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性情质直而谦和,修持切实而诚恪。 602.劫属共业,诚系别业。由诚感故,应亦特别。 603.众欲纷乘,道心乃蔽。蔽之谓迷,觉则不迷。 604.生以诚感,佛以悲应。感应道交,如相现镜。 605.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 606.我本寻常粥饭僧,除却念佛百不能。 607.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那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 608.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 609.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 610.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 611.念阿弥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尘垢的最好方法。念来念去,无非显自心本具的阿弥陀佛。自他相应,感应道交,往生妙义,可胜言哉。 612.须知念佛,则汝心是佛。若不念佛,则汝心不是佛。 613.人即不念佛,不能无念。既不能无念,则若不念佛,必念六凡。 614.明楚石禅师净土诗有云,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弥陀最上乘。把手牵他行不得,但当自肯乃相应。 615.只深信切愿,不必一心不乱。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 616.印光对于密宗持咒之法,窃以借此可以消除罪业。切不可妄求神通。务望大家留意。 617.净宗兴行,人知出苦之道。因果彰显,群趋希圣之途。 618.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净者佛境。 619.食轮转在法轮先,无粮难修深妙禅。若肯布施助道业,定感福寿广增延。 620.发菩提心,行方便事。打开宝藏,培植福田。 621.超情离念,断惑证真。 622.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 623.然欲利人,先须克己。 624.人我念空,斗争事息。 625.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 626.一心在念。不在念的声音。 627.静坐宜默持。出声亦可。一心不乱,在心专注与恳切耳。 628.欲梦境相应,当于日间力求相应。若醒时常相应,梦中自可相应。 629.求心与佛合。 630.一切时一切处,常存敬畏。亦即意业礼敬。 631.仪节以简为妙。 632.但取心与圣号相应。不求感通,自获感通。否则或至着魔。 633.果能至诚恳切诵经礼忏,自己也得莫大利益。若只图了事,则欲佛菩萨加被,难如登天矣。 634.以利人之心,由兹而坏人之目,虽结法缘,死亦贻来生目婴痼疾之祸。 635.圣人弘法之愿,唯期于普,故大藏行世之刻,不厌于再也。 636.须知贪嗔痴之实性,即是佛性。若能彻悟此之佛性,则觅贪嗔痴了不可得,当体即是真戒真定真慧。亦无真戒真定真慧之相可得。 637.省庵云,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638.无业能至心念佛,病自不生。 639.见所嗔所爱之眷属,即作此人乃我做工夫之试金石,偏要宜生嗔者不生嗔,宜生爱者不生爱,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病苦为安乐也。 640.念佛一法,理极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应,第一是志诚恳切,第二是听,反闻念佛声,诚听兼到,昏散自除。 641.利人即是利己,害人即是害己。 642.求佛菩萨怜悯加被,此是唯一不二之转变妙法。 643.吃素不难,难于不肯舍贪口腹之心。若不贪口腹有何吃素之不便乎。 644.观世音菩萨无处不在。 645.以尽我老婆诱子归家之心耳。 646.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了生死,愚学入泥犁。 647.汝何以嗔恨心如此之盛。可知宿世定是大有权势之人,致其习气,已成为性。今当学谦抑,总知己不是,不见人不是。久而久之,涵养成性,习气消灭矣。 648.甘露灌顶,唯至诚至极,心佛相应者方能。 649.成就一人往生,即成就一凡夫作佛。 650.佛慈广大,有愿必从。 651.念佛时,毫无感应。系不知佛力,心不恳切。不知佛力,由未深研净土经论故也。 652.若嗔习强,当常存悯念一切之心。凡有不如意处,悉当原谅他人之情,深培自己之慈。则怨尤不起,仁爱常存,而嗔习便化为乌有矣。此世人习气之大者,大者既伏,小者自无从生矣。一心念佛,则天清地宁,了无尘氛可得矣。 653. 穷则自淑,化及乡邑。达则兼善,普益斯民。 654. 念佛之念,不可加口。念字从心,加口则成呻吟之词,非忆念之义矣。 655. 凡诸经书,说佛法者,皆须恭敬,不可亵渎。欲送人者,先以此诫之,庶不致误得罪报。 656. 大危险中,一声佛号,即无危险。 657. 事事利人,心心省己。 658. 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十方虚空,万象总含。 659. 如来无生灭,众生有罪福。福感佛出世,罪感佛入灭。 660. 以弥陀果德,熏染自己业识妄心。 661. 三途固属苦荼,人天亦非安乐。 662.若非投诚三宝,曷由普报四恩。 663.大觉世尊,实众生之恃怙。药师妙典,洵苦海之舟航。 664.罪雾消而身心安乐,慧月朗而谛理洞明。 665.大觉世尊,实众生之恃怙。妙法灵文,乃苦海之舟航。 666.不遇良缘,则何由灭罪而增福。不修胜法,则无从报恩而解怨。 667.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莫讶一称超十地 668.专一境毕命为期 须知六字括三乘 669.修行以对治烦恼习气为本,省己以不肯放纵自欺为功。 670.人人念佛,则此业可转。如只有少数人念佛,亦可减轻。 671.教化须在幼小时起,所谓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672.即切戒食荤,因食荤能增杀机。 673.国难亦可由众人虔恳念佛挽回也。 674.现在欲救护国家,应从根本做起。根本为何,即确信因果是。 675.宁可着有,不可着空。以着有,虽不能圆悟佛性,尚有修持之功。 676.现在最大之祸患,在于人存私心。 677.唯以众生之不虔诚,非菩萨之不救护也。 678.法会虽圆满,而护国息灾,当尽此一报身而为之,非人人吃素念佛,往生西方,不能谓为究竟之圆满。 679.修行之人,必须韬光隐德,发露罪愆。傥虚张声势,做假场面,纵有修行,亦被此虚伪心丧失矣。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