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在《重刊三坛传戒仪范跋》中,虚老开示:
戒行不严,道风不振。察其原因,盖由滥设戒坛之过咎……屡见诸方传戒之处,虽递年照例,三五十日者,实则先圣授受之美范,早已废尽……于主法师不知死活,或无僧行。结期或七日三日,乃至一日三坛俱毕……不知律仪为何事……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宁不悲夫!(32)
因此,为庄严戒德,虚老一生如法如律开坛传戒数十次,成就了不少发心出家学佛者纳受清净戒体,成为持戒修行,住持佛法的僧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虚老仍谆谆开示门人,要保持佛教传统,使佛法常住世间,“只有一字,曰“戒!”(33)
虚老每到一个地方整肃僧纪,中兴祖师道场,总是从提升僧众的戒律意识入手,坚持半月布萨,创造条件开坛如法如律传戒,在鼓山、曹溪还开办戒律学院,培养僧众以戒摄身以戒摄心的严持律仪风气。今天,其住持过的鼓山、曹溪、云门、云居,及其门人住持的宝峰、柏林诸寺,依然保持半月布萨,开坛传戒等持戒弘律的传统。
【五】、制定规约
唐代百丈禅师制定《百丈清规》,距今已有千余年。世风流变使得《百丈清规》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现代社会,如何管理寺院,也成为一门大学问。虚老出家于丛林,又参访天下丛林无数,并历任多座名刹方丈,对寺院及僧团管理了如指掌,深有经验。为使寺院常住僧团修行生活有章可循,大众和合安心进道,虚老依佛教戒律及古代丛林清规,结合现实,制定了《云栖寺万年簿记》(常住规约)、《教习学僧规约》、《客堂规约》、《云水堂规约》、《禅堂规约》、《戒堂规约》、《爱道堂共住规约》、《衣钵寮规约》、《库房规约》、《大寮规约》、《浴室规约》、《农场组织简章》、《学戒堂规约》、《水陆法会念诵执事规约》、《题云水堂记》等十余种规约(34)。虚老制定的这些规约,一方面是适应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更为具体地从各种细节上保障了严持僧戒、防护讥嫌、维护僧团六和。这不仅是当时,也依然是今天的后人管理寺院,安居僧众的重要参照规章。
【六】、承传法仪。
细观虚老抓丛林道风,主要从僧团律仪与法事仪规两方面入手。佛祖律仪能落实于生活,丛林僧团则六和。法事仪规能规范有序,大众熏修则如法如律。
凡夫心随境转。如法如律的大众熏修,不仅于修行者本人可以陶冶性情,调治三业,由凡入圣。亦能令观礼见闻者心生恭敬,信佛向善。
虚老早年出家于鼓山丛林,又先后至天台山、高旻寺参学禅法、禅制,礼志摩和尚等诸前辈法师学习了《大悲忏》法等各种法仪,深知如法熏修对普利幽明的重要,并深得其奥。其应用之感应灵瑞,在《年谱、法汇》中多有记载(35)。在虚老的言传身教下,现在虚老住持过的道场及其门人住持的丛林如鼓山、曹溪、云门、云居、宝峰、柏林、宝林诸寺,依然很好的传承着良好的法事熏修仪规,从日常的钟板、礼佛诵经、二时临斋、普佛、布萨、祈雨祈晴,还是比较大型的禅七、传戒、开光、升座等各种熏修法事,不论是法器的敲打、僧众的唱诵礼拜、还是法事的程序,斯寺僧团都做得非常的庄严、有序、如法。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