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事万物没有永恒存在的实体。以时序来说,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四季迁流,轮回不已;生物界有生、老、病、死的变化过程,若一息不还,即如同灰壤;国土世间危脆不实,逃不过成、住、坏、空的循环,如强烈的大地震,能将高楼林立的城市夷平,地壳震裂,甚至能吞噬山川河流,使桑田变沧海,沧海变桑田。 “诸法无我”更进一步说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不会自己生成,不是固定不变,也不是单一的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的集合体,依缘而刹那生灭,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常住不变的“我”。 因此,缘起性空是自然界的理则,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所构成的,它们都是相互关系条件的配合,例如:决定人类命运的自然力量有飓风、雷电、火山爆发、地震和冰川,但是也因为这些自然的力量,而使人类在其他方面增加许多的养分。闪电是最突出的例子,以美(mei)国为例,每年因雷击丧生的人数平均约四百人,受伤一千人,财物损失约三千七百万美元,因雷电而引起森林大火的损失,还不包括在内。可是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闪电,植物就不能生存。因为地球大气中大约百分之八十是氮,氮是植物的主要食粮,每方哩地面的上空存有这种养分约二千二百吨。但是气态的氮不能溶解于水,对于植物毫无用处,必须经过某种变化后,植物才能够把它吸收。闪电能触发这种氮元素的化学变化,使气体状态的氮,变为植物可吸收的氮。 虽然这只是大自然界中的一个例子,但也能充分说明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相依相待,相互因缘关系的生存。在《增一阿含经》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缘起性空”的道理:“犹如钻木取火,然后火生;火亦不从木生,亦不离木。若复有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由因缘会合,然后有火。”因此《大宝积经》云:“以众缘故起,一切无坚实。法语自性空,自性无有相。” 3.万法唯心 真如自性是自然界的本体。佛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这真如自性是万有的根源,是自然界的本体。《首楞严义疏注经》写道: 诸法唯心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也说: 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唯一真如。 外在的世界如果离开这一颗能知觉的心、能分辨的识,就无实在意义,更无实体存在。因为有心识才有世间,心识若无,也感受不到世间的存在。所以僧肇大师有感而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凡人总是以见闻觉知来看大自然,但是更重要的,我们还有一个灵明不昧,能与大自然感应,甚至包容大自然的真如自性。 法相宗的唯识说,主张万法皆由业感受报的主体阿赖耶识所变现。由于阿赖耶识含藏各种种子,遇缘起现行,现行又回薰种子,受薰的种子遇缘又起现行,如此周而复始。因此,宇宙万象不过是阿赖耶识所变现。 而有情如来藏中的自性清净心,才是万法生起的根源,由于真心被杂染蒙蔽,成为阿赖耶识,而使众生生生世世轮回不已。佛教对宇宙的诠释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说,每一个有情众生,依著自己迷悟的深浅,而能显现出不同的世界。 华严宗主张宇宙中的任何一法可成一切法,另一方面以一切法而起一法,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不算少,万亿不算多;微尘不算小,虚空不算大;刹那非短暂,劫波非悠长;真的未必真,假的未必假;净的未必净,脏的未必脏……,华严宗这种超越对待,圆融无碍,认为万事万物互为缘起而成一体的论说,即法界缘起;强调唯心所起的法界互为缘起。 《摩诃止观》卷五说: 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若从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则是纵;若心一时含一切法者,此即是横。纵亦不可,横亦不可。秖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非纵非横,非一非异,玄妙深绝,非识所识,非言所言,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境。 依天台宗所言,我们当下的每一念中,具足三千世间诸法,涵摄全体法界的森罗万象。 以上各种宇宙缘起之说都离不开有情心识的造作,只要觉悟此心即是佛,则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会和我们一起成佛,造就出清净的佛国净土。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从山河大地的形成、现象,以及承载养育一切众生、对精神文化贡献等各方面视之,它们无一不是无言说法,无一不在展现慈悲的佛体。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