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与人的关系不调和:譬如自己喜爱的人,偏偏无法厮守在一起,而自己讨厌的人,却又冤家路窄,躲避不了,这就是八苦中的“爱别离苦”和“怨憎会苦”。 3.我与身的关系不调和:生、老、病、死所带来的痛苦即属于此。 4.我与心的关系不调和:我们的心常如脱缰野马般到处奔窜攀缘,妄想纷飞,不但生出种种烦恼,甚至指挥身体为非作歹,因而造成痛苦。 5.我与欲的关系不调和:欲望有善欲与恶欲之别。善法欲如立功、立德、立言等向上求进的欲望,如果调御不当,将造成精神上的负担。恶法欲如贪图物质享受、眷恋男女欢情等造成堕落的欲望,由此所带来的痛苦,更是不堪负荷。 6.我与见的关系不调和:指因邪知邪见所带来的痛苦。例如:佛世时的裸形外道,因思想见解的错误,不但徒然使身体受苦,也障碍了真理的追求。 7.我与自然的关系不调和:气候寒热所带来的不适,以及水潦、干旱、地震、飓风等所造成的灾难,即属此类。 不管世间充满多少苦,其实佛教之所以讲苦,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苦的实相,进一步去寻找灭苦的方法。因此,了解苦的存在,只是一个过程,如何离苦得乐,获得解脱,才是佛教讲苦的最终目的。 二、集谛 集,积聚、招感的意思。集谛就是指形成痛苦的原因,众生由于无明、贪爱、嗔恚等烦恼的驱使,而积集种种恶业,然后依照种种业报而招致种种苦果。众生招受苦果,往往不知自省,反而怨天尤人,更起迷惑颠倒,再造新业,复成苦因,如是烦恼业报展转相生,苦上加苦,以致苦海无边,譬如扬汤止沸,只见滚上加滚,无有已时。 我们如果想从痛苦的深渊中解脱出来,首先要灭除集苦的原因,不再造作新的苦业,快乐的人生就离我们不远了。因此,彻底了解造成痛苦的原因:集谛,是追求幸福不可忽视的要务。 三、灭谛 灭是寂灭的意思,是指灭尽贪、嗔、痴等烦恼,而显现出清净的真如体性。 灭,其实就是“涅槃”的异名。《大乘义章》卷十八说:“外国涅槃,此翻为灭。”《华严大疏》卷五十二说:“译名涅槃,正名为灭。” 涅槃是修道者在知苦断集后,由修道所证得的解脱境界。它是灭除了烦恼、痛苦、人我、是非、差别、障碍等种种无明,而获得的一种境我一如,超越生死,自由自在,光明幸福的圆满境界。 四、道谛 道,是通达的意思,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道谛就是指从痛苦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所必经的道路,也就是证得涅槃的正道,一般指佛陀初转法 轮时所开示的八正道。后来佛陀临涅槃时,又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等,合称为三十七道品,又称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以次第趋向菩提,故称为菩提分法。略述如下: 1.四念处:又称四念住。 (1)身念处:观此色身皆是不净,即观身不净。 (2)受念处:观苦乐等感受悉皆是苦,即观受是苦。 (3)心念处:观此心识生灭无常,即观心无常。 (4)法念处:观诸法因缘生,无自主性,即观法无我。 2.四正勤:又称四正断。 (1)已生恶令永断;犹如除毒蛇。 (2)未生恶令不生;如预防流水。 (3)已生善令增长;如溉甘果栽。 (4)未生善令生起;如钻木出火。 3.四如意足:又称四神足。 (1)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 (2)精进如意足: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而能如愿满足。 (3)念如意足: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 (4)思惟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 4.五根:根,能生之意,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 (1)信根: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 (2)精进根:修于正法,无间无杂。 (3)念根:于正法记忆不忘。 (4)定根:摄心不散,一心寂定,是为定根。 (5)慧根:对于诸法观照明了,是为慧根。 5.五力:力即作用,五力是指五种能破恶成善的力用。 (1)信力:信根增长,能破诸疑惑。 (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心懈怠。 (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4)定力:定根增长,破诸乱想,发诸禅定。 (5)慧力:慧根增长,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 6.七菩提分: (1)择法觉分:能拣择诸法的真伪。 (2)精进觉分:修诸道法,无有间杂。 (3)喜觉分:契悟真法,心得欢喜。 (4)除觉分:能断除诸见烦恼。 (5)舍觉分:能舍离所见念著的境界。 (6)定觉分:能觉了所发的禅定。 (7)念觉分:能思惟所修的道法。 肆·四圣谛的重要 四圣谛是佛陀初转法 轮时所说,临涅槃时又再三叮咛弟子们,于四圣谛有疑惑者,应该速速发问。可见在佛陀的一代时教中,对四圣谛的阐扬是自始至终的。尤其,在初转法 轮中,佛陀更三度演说四圣谛的妙义,称为“三转十二相”。 第一次为“示相转”,将四圣谛的内容定义加以解说,以便弟子了解。内容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为“劝修转”,劝诱弟子修持四圣谛的法门,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内容为“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第三次为“自证转”,佛陀告诉弟子,自己已经证得四圣谛,勉励弟子们只要勇猛精进,必能一样证悟四圣谛。内容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从佛陀一再强调四圣谛的事实来看,四圣谛是极具重要性的。四圣谛的内容一如治病的过程:苦,如人患病;集,生病的原因;灭,如病已痊愈;道,如治病的药方。我们学佛,正是为了断除贪、嗔、痴等种种烦恼,而趣向涅槃的境界,所以四圣谛是我们解脱生死的唯一方法。 第三篇 三法印 壹·三法印的意义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