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文化推崇荷花原因探析(3)

细观寺院牌楼上的雕刻,在记述佛陀一生的雕刻中却看不到佛陀的形象。有的雕塑只有一匹马,马背上有一把伞,伞下的空白象征着佛陀的存在。雕刻中出现最多的符号是莲花、菩提树、金刚座、法轮和足Aㄏ笳魇湾饶材

细观寺院牌楼上的雕刻,在记述佛陀一生的雕刻中却看不到佛陀的形象。有的雕塑只有一匹马,马背上有一把伞,伞下的空白象征着佛陀的存在。雕刻中出现最多的符号是莲花、菩提树、金刚座、法轮和足印。莲花象征释迦牟尼的诞生,菩提树和金刚座象征着释迦牟尼成佛,法轮象征着法轮初转。足印象征着释迦牟尼四处传教的善行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佛教中佛像的出现,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就出现了佛像。据说有一次佛陀上天为母说法,人间弟子不能听佛说法,思佛心切。优填王和波斯匿王就分别以牛头栴檀与紫磨真金精心制作了最早的两尊佛像,以供瞻仰礼拜,暂慰自己思念之心。佛像虽然出现了,却并非作为偶像来崇拜。因为当时佛弟子认为,佛陀是人天师表,修证的功德庄严无比,智慧圆满无缺,非人间凡夫的雕塑画像所能完美体现。以工匠制作的佛像代表佛陀,那多少是对佛陀的亵渎。佛陀涅槃后的六百年间,佛弟子也一直不立佛像。在印度早期的佛教雕塑艺术中,佛陀的莲花座上是空的,没有任何佛像,人们仅以莲花座、菩提树或佛陀的脚印作为他的象征。

佛教虽然反对偶像崇拜,却也不否定佛像的存在意义。后世的善男信女们出于对佛陀的怀念,雕刻塑造出庄严的佛像供奉在塔寺里,以寄托众生对这位正觉者的无限追思,同时也期望佛之正法常驻人间,利益群生。到了阿育王时代,古希腊人精湛的雕塑艺术传入印度,使佛像造型更为完美庄严,看后即能使人生起欢喜心、恭敬心与清净心。再由于大乘佛教的出现和弘传,佛弟子认为虽然释迦佛的肉身已逝,但其法身无处不在,恒常说法。又认为十方三世有无数诸佛在教化众生,人们就以佛像代表佛的法身,从此佛像就开始大量出现。

七、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荷花寄托了美好情感。

八、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还是中国。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最常见的有荷、芙蕖、菡萏等。

远古时代,中国的《诗经》就有莲花的记载,例如:“山有扶苏,隰(音xí)有荷华。”“彼泽有陂,有蒲与荷。”在《尔雅?释草》中说:荷,又称为芙蕖,莲花是它的果实,莲子叫“菂”(音dì),莲子中心的胚芽叫“薏”,花叫“芙蓉”,花苞称“菡萏”,叶子叫“蕸”(音xiá),梗子叫“茄”,本叫“蔤”(音mì),即荷茎入泥土中的部分,根部叫“藕”。明代张自烈著的《正字通》:“北人以莲为荷,今俗荷皆谓之莲。”除此之外,还有称莲花为“水华”、“玉华”、“佛座须”等等不同的名称。书中也称水芝(见隋唐陈羽《夏日宴九华山池赠主人》诗:“百花开尽水芝香”),玉井花(见唐韩愈《古意》诗:“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莲之地下茎称藕,其花故也称藕花(见宋僧道潜《临平道中》诗:“藕花无数满汀洲”。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文物上已出现荷花图案。如出土的周朝莲花造型壶、青铜器上有莲瓣花纹。受佛教影响,魏晋与唐朝器物、雕饰、佛像更几乎都佐以莲花纹饰,因而开出壮丽的莲花纹时代。

文明人类自古以来,就十分珍视莲花,并演绎出丰富、圣洁的内涵。莲花早晨开放,夜晚闭合的性质如同太阳,所以莲花在埃及被视为太阳与水的象征。而印度古代,莲花象征女性的生殖能力,代表多产、力量及生命的创造,同时也是丰熟、神圣、不死的象征。所以,在印度莲花被视为神的象征,是印度的国花。同时,莲花也是佛国净土常见的庄严。由于莲花的生长特性,所以经常被用来引喻为清净、尊贵等具正面光明的象征。如在《长阿含经》中,就将水面上清纯的莲,比喻为超脱染污世间的圣者;或将莲花上水珠滴落的情形比做忧愁的消失。由于莲花丰富的内涵,所以经典中以莲花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妙好花朵。莲花在民间也是吉祥的象征,一方面如“连生贵子图”就是取莲房多子,另一方面则莲与连的谐音,而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

莲花入诗亦入画,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中国画以荷花作为夏天的标志,在中国的瓷器、地毯和戏服上也常绘有荷花。荷花盛开是丰收的预兆,也是夏天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2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历代文人墨客写了不少咏荷的诗词曲赋,认为荷花圣洁高雅,所以在古代诗词歌赋,经常会有歌颂荷花的篇章。比如北魏曹植在《芙蓉赋》中说“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

北宋周敦颐酷爱荷花,对荷情有独钟,著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并以菊花象征隐士,以牡丹比喻富贵之人,而以莲花来象征君子,是对荷花最出名的赞誉。 据考证,《爱莲说》脱俗拔尘的意境,有着佛教的因缘。周敦颐曾与不少高僧有密切往来;他后来隐居的庐山曾是东晋高僧慧远同陶渊明等人组织“莲社”的地方,是佛教胜地;佛教中莲花被用来象征清净无染,佛陀布道的座位称“莲花座”,相应的坐姿亦称“莲花坐势”;释迦牟尼所说的极乐世界到处是莲花,遂有“莲花世界”的美称,佛教中的净土宗又名“莲宗”,专以莲花为喻阐释佛学的经典叫《妙法莲华经》……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讲,“以莲揣称高洁,实为释氏常谈”,周敦颐之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有拾彼法牙慧之嫌”。邱汉生更明确指出,《爱莲说》实乃《华严经探玄记》卷三中“如世莲华,在泥不染,譬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法所污”这段文字的翻版。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莲花亦为道教所重,传说中的太上老君,一出世就能行走,一步一朵莲花,共成九朵;道教奉祀的八仙之一何仙姑,手中所持宝物即荷花;周敦颐的思想得于道教者亦不少,他的所谓《太极图》即来自道教,《爱莲说》字里行间亦蕴涵着仙风道骨的圣境和神韵。《爱莲说》至今仍影响著中国人,文中莲花出污泥而染喻君子,民国文人钱锺书就认为作者的“灵感”得自佛家说法。佛教探求解脱人生苦难,人生是苦海、是火宅,成佛,是最高理想,莲花出污泥而生鲜美花叶,正如佛教解脱过程。《中阿含经》里,释迦也说“以此人心不生恶欲恶见而往。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水生木长出水上不著水。”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