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和神秀的两个偈子都不好。神秀说的是渐修,而禅宗是顿悟、顿修、顿证的圆顿法,所以五祖不把衣钵给他。六祖说:“本来无一物。” 这就偏空了。所以五祖说:“也没有见性!”若真见性了,五祖为什么还要三更说法,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才大悟呢?这个偈子改一改:“菩提权做树,明镜假作台。”现相妙用啊,暂且做做树台也不妨!“本来不染污,说净亦尘埃 ” 。有个清净,还是尘埃。本性是不垢不净,空无一物的,垢既无有,净又何来!?但现在把这两个偈子联合起来亦很当用。因为现代人根钝,不“常常勤拂拭” ,扫除妄习,怎能成道?不作“本来无一物”会,又怎能不着有?所以近人说:六祖与神秀大师合起来,六祖是醢首摩罗一只眼,而神秀是双目圆明,信不诬也。 摘自《佛法修证心要》 93、宁执有如须弥山,不着空如芥子许。 94、我们如果不懂禅学,我们就完全不懂净土,禅跟净土是一体的东西,念是自性弥陀嘛。(慧律禅师) 95、你一定要了解禅的思想,才有办法彻底的去了解净土的思想,否则很困难。(慧律禅师) 96、相是增上缘,体才是真实义。不见体只见相,那是凡夫。(慧律禅师) 97、佛教不是没有道场,是没有人才。(慧律禅师) 缘按:“未悟人管道场,道场即成魔窟。”黄檗禅师的痛切之语,正是今日部分“商业佛教”的写真照。寺院道场成了烧高香之所在,真是悲哀!究其原因,就是慧律禅师所说的“没有人才”,“江山待有人才出”,涌现出大批量的开悟人,佛法才有望全面大兴。 98、有道才有场,有道何怕无场,有场不见得有道。(慧律禅师) 99、除了佛以外,没有人能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如果一味地观察这些上师(缘按:法师在家大居士亦复如是)的不足,徒自造做恶业而已。 缘按:这是从亲证论坛上一网友的贴子中抽出一句极精辟的语句,可惜不知是出自哪位善知识之口。 自释迦牟尼佛至弥勒下生这之间的人间弘法祖师们因未证肉佛都难免白璧微暇,讲法中有少许的 bugs,这不足为怪。如果未见性的凡夫一味鸡蛋里挑骨头在祖师bugs 处抓住不放狠做文章肆意攻击,南辕北辙猛钻地狱门,岂不是笨蛋一个么? 事实上,凡夫也未必真能分辨出祖师瑕疵与否,若是误用某一祖师的瑕疵去衡量印证其它祖师是否如法,做这样的学佛人,也太菜了吧! 100、肉身不上菩萨道,纵活万岁亦为夭。(和尚坡主) 101、未悟人管道场,道场即成魔窟。(黄檗禅师) 102、只闻肚里饱膨坡,更不东西去持钵。(漳州罗汉和尚) 缘按: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回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可见祖师所期许我们的“从自心下手,悟见本性”,这含着血泪的期望,对学佛人是多么的重要啊!!! 103、剑遇高手方出鞘,聋人面前不唱歌。 缘按:此招以禅门中最多见。一个大觉悟的弘法者,就好比是一个底端套着腰带的漏斗, 腰带的作用就是视下边树苗的根基情况而量身收缩。如果下面是一个壮根好苗,则会放开了腰带尽最大限度的普施法雨,若是下面只是一个刚发芽的小苗苗,经不起太多雨水,那么漏斗就会扎紧了裤带,像挤牛奶一样往下“滴”法雨,遇到那种死苗就干脆把裤带扎死,一滴雨也不不漏出(达摩之所以面壁也正是因为遇到这样一群死苗)。佛菩萨示现“狮子吼”或示现欲说还休的“哑狮子”都是迫不得以的方便法,是众生自己对自己的“恩惠”,怪不得别人。抄坡主的话说:“良马见鞭影便行,中马受鞭抽乃行,劣马需拳打脚射,死马则生煮也不动只能做土馒头肉馅。”无怪乎赵州和尚说:“狗子无佛性了。” 10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105、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无成。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 缘按:慧律禅师曰:我们死后能不能烧出舍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生能不能发大菩提心真实弘扬佛法救度利益众生。 106、红尘众生迷惑苦,幻出黄叶妙相立。 缘按:法因众生而显,若没有苦难的众生也就没有佛法。 107、佛道要全盘的离相,才有一点消息。(慧律禅师) 缘按:《金刚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圆觉经》云:“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简单讲,修行就是要离相,不能离相就如抱桩摇橹,就如那“玻璃窗户上的苍蝇——前途光明,可是没有出路。” 108、用感应来度众生,有一天会让众生失去信心。(慧律禅师) 缘按:感应是佛力与众生因缘结合的产物,有缘聚也有缘散,不能长久。把菩提心空性见这一佛法根本核心弘扬传播出去,才是佛陀的真实心愿,是真正的“一大事因缘”。 109、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 (《华严经》) 缘按:对法对善知识具足信心,这是受用佛法的前决条件。 110、诸法不自在,求实不可得。(《华严经》) 缘按:元音老人说:“众生错就错在执着假象上”(取意,非原话)。这也是众生与圣贤的分水岭。 111、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华严经》) 缘按:佛法里有最基本的五条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就是尽量避免伤害众生的生命,因为这个罪非常重,会障碍修行进境。所以尽量避免,能杜绝最好。还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能坚持食素。第二条是不偷盗,不告而取即是盗,无论公家私家物品都不贪取谓之不盗。第三条不邪淫,就是不胡搞乱来,不是配偶的不能发生性关系。第四条不妄语,即是不利于别人的言语都不说。最后一条是不饮酒,酒能乱性,醉酒之后往往容易做出非自控行为,所以要避免。毒品也容易引发非自控行为,所以也应戒掉。 戒就像是地铁站那黄色的警戒线,它不是约束,而是保护,保护你的安全,保护你不犯罪背业,为你的修行觉悟保驾护航。 112、我们积累福德就从度众生份上开始。( 元音老人 ) 缘按:教学相长,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只求自己的觉悟,而不会助人觉悟,那样的方法太笨,成就慢。 113、佛教我们不执著,不能执著一个「不执著」,把执著的对象换了,还是执著。(jk法师) 缘按:JK老菩萨这话,与当年释迦佛所说的话是通用鼻孔。释迦佛当年这样说道:“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其中“得无所离”就是再也没有可以被你换来执著的对象了,到此方可名之曰“除诸幻”。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