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实践佛法的六大法门(2)

四、精进度懈松谒闹值男牟∈切傅。颐俏蘼鄱潦橐埠茫鍪乱埠茫酥列扌幸埠茫S薪裉旃嘶褂忻魈欤衲瓴蛔龌褂忻髂辏倌瓴恍藁褂欣夏甑男傅⌒睦碓谧魉睿灰蛑杂诟锍裣坝胄税焐剖拢疾豢暇×θプ

四、精进度懈怠——人生第四种的心病是懈怠,我们无论读书也好,做事也好,乃至修行也好,常有今天过了还有明天,今年不做还有明年,少年不修还有老年的懈怠心理在作祟;因之对于革除恶习与兴办善事,都不肯尽力去做。如果他明白了佛教因果的道理,便会知道一切事业的成功,绝对不是侥幸而致的;若不努力,决无成功的希望。有了这种思想,那精进的心自然就会生起了。

“精”是纯一无杂,“进”是勇往直前;所以“精进”与“勤”有分别:勤求学、勤做工、勤行善、勤修行,这些事既“精”且“进”,就是“精进”;假如是勤赌钱、勤挥霍、勤作恶、勤害人,这些事显然是虽“进”而非“精”,当然不是“精进”了。佛法教人精进,包括未生的善心令速生,已生的善心令增长,未生的恶念令不生,已生的恶念令速断。懈怠是一种不善的心理,所以精进一生起,懈怠便断了,这叫做精进度避怠。

五、禅定度散乱——人生第五种的心病是散乱,散乱的心,是流荡不定的,忽焉过去,忽焉未来,所谓“心猿意马”,就是指此。这种散乱心,念念生灭,妄想流注,阻碍了学问与事业的进步。但是,散乱多因心缘境而起;心比如水,境好像风,水因风吹而起波,心因缘境而散乱。风若止则波平静,境若灭则散乱停;灭境的方法是什么?就是禅定。

禅定是一种精神集中与安定的修养方法,它可以克制人生不适当的感情与贪欲、散乱等烦恼。当深入禅定时,情感不足惑其中,万物不能挠其外,整个精神界,达到和平与统一。再从广义说,参禅参到一念不生是禅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或诵经诵到六根清净,也都是禅定。禅定是对治散乱的,这叫做禅定度散乱。

六、智慧度愚痴——人生第六种的心病是愚痴,愚痴不是完全没有知识,不过他的知识有毛病,所以写成“痴”字,表示知识有了毛病。

知识有什么毛病?有些人把这个五蕴(色、受、想、行、识)假合的身体认为是实有,而把因果报应的道理否定为没有的,这是以幻当实,认有作无的颠倒知识。有些人认为人死了以后,一定还是做人;有些人则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执常执断的偏差知识。类此不正确的认识,不胜枚举,持有这些愚痴见解的人,对于人生是很危险的!

为什么人生会有愚痴?因为没有智慧。佛教是智慧的宗教,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求智慧。

智慧有三种,学佛的人,必须从下列三个步骤去进修,才能完成三种智慧:

一、闻所成智慧——我们学佛,一定要听闻佛法,或自己研读经论,然后才有所得;这所得的智慧,就叫“闻所成慧”。

二、思所成慧——把听来的道理,或阅读到的经中的理论,用心去思考;这思考所得的智慧,就叫“思所成慧”。

三、修所成慧——听闻佛法与思考佛法之后,你认为那一种的法门(如参禅或念佛等)适合你的根性,便依那一种法门认真地去修习;从修习所得的智慧,就叫“修所成慧”。

这闻、思、修,是修习佛法的基本法则,必须依此次第去实践,才能获得智慧。智慧象徵光明,愚痴好比黑暗,光暗是不能并立的,光明一到,黑暗便消;智慧之光日渐增加,终于把愚痴的黑暗照破了!这叫做智慧度愚痴。

佛是一位大医王,佛法是一部大医书,它阐示这六大法门——六度,确是医治人生六种心病的对症良方。但是医生只能为我们开药方,不能替我们吃药,我们必须自己去吃药,病才会好;佛法虽能医治我们人生的心病,但也只能指示我们如何去做,我们应该照着去做,才能离苦得乐!这就是说,我们听闻了这些佛法的道理,不仅是要相信,同时还要努力去实践,方能获得实益。(信息来源:HKong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