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详细开示一下,行!《了凡四训》所讲的就全部跟你解答了,你好好的去念《了凡四训》。我自己学佛是在我二十六岁的时候,五0年代,我第一部读的书就是《了凡四训》,也可以说我的基础就是奠定在《了凡四训》的教诲上。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HKong讲经,是由圣怀法师、谢道莲居士他们两位邀请,在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讲《楞严经》。我在图书馆住了两个月,以后又在HKong蓝塘道「光明讲堂」又继续讲讲了两个月,第一次到这边来讲了四个月。在「中华佛教图书馆」,我看到印光法师「弘化社」出版的书籍,我很留意的翻阅,看到印光老法师一生当中对於《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及《安士全书》这三种书籍极力的提倡,我看书本的版权页,我略略的统计一下,这三本书大概在当时印了有三百万册,这个数量非常惊人。於是我就想,他是我们净宗一代祖师,为什么不大量提倡净宗,而提倡这三本书?道理在哪里?我想了很久,我明白了,他老人家是大慈大悲,救度苦难众生;佛经未必大家能够理解,这三本书好懂,只要在这三本书奠定了基础,你能够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了凡四训》为我们说明因果的道理与事实,你真正参透了,你才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做生意,规规矩矩做,你赚的钱是命里有的;你用尽欺骗的手段、不正常的手段去骗人,赚得的钱还是这么多,你又何苦骗人?如果说我用欺骗的手段赚来的,比我用规规矩矩赚来的要多,你可以用欺骗手段,佛菩萨也会赞成。什么样的手段都不行,你就是偷人、抢人,你抢到的还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的,偷也偷不到,抢也抢不到,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懂得这个道理,了凡先生就规规矩矩做人,一个恶念都不生。云谷禅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生恶念也没有用。」他懂得了。如果诸位把《了凡四训》参透了,你就晓得你应该怎么做生意,你会做得一家都欢喜,你天天在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的果报无比殊胜。世间人想发财,不懂得发财的道理,不懂得发财的理论与方法,造作许多恶业,结果把命中本有的财、福报都折损了,真可惜!你命里该有一百万钱财,因为你用心不善,结果你这一生只能够发五十万,打对折了。如果造更大的恶,可能折扣还要大,你说冤枉不冤枉!希望你全家都去念《了凡四训》,看《了凡四训》的讲演,或者现在比较简单介绍的,有电视剧光碟两片,你们天天看,你就会明白。人不能有贪瞋痴,贪心将来做饿鬼,瞋恚将来堕地狱,太可怕了!我在这一生宁愿苦一点,我也不搞贪瞋痴,我也不希望将来堕三恶道,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第二个问题:「经云:『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是我们日常工作繁忙,没有念佛名号的时间和条件。有人说:『一心一意工作,别打妄想,这也等於念佛一样。之后再把一天所做的成绩回向极乐世界,这就等於念佛求往生了。』请问这样做我们的心真能清净吗?」 答:我想这不用我开示,你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你一心一意做工作,不打妄想,你说也等於念佛一样。你这一天杀生,你开个海鲜餐馆,天天杀生,shā了很多,很认真、很用心的在杀,这个功德能回向往生吗?「一心一意做工作」,你是什么工作?如果你的工作是利益社会、是利益一切众生,这是福报,这个还可以说得过去,「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可是佛经里面讲的功德不是这个,佛经讲的功德是纯善的心、纯善的行为。佛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叫功德;持戒、得定、开智慧,这是功德。如果佛在经里面所讲的道理,我们没有透彻明白,这是愚痴。我们不能够依教奉行,这是缺德不是修德,这种浅显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你是个修行人,在日常工作的时候确实要一心工作,你的工作才能做好;工作放下之后,一心念佛,佛也念好了。念佛的时候想到工作,工作的时候想到念佛,两面都搞不好,工作也没做好,佛也没念好。心不能二用,心要专一,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我们做一天的成绩,到底是什么样的成绩?成绩里面有善恶,这个自己一定要清楚。你后面这一句很好,「我们的心真能清净」,那就行了,一定要得清净心。什么是「清净心」,你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含糊,不能够误解了。 第三个问题:「学佛人寿终之后,请问他的皈依证、戒牒该怎么处理?」 答:处理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自己保存,留做纪念。我们先人的纪念,这个很有意义,让后代的子孙看到:我们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祖宗是学佛皈依三宝的,这是给后世子孙种善根,这个很好。第二种方式,你不愿意这样做,皈依证跟戒牒可以随同尸体火化。但是保留做纪念好,这是非常有意义。像老人的照片,我们镶在镜框上悬挂,他的皈依证、戒牒可以放在相框的后面,永远做个纪念,也不容易失掉。 第四个问题:「新道场建立后,要做一堂严净佛事,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洒净』,是照传统仪规做还是用称六字洪名?请老和尚开示其道。」 答:用一般洒净的仪规就可以。洒净之后再念佛回向,这就更好、更圆满了。 第五个问题:「我们做放生法事时,诵《弥陀经》及传三皈后念六字洪名,没有按仪规念大悲咒,请问这样做是否如法?」 答:你念《弥陀经》之后一定有念往生咒,这样也可以,显密圆融。你念《弥陀经》、念往生咒,然后三皈,念佛放生,行! 第六个问题:「一个人受重戒后,他又严重的破戒。因为他现在影响面很大,所以我告诉他在佛前发露忏悔,而不要在大众前发露,以免影响大众信心,请问这样做对还是错?」 答:这个作法可以。能在大众之下发露忏悔也是很好;不在大众之前,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发露忏悔也可以。但是发露忏悔之后,最重要的是「后不再造」,这才叫真正忏悔;如果发露忏悔之后,明天还再做,你就完全错了。忏悔著重在后不再造,果然自己明白了,后不再造,不发露也是真正忏悔,你真的改过自新。著重在实质,不著重在形式,形式上发露忏悔是做榜样给大家看,劝导大家应当常常忏罪。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