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帝升殿讲经时,公卿大夫俱起座礼迎,唯大士端坐不动。大夫中丞问道:“大士何不站起来?”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大士在宫阙住了约5个月,复还云黄山。激扬宗乘,武帝莫测高深。 大同五年,复入京都。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他升座挥案一拍便下座。帝见之惊愕不已。志公问帝:“陛下会吗?”帝曰:“不会”志公道:“大士讲经已毕。”(按此乃禅家提倡宗乘之机锋转语。因志公入灭十余年后士方见武帝) 大士一日顶冠披衲靸履,武帝看到问:“是僧吗?”士以手指冠。帝问:“是道吗?”士以手指靸履。帝问:“是俗人?”士以手指衲衣。此一问一指,像猜哑谜、演双簧;但有谁知道这其中含有无量甚深的法味呢?”是故至今在双林寺塑的大士像——头顶道冠,身着袈裟,足登靸履——便是从这里为缘起。 为渡众生发大愿 为救众生磐资财 大同八年,大士立誓持上斋。作愿文曰:“弟子善慧,今启释迦世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弟子自念今生,无可从心布施,拔济受苦众生,今日起立誓三年持上斋,每月六日不饮不食,以此饥渴之苦,代一切众生酬偿罪业,降促苦劫,速得解脱。以不食之粮,广作布施,愿诸众生,世世俱足,财法无量,永离爱染,不作三业,得大总持,摧伏诸魔,成无上道。”这篇愿文言简意赅,真可为发大愿心之行者所效法。哄动京城道俗,沿途赶来参观,接连二百余里不绝于道,往来相庆,一代盛事,真是佛家功德不可量啊! 贪乞宝物 感德奉还 常见七佛 唯释迦与语 留诗别子 复还兜率 进入涅槃 尚能举手 建造轮藏 普利有情 大士诗偈 如水银泻地 还源诗十二首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槃若无形相,教君如是观。 还源去;触处可幽栖,涅槃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还源去;依理莫随情,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还源去;何须更远寻,欲求真解脱,端坐自观心。 还源去;心性不思议,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 还源去;解脱无边际,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 还源去;何须次第求,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休。 还源去:心性不沈浮,安住三三时,万行悉圆收。 还源去:生死本纷论,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