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获得轻安者,“即於此时坐於他的夜住处或日间处,而身心无不安、无沉重、无坚硬、无不适业、无病、无屈曲,但他的身心是轻安、轻快、柔软、适业、明净与正直。他以此等的轻安等而把握身心,则此时享诸非世人之喜。”(《清净道论》第二十,595页) 圆满之定境,不仅应具足专注和轻安,还应具有光明、缘境明了。如《瑜伽》卷十三云:“云何具分修三摩地?谓具思维而入於定,亦了光明,亦见众色。” 《菩提道次第略论》中云:“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大小乘一切三摩地皆於止观中摄。”而修观又在修止的基础进行的,故修行者应善加修止。 浅近一点来说,由修十遍处等,可以成就诸圣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诸胜功德。如《瑜伽》卷六十二云:“谓由修习地遍处等,乃至白遍处故,便能引法化事、变事诸圣神通;又由修习空无遍处一切处故,便能引发往还无碍诸圣神通;又由修习识无边处一切处故,便能引发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诸胜功德。”又通过修定,可以获得现法乐住、天眼智见、见道乃至无学的世出世的诸多功德。如《瑜伽》卷十二云:“复次何修定为得现法乐住?谓於四种现法乐住方便道中所有修定。云何修定为得智见?谓诸比丘於光明相,殷勤恳切审谛而取......当知此在能发天眼前方便道所有修定。云何修定生分别慧?谓谛现观预流果向方便道中所有修定。云何修定为尽诸漏?谓阿罗汉方便道中所有修定。”因此,学佛者对修定(止)应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并切实身体力行,则可依之快速断惑证真,超凡入圣。 编辑:心晶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