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八卷(3)

最后,北方天王叫「多闻天王」。多闻天王代表做学问,读万卷书,广目天王代表行万里路,多看,我们今天讲旅游观光,考察,多看增广见闻。多闻天王手上拿的是伞盖。「故鞘裁矗肯衷诖蠹液苋菀锥繁!I「鞘欠乐

  最后,北方天王叫「多闻天王」。多闻天王代表做学问,读万卷书,广目天王代表行万里路,多看,我们今天讲旅游观光,考察,多看增广见闻。多闻天王手上拿的是伞盖。「伞」是什么?现在大家很容易懂,环保。伞盖是防止污染,最重要的是防止心地的污染。换句话说,要保护清净心,不能让心被境界污染了。

  这四大天王在这里,你把这些道理搞明白了,你都做到了,你就护持你自己的法了,他在那里教我们。所以佛教是教育,了不起的教育,在那么多年之前就用艺术的方法来教学。所以寺院是学校,它是把博物馆跟学校集合成一体。现在学校跟博物馆分家的,佛家的教育是把博物馆跟教学集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讲艺术的教学,高度艺术的教学。佛教里头没有崇拜神明,全是属于教具。连我们这个供养具:燃香、点灯,底下就讲了,头一个是「形象鲜明」,我们要做到,要懂得形象所代表的意义,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教学的利益。

  「朝暮礼拜」,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早晚课,非常重要。早课是学什么?记住佛陀的教诲,我今天一天依教奉行不敢违背。现代的社会跟古时候不一样,所以我们修学的科目跟从前也不相同。我们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编了一个课诵本,《净宗朝暮课诵》,跟古时候用的本子不一样。因为那个时候古人用这个本子对他们有效,在我们今天,我们用古人这个本子收不到效果,必须重新编订,仪规有些我们保留,读诵的经文我们改变了。我们的早课念《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这个用意是每天早晨提醒我们,我们要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用意在此地;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的,那你就完全错用了心。念给自己听的,自己要记住今天一天从早到晚依教奉行。晚课的经文我们选择《无量寿经》第三十二品到第三十七品。这段经文读的是什么?五戒十善,持戒念佛。晚课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反省,经上教给我们应当要做的,我们做了没有?不可以做的,我们有没有违背?晚课是忏悔,认真反省改过自新,我们这早晚课做的功德,然后可以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如果你没有功德,你念一句回向偈,你是骗佛菩萨,「愿经功德」没有功德,说的是假话,自欺欺人,你将来不堕地狱谁堕地狱?到时候你跟阎罗王说:「我没有犯什么罪。」天天打妄语骗佛菩萨,自欺欺人,这个罪过就堕拔舌地狱。不可以自欺,不可以欺人,老老实实去修行,朝暮两堂课要落实在这一天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不可以违背。

  下面再提醒你,「恭敬燃灯」。对佛菩萨恭敬,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要把对佛菩萨的恭敬心对一切众生,这叫学佛。只对佛菩萨恭敬,对一切人不恭敬,你错了,你学的是什么!课堂里面学的东西在生活上要用得上,一切恭敬。「燃灯」是表法,灯代表智慧,灯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为众生服务、牺牲奉献。灯里面最明显的油灯,慢慢的燃烧,油就烧干了,蜡烛就更明显了,所以它是表法的、是教学的。不是佛菩萨要这个光明,不是佛菩萨要看的,佛用这些东西教我们看,教我们看了之后开智慧。我们有没有真正做到舍已为人?有没有能做到牺牲奉献?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只要众生得利益,我们要这样干。

  释迦牟尼佛一生,他表现给我们看的,在前面跟诸位同学报告过,释迦牟尼佛的身份要用现代的话说,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是这个身份。克实而论,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每天给大家上课八小时,不收学费,贡献他的精神、体力、智慧,教导别人,自己生活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就是什么?这就是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四十九年没有一天放过假,你们看看大藏经典,释迦牟尼佛哪一天去度假、去休息?没有。其他宗教里头还有星期日,还休息一天,七天休息一天。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为什么?精进不懈。圣贤的教学,休息一天,你去玩一天,你的整个心情乱掉了,十天都不能恢复,你们有没有能觉察到?所以怎么能放假?一放假就完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没有放过一天假,我们要记住。你们要常常放假,道业不能成就,你们学佛就是李老师常讲的,他不是在学佛,他玩弄佛法、消遣佛法。这是有罪过的,这不会有成就,要懂得燃灯的意思。

  「净施所安」,这是讲布施。佛的弟子一定要修布施,布施是放下,先从身外之物布施,能够舍,决定没有贪念。布施真正的目的是舍悭贪,悭贪是最严重的烦恼。如何把悭吝心断掉、把贪心断掉?佛教给我们方法,就是「布施」,能放下,能舍。但是,布施、舍要清净,净是讲心,那就是没有希求。如果我布施,有很多人在佛教里面布施,为什么肯布施?听说佛法里面讲「舍一得万报」,这个利息太好了,做什么生意也得不到这么好的利益,他来修布施。这种布施不清净,为什么?他有目的,他有企图。佛教我们净施,这个布施是无条件的、没有企图的,绝不希求回报的,这种布施才叫净施。净施双方都得到心安理得,我们布施的人心安,非常快乐,接受我们布施的人他也心安。为什么?他不需要回报。好像借钱一样他将来要还钱,我们这个借出去不要求他还钱的,两方面心都安。

  我们生活在世间,一定要守住佛陀的教诲,人家向我们借钱,我们自己要考虑,借出去绝对不能够要求他会还,你要求他将来会还,你就干脆不要借。为什么?到那个时候可能感情破裂,产生一些负作用。借钱就是送给他,他还来很好,不还也好,欢欢喜喜,人与人的情才能够永远牢牢的结住,不要丧失感情。为财物纠纷破感情的太多太多了,甚至于父子兄弟,这是绝大的错误,所以我们有能力给人家,给人家要欢欢喜喜布施,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个多快乐!

  如果你要通达真实的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太多,大小乘经论没有不讲到的。一个人一生得的福报财富,财富从哪来的?财布施得来的,愈施愈多。绝对不是说竞争就能够发财,没有这个道理!圣人,连其他宗教里面圣人,经典我都读过,布施才能发财,贪吝决定不能发财。悭贪人用种种手段夺取的财物,都是他命中所有的。他命里没有,任何方法他都得不到。命里有的,不管他用什么方法,他的财源滚滚而来,命里有。怎么有?前世修的财布施。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当中讲得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多多的去听,你把这些道理参透了,然后你就懂得生财之道、发财之道。我懂!聪明智慧是法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的果报,你要不修三种因,你怎么会得三种果报?世间人真的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这三个好处没有一个不要,大家都想。财富,信基督教的人他也想,他也贪,聪明智慧、健康长寿都要,都要,有得到的方法,只要修因自然就得果。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