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jk法师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25(3)

我时常跟诸位提到,往年我在HKong,圣一法师跟我交情很厚,我们彼此都互相尊重。圣一法师是参禅,他的道场是禅宗道N业侥抢锶ゲ喂郏畈欢嘤兴氖嗳耍刻煸陟美锩孀恪K胛业届美锩嫖笾诮部荆易懿

  我时常跟诸位提到,往年我在HKong,圣一法师跟我交情很厚,我们彼此都互相尊重。圣一法师是参禅,他的道场是禅宗道场。我到那里去参观,差不多有四十多人,每天在禅堂里面坐香。他请我到禅堂里面为大众讲开示,我总不能劝他们念佛,那就不像话了。他们参禅二、三十年,我们怎么可以改变他的修学方法?他请我去讲开示,我就在《六祖坛经》里面摘取一、两段,赞叹圣一法师,使他们的徒众对法师增长信心,并赞叹这个法门、赞叹同修,这使他们生欢喜心。

  记住!古大德讲:「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不能毁谤,不能说:「禅很难成就,净土好!」不可以!那我们就是破坏自己的法门。自己互相毁谤、互相破坏,佛法不必别人来消灭你,自己就完了,要懂得这个道理。到他人道场,决定要赞叹,圣一法师对我了解,他敢请我,我不会破坏他的道场。

  我初到新加坡,演培法师也请我到他的道场讲开示。他老人家是修弥勒净土,跟我们弥陀净土不一样。我到他那个地方只有讲弥勒法门,《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参访弥勒菩萨,我在这里头摘取几段跟大家讲解,也是称赞演培法师是当代唯识大家,赞叹道场,也赞叹这些年轻的同学们,一定好好的亲近演培法师,向他学习。你们同学要记住,这叫规矩,这是佛教导我们的。

  新加坡这两年来,你们看到我接触许多其他的宗教,我跟他们接触,我绝不毁谤他们。不同的宗派彼此互相赞叹,我们由衷的赞扬,所以能够交朋友,当中不起矛盾,所以宗教与宗教之间能够和睦相处。每一个宗教的代表,星期天在这个地方讲经,他看到我都非常欢喜,我们彼此互相尊敬。一定要懂得,不但要僧赞僧,把这个范围要扩大,宗教也要赞叹宗教,族群也要赞叹族群。希望我们彼此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我们不破坏他们,他们也不会破坏我们。

  群众的信仰,我们一定要尊重。他喜欢信仰哪个宗教,我们都鼓掌、都欢喜,决定不可以说:「那个宗教不好,要信这个。」信仰自由,由他自己去选择。我们不可以去拉信徒,我们连暗示、影响都不可以,这样社会才会安定,大家才能和睦相处,无论哪个宗教都很好。所以我们请他们来传道,他们也会请我们去,我们互相交流。交流当中要切记,忌讳要懂得,这是菩萨戒里的重戒,不可以自赞毁他,一定要自卑而尊人。我们自己谦虚,我们尊敬别人,彼此都能谦虚、忍让、尊敬,这个世界多么美好!这才是佛家教学高尚的目标,离苦得乐。

  问:「关於认师父的问题。怎样辨别师父?明人说的话,是大乘法、小乘法?是净土宗还是其他宗派?是专修还是杂修?」

  答:这个可以多接触,正面的接触也好,侧面接触也好,你细心去观察,你就晓得了。总而言之,以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不要分别执著,佛菩萨就有感应,你一定能遇到真善知识,真诚能够感人!

  问:「什么样的人是善知识?怎样亲近善知识?」

  答: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很广,要解答你这两句,两小时都不够用。过去我在HKong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文殊菩萨这一章经文最后一段,文殊菩萨教导善财去参访善知识。这段经文里面告诉善财童子,善知识具备哪些条件,你应该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参访向善知识学习。那一段经文正好答覆你的问题,它在《四十华严》清凉大师的疏,「吉祥云比丘章」最后的一段。

  问:「怎样防止自身贡高我慢心?怎样去除贡高我慢?」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切实。贡高我慢确实是障碍修行,而且是很大的障碍。佛经里面所谓是「我慢高山」,这个高山很不容易通过。佛用什么方法对治我慢习气?佛用礼敬的方法。今天学佛,我们见了佛菩萨的形像要顶礼三拜,为什么要顶礼?顶礼是折服我慢;以我们尊贵的头顶,顶礼佛的足,这是折服我慢。我们要修到能够起作用,真正把我慢降伏,这要多拜佛,从拜佛当中真正觉悟过来。我们要把一切众生都当作佛菩萨、都当作善知识看待,这个贡高我慢的心逐渐就会收敛。初学,拜佛是很重要的课程。藏传的密宗,初学的人第一堂课就是要磕十万个大头,这十万个大头差不多是在半年当中完成。显教里面虽然没有这种严格的限制,在初学,老师通常教学生每天要拜佛三百拜,这是折服我慢的修行方法,每天拜佛三百拜,你拜个两、三年,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现在很少人能够这样做了,这是非常好的修行方法。

  问:「请问什么是菩提心?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发菩提心?」

  答:「菩提心」在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古大德的解释,一般人都不太好懂。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讲的,我们很容易体会,他说得很简单清楚,「真诚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说法确实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都没有这样讲法。蕅益大师这个说法,印光祖师非常赞叹,真的让我们一下就明了了,有许多乡下的老太婆、老阿公不认识字,一生都没有听过经,遇到法师传他一句阿弥陀佛,他就老实念,念了几年他真的往生了,往生的瑞相非常希有。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没有问题,这个我们看到了,老太婆、老阿公没有发菩提心,他怎么能往生?我们常常疑惑,蕅益大师这一解释,我们明白了。他不懂什么叫菩提心,但是他真的发无上菩提心,他真的万缘放下,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往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哪里不是发菩提心?所以蕅益大师这个解释很有道理,愈想愈有道理,真是简单明了。照一般的说法,《观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讲菩提心,这两本书注解讲得很多,古今许多大德的注解都可以参考。

  问:「以上五个问题,是广大居士在专修专弘净土法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关系到能否心无罣碍,意不颠倒,预知时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的关键问题。」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