  三、被称为空宗的中观家,直从有空的不一不异著手。依空宗说:一切法是从缘而起的,所以一切法是性空的。因为是性空的,所以要依因缘而现起。这样,法法从缘有,法法本性空,缘起(有)与性空,不一不异,相得相成。空与有——性与相是这样的无碍,但不像法相宗,偏从缘起去说一切法;也不像法性宗,偏从法性去立一切法,所以被称为不落两边的中道观。
  虽有这大乘三系,虽然法与法性,近似世间学者的现象与本体,但都不会与世学相同。在大乘中,不会成立唯一的本体,再去说明怎样的从本体生现象;因为法性是一一法的本性。也就因此,法与法性,虽不可说一,但决非存在于诸法以外;更不能想像为高高的在上,或深深的在内。惟有这样,才能显出佛法空义的真相。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