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有某寺主向我呵斥,说念佛是着相,不知道怎样回答。 您可以指着他的衣服说:‘寺主这样难道不也是着相吗?’等他答复后,您就可以依他的答语说:‘我也是这样啊。’ 17.我听到很多人说,夫妻卧室污秽,不能念佛,可是有时在睡梦中念佛,不知道有罪没有?我看到一本劝文说,行、坐、立、卧、闲、忙都要能够念佛,这个说法对有妻和没有妻是否有区别? 卧房和一些不干净的地方,不出口念佛,心中默念,没有关系。梦中念佛,是念佛功深的表现,这是好境界,哪里还有罪过!在家居士多数都有妻室,夫妻同修,互相鼓励,怎么不行呢! 18.念佛念到法喜充满,是不是得到了佛菩萨的感应?或者说是佛光所照、佛力加被吗? 法喜是闻法修法时,心中所产生的一种欣慰现象,不一定要等到佛菩萨现像,才能出现。 19.西方极乐世界常常出现在眼前,是不是因为法喜充满才出现的呢? 只是法喜充满,极乐不一定会现前。如果极乐现前,法喜就更进一层。 20.心里念佛,心即是佛,心不念佛,心不是佛。那么念佛的心都是佛吗?有这样容易的事吗? 成佛不难,只在觉心。心是什么?不可言说。心在哪里?无处寻觅。一定要寻根究底,就是您当前的一念,空旷灵活,无有边际。如果是念佛生起的心,这个心就是佛心;念其他的心,当然就不是佛心。从这个地方入手,狠下功夫,修行就会渐渐得力。做到了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即是念佛三昧境界。 21.常常听人说参禅能够忽然开悟,修净宗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开悟? 净土法门注重念佛一心不乱,不注重开悟,只求往生,不求急于断惑,但是果然能够持之以恒保持念佛一心不乱的境界,自然有一天就会大彻大悟。 22.‘礼拜’团体生活不很方便,念佛不能合掌高声,只能默念,有时候取出身上带的小佛像,合掌点头,是否和大礼拜的功德相同? 佛法注重心诚,在团体生活中,不很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心诚点头,同样有功德。念佛即是念心,不在于形式,只要净念相继,即是供养诸佛,即是报佛恩。 23.近来听说一件事,有一个佛教徒,修行多年,忽然被欲尘熏染,他到临终是否有障碍? 由净入染,就谈不上往生了。念佛只能前进,正是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如果由净入染,则前功尽弃。一切功夫要看临终最后一念,既然由净入染,必在六道。所谓临终十念即能往生,功夫都在平时积累。大恶人临终十念即能往生,是前世善因萌发所致,不能有这样侥幸的心。 24.念佛方法有多种,可不可以两种兼行,例如持名和观想并行? 观想和持名并行,古人有很多先例。但自从莲池大师以后,就只采用一种方法了。因为这样容易做到一心不乱。 25.印光大师文钞中劝人念佛,要兼念观音菩萨,以祈祷消灾免难,难道念佛不能消灾免难吗? 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哪里有不能消灾免难的道理。但念佛就要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如果存有其他想法,心念就不能专一。印光大师的话本来是针对那些了脱生死心情不够迫切的人来说的,如果果然念到不为外界所干扰,八风吹不动,还用担心有什么灾难吗? 26.周利槃陀伽,根性下愚,为什么释迦牟尼世尊不教他念阿弥陀佛,而教他念扫帚呢? 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模式,一眼看见扫帚就信手拈来,其中却有不可思议的深刻含义。周利槃陀伽念扫帚两个字,都记前忘后,何况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呢?虽然是念扫帚,因为周利槃陀伽勇猛精进,一心念诵,妄念不起,暗合道妙,即是三昧境界,正是一把无相扫帚,扫去心中凡尘。 27.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力这样强大,平时除念佛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来预防魔病吗? 定力和戒德,足以击退魔障。戒、定、慧叫做三无漏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 28.平时不信佛,也不敬佛,临终遇到善知识助念,这个人不知道念佛的道理,他能够往生吗? 立即发出信心,随教随念,就能往生,否则没有多大利益。 29.念往生咒和念阿弥陀佛的意义有什么区别? 往生咒和阿弥陀佛的功用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繁简难易程度不同罢了。 30.如果在卧室或者在厕所里,不管是出声念佛,还是心中默念,是不是不恭敬? 卧室可以出声念佛,但是躺下以后,只宜默念,不能再出声念。在厕所里,也只适宜默念,不宜出声。这里不存在不恭敬的问题,因为大小便是不可避免的,而卧室又是经常生活的地方,念佛要念念相继,怎么能够停下呢?在不洁净的地方,就可以采用默念的办法。 31.听说某居士专念阿弥陀佛,不念其他,连观音菩萨也不念,这样的修法是否可行? 单刀直入,未尝不可。 32.阿弥陀佛的接引像,是坐着,还是站立? 接引像是站立的样子,象征急引终生远离娑婆世界,哪里还能坐等呢? 33.念佛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贪心? 哪里能说是贪心呢?求生西方,是为了得道后再回娑婆世界,普度众生。但是,如果认为往生西方,是为了享受富贵,则与弥陀ben愿相违,即是贪心,如此便难往生。 33.经上说,自心是佛,那么我一心念自己的名字,是否可以成就? 念心当然可以成就,但名字与心不同,念它恐怕会增加我见。果然不起分别心,例如采用数息或参话头的办法,未尚不可。但这些办法是靠自己的力量了脱生死,与净宗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两种力量相互感通,完全不同。上面不是说周利槃陀伽念扫帚都得到了解脱吗?但周利槃陀伽遇正法时代,即是殊胜因缘,勇猛精进更非一般人可以比拟,他的办法岂非人人可以仿效,末法时代的人更是望尘莫及,所以真修行人,还是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为好。 34.家庭事情多,念佛的正课时间少,散念或默念的时间多,能够成就吗? 果然心中经常默念,持之以恒,就容易进入念佛三昧境界,哪里有不能成就的道理? 35.正课念佛回向以后,再念大悲咒和其他的经典,不知是否妨碍正课? 回向以后,再有念诵,那出属于另外的愿望,只要不违背净宗的旨意,一切功德都回向西方,就没有妨碍。 36.看小说,看电影,唱戏,听戏,都能达到忘我境界,一心不乱,请问这种一心不乱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有什么分别? 近来的小说、电影、戏剧品味一天天低劣,不外乎诲淫诲盗,悲欢离合,观众一看,便生喜怒哀乐,如醉如痴,如此心动神移,那正是堕落的表现,怎么能说一心不乱呢?这种污染的心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净宗一心不乱是净念相继,离开世俗的污染,放下万缘,八风不动,心如止水。但是,所谓心如止水,并不说心如石头,是非不分。真正的艺术是对真善美的歌颂,是对假恶丑的鞭挞,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所以我们并不反对去欣赏真正的艺术(欣赏的同时,也是念佛的过程)。佛教本身也常常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唐朝的佛教变文,即开辟了通俗小说的先河。敦煌石窟等雕塑,更是艺术的瑰宝。佛教梵乐,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