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4)

菩萨无住的生活境界,是人生最美的生活,好比我们出家人,大家都知道出家无家,我们虽然出家无家,但是可以每一个寺院为家,所谓“出家无家处处家”。因为无家,反而有更多的家;因为无住,反而无所不F腥谖拮

  菩萨无住的生活境界,是人生最美的生活,好比我们出家人,大家都知道出家无家,我们虽然出家无家,但是可以每一个寺院为家,所谓“出家无家处处家”。因为无家,反而有更多的家;因为无住,反而无所不住。菩萨在无住生活中行道,如<普门品>中称观音菩萨是“游诸世间”,行道度众生,好象是游诸世间,这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

  因为无住,不住于生死,也不住于涅槃,生死涅槃都不住,则世间忧悲苦恼、恐怖颠倒,在菩萨无住的生活中,就完全不相干了。

  什么是无住的生活?举一个例子说:有一位优婆先那比丘尼,在山洞中修行,不小心被毒蛇咬了,眼看着即将死去,但她仍很镇静的叫人把舍利弗请来嘱咐后事。舍利弗来了以后,说道:

 ‘优婆先那!你气色这么好,怎么说被毒蛇咬了呢?’

 ‘尊者!’优婆先那回答道:‘我最近在修“观空”行,把自己安于无住生活之中,毒蛇可以咬我身体,怎能咬我无住生活的修行呢?我的气色未变,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优婆先那说着就安详含笑的进入涅槃了,这种无忧无惧的人生,这种无贪无瞋的生活,不是菩萨无住行道的榜样吗?

  有的人,一点点名利放不下,他就生活在名利里,名利去了,他就无法安住了;有的人,一点点感情放不下,他就生活在感情里,感情变了,他就无法承受了。有住的人生是非常苦恼的,人若能在无住的生活中行道,有也好,无也好;荣也好,辱也好,那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在佛陀的弟子中,须菩提最深刻懂得无住生活的妙理。有一次佛陀在只园精舍预备讲说金刚般若的时候,须菩提了解佛陀的心意,他就在大众中站起来,向佛陀顶礼问道:‘佛陀!我们弟子都知道佛陀最善于爱护我们的,但是对于发菩提心修学菩萨道的弟子们,他们如何才能安住?对那些纷扰的妄念,如何才能降伏?恳求佛陀为我们解答!’

  佛陀回答道:‘如何安住于菩提心,不受妄念的纷扰,就是在布施的时候,要行无相布施;在度生的时候,要行无我度生。就照这样的安住,就照这样的降心。’

  安住于般若空性中的菩萨,他们行道的生活,像文殊菩萨就能和离执的维摩大士畅论不二法门;像观音菩萨就能三十三现身,随缘应化了。在世间,而不执着世间,拥有一切,而又能喜舍一切,那就是菩萨无住的行道生活了。

 四.从诸经律典中谈佛陀解脱果位的证道生活 

  我一再说明佛教所讲的出世,不是离开世间的出世。佛陀降诞在人间,修行在人间,说法在人间,证道在人间。人间的证道者,他有不同于凡人的出世生活。一个证道者的感情生活,他对于外来的烦恼和迫害,对于友谊,对于恩义,对于徒众,对于仇恨、危险、毁谤、生死的种种一切,是怎样的看法?是怎样的处理?我向大家举例说明,说明佛陀对于好的一面是如何生活?对于坏的一面又如何应付?

  佛陀虽然出家成道了,但是他一样的热爱他的祖国,出家不是出国,出家还是要爱国。

  有一次,琉璃王带领大军去攻伐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卫城。以迦毘罗卫城的兵力,没有办法抵抗琉璃王的大军,平常并不干涉政治的佛陀,在这个时候,他也只得挺身而出。当琉璃王大军经过的时候,佛陀就坐在大路中央。琉璃王看到佛陀坐在路中,就想起在印度有一种风俗,两军列队交战,凡看到出家的沙门,今天就不打仗了,何况对方是佛陀坐在马路中间?第二天,军队要通过时,佛陀还是坐在那里;第三天,佛陀还是坐在那里。琉璃王没有办法,只得亲自上前去说:‘佛陀!为什么您老是坐在路中?太阳那么炎热,路边有树荫,请您坐到路边树下去好吗?’

  佛陀回答道:‘亲属之荫,胜余荫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国家民族好像树荫一样,你现在要攻打我的国家,国家都要灭亡了,我还要在树下乘凉做什么呢?

  这句话,使那个凶恶的琉璃王听了非常感动,因此就退兵了。从佛陀这件事情看来,你能说佛教徒不要国家,没有感情吗?

  佛陀在还没有出家之前,他有一位爱妻叫耶输陀罗,后来离开她而去出家学道。多年的苦行与参访,成道以后,在南印度又教化了几年,才回到他的祖国。十几年没有见到丈夫的耶输陀罗,在内宫里真是百感交集,时而气忿,时而又觉得相逢的骄傲。可是见面的对方是佛陀,怎样见面才好呢?他想佛陀和她相逢时一定会对她讲些亲蜜的话,她又想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佛陀是成就正觉的圣者,这十多年来,耶输陀罗一直是以眼泪打发着日子,像梦似的,像云烟似的,她的情绪是千变万化的交织在心中。

  一个是成了道的佛陀,一个是多情的妃子,佛陀怎样来跟耶输陀罗讲话呢?

  当佛陀见过父王大众以后,年幼的罗睺罗出来告诉爸爸说妈妈在等他,佛陀和耶输陀罗见面了,正当佛陀要向她说话的时候,耶输陀罗情不自禁的跪下去,佛陀对跪在地上的耶输陀罗说道:

  ‘你辛苦了!虽然我对你是抱歉的,但我对得起一切众生及我自己,请你为我欢喜。感谢你,我现在已达到历劫以来的ben愿。’

  证悟圣果的人,他不是没有感情,他是净化超脱了的纯洁感情。从佛陀对耶输陀罗的说话之中,可见大圣佛陀不是不通人情。实在说,只是把那私爱净化以后,转而以一切众生为耶输陀罗、为罗睽罗,那就是佛陀的慈悲了。佛陀的父王净饭大王崩逝以后,诸王子在出殡的前夕,商议为父王担棺,佛陀即刻说也要参加一份,当佛陀为父王担棺的时候,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你能说佛陀不孝顺吗?你能说佛陀不重恩义吗?证了圣果的佛陀,他对人间虽然没有什么要求,但施予众生的慈悲,却丝毫不悭吝啊!

  有一次,有一位弟子病了,佛陀亲自扶着生病的比丘起身,帮他倒茶,替他洗去身上的污秽,并替他把衣服洗好晒干,整理病房,令他身心清净。更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老眼昏花,未能以线穿针孔,自己歎息:“谁来为我穿针?”佛陀听到了说:‘我来帮你穿针引线。’佛陀的感情是大忠、大孝、大慈、大悲。这许多事情,对于一般人看来是很平常的,但在证果的佛陀身上表现出来,那就不一样了,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佛陀对于烦恼迫害的时候,他又怎么应付?有一次他托钵到岳父善觉王的国家里,善觉王亲自出来阻止他说: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