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文人与禅(4)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已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愤填膺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你怎么可以开口就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说:‘骂你什么呀‘我那首偈上面的“放屁”两字呀禅师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已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愤填膺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你怎么可以开口就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说:‘骂你什么呀!’

  ‘我那首偈上面的“放屁”两字呀!’

  禅师听了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让我一屁就打过江来了?’禅的境界是超诸文字语言的,知识言说上的“八风吹不动”,如果没有真实的证悟,是经不起考验的。苏东坡虽然才华超群,但是对于“禅”终不免于知解分别的体会,最后仍然输给佛印禅师。由上述公案,可以知道“禅”是言语道断的。

  苏东坡一向自视文学造诣很高,和高僧往来的公案更是众多。有一次到荆南,听说玉泉承皓禅师驻锡此地,机锋辩才很高,心中不服气,想去试试禅师的悟境,于是化装成达官贵人的模样去见禅师,禅师看到他,上前招呼说:‘请问高官贵姓?’

  苏东坡机锋回答说:‘我姓秤,专门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玉泉禅师大喝一声,然后说:“请问我这一声有多少重?’

  苏东坡哑口无言,内心大服。

  有一天,他挂单在东林寺,与照觉禅师谈论有关“有情无情”的事,彻夜不眠,至黎明时颇有所悟,做了一首千古传颂的偈语,来表明他感悟的心境说: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这首偈语主要告诉我们:对佛法有所证悟的时候,大自然到处都是佛陀的法身圆音,流水溪涧、青山翠竹,无一不在为我们诉说着佛法妙谛,能够如此认识,就能契入禅境,不能如此,即使背熟八万四千偈子,即使佛菩萨站在你的面前,仍然不能与佛法相应。

  苏东坡在佛法中得到法益之后,非常护持佛教。有一位范蜀公不信佛法,并且非议说:‘平生事,非目所见者未尝信。’苏东坡听了就说:‘怎可如此?吾人患病,请医生把脉医疗。医生说:内太寒则服热药,内太热则服寒药。你何尝见过脉动,但是对体内的寒热则信之不疑,何以独对佛法讲求眼见才肯相信呢?’佛理之高妙,岂可用凡夫肉眼来窥睨。

  以上我们列举几位文人和佛门高僧之间有名的公案,为什么历代文人崇信佛教的那么多呢?本来文人学士对人生的体验较常人为切,对境遇的感悟较常人为深,而佛法的微妙教理,对宇宙人生的阐明,正可以满足他们追求真理的饥渴,安住他们的身心。文学本来就是发于中,形于外的性情之事,有了佛教教理做为内容,给予文学活的生命,而不流于无病呻吟、遣辞造句的文字游戏,佛法给予文人对生命有深刻的体认,所以历来为文人所喜爱。

  今天很高兴能和各位见面,并且能和各位说话,限于时间短促,不得不做个结束,最后祈求三宝加被各位事事如意吉祥!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