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的走廊里,任老师自己动手加工猛禽的栖架。任老师告诉记者,一位朋友要去浙江,他已托这位朋友将不久前救助的斑头鸺鹠携回南方放飞,“它可以回家了!”任老师语气中带着喜悦,“斑头鸺鹠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区,在北京是首次发现。可能是有人将它走私到京,或由于天气变暖,它的分布区域北移。” 11月15日是个好天气,用工作人员的话说就是放飞的好日子。这天早晨,工作人员带上一只1岁的秃鹫和一只红隼,来到离十三陵水库不远的草地上,打开盒子,红隼随即展开双翅向蓝天翱翔。随后,工作人员驱车向北,来到崇山峻岭间的悬崖处,解开秃鹫头上的头罩和身上的束缚,静静地等待着秃鹫冲天而起的一刻。 秃鹫在悬崖上适应了阳光、地形和风力后,缓缓展开足有两三米长的翅膀,扇出优美的姿态迎风跃下悬崖,随即画出一个优美的弧线从工作人员的眼前上升…… 随着秃鹫在视线中逐渐消失,手搭凉棚极目瞭望的工作人员中,不知是谁舒了一口气。 此时,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救助的猛禽已超过1500只,相当于平均每天救助1只猛禽。 图一:每次评估猛禽的飞行能力,都需要到离市区很远的十三陵水库空旷的堤坝上。看着一只只猛禽重新翱翔在蓝天,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很感慨。 (卢家兴 2006-12-22-A4)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