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佛无大小。所谓见大佛,是指容易见佛、得益处;小声见小佛,不容易得益处。精进调适,调适精进,声音自然发出来。 《问》打坐时觉得气喘不过来,腰挺直觉得背痛肩膀酸,该怎么办? 《答》腰痛肩膀酸,是打坐不纯熟。 呼吸不通畅,一定是顾虑到呼吸了──呼吸粗、呼吸细。一顾虑呼吸,就发 《问》打坐时,感觉有一股气上升,手会自动比划,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魔。打坐身体振动,是生理现象;随它动,就是魔。打坐注重三不动: p-107身不动,语不动,意不动。身不动调身,语不动调口,意不动调心。凭空动起来,那是魔。 《问》那请问师父,应如何对治? 《答》一心念佛,不想其它的。一定是心先动,才发生这种情况。应该对治妄想。对治妄想,初步先对治业──不造业,进一步对治烦恼,慢慢地对治妄想。 p-108
《问》打坐念佛时,有时会觉得肩膀、头部有很重的压力或痛的感觉,有时嘴巴的肌肉紧绷得都快张不开。不知是坐的姿势不正确,还是其它的原因?请师父开示。 《答》这些毛病都是唯心所造──心先动。心生则法生。 如果心清净,不管它,只管一心念佛,自然不会有这个问题。 《问》近日器官移植在国内引起争议,净土法门谓人死后七日,神识方离肉身。若佛弟子有心捐赠器官,七日中是否会引起痛苦,生瞋恨心而不得往生? 《答》器官移植是大菩萨行,至于妨不妨碍往生,不敢说,如果不痛苦、不生瞋恨 《问》每当弟子礼佛时,呈现像一面清净的镜子,将阿弥陀佛的庄严慈悲之相览照无遗。这种情形,可以持续到绕佛、念佛好一段时间。这种现象,是取相心所感,或是清净心所感呢? 《答》真正的心清净是本来无一物、无有所住、不取于相、不生不灭。如果真能达 p-109到这个地步,修学佛法很有成就。所取的是不是相,自己应该知道。相对心生,是心假现。清净心,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果能会到这个地步,感常寂光土。 《问》实相无相无不相,应离一切相。可是,在绕佛、念佛时,阿弥陀佛之相好庄 《答》无相,是于相离相。如果相外另有无相,那个无相是断灭。相是因缘生、无自性,所以无相。于相离相,所以色即空;于无相离无相,所以空即色。 大殿的佛,你会到他是佛像,他就是佛像;会到他是法身,他就是法身。佛像,就是佛法身;如果会不到,仅仅是佛像。 绕佛、念佛时,见佛庄严,很好。但要是心不取相,会的境界高;心取相, 《问》请问师父:大众共修念佛,是听自己的声音好,还是听大众的声音好? 《答》共修,是共相识。自己没有声音,别人的声音可以摄你的佛心,互相帮助。 《问》念佛时用耳朵听,会一直觉得自己在念佛,好象感觉有能念所念。这样,是否听得不够用心? p-110 《答》听,如果在耳朵,那,嘴巴发声音也听到,不发声音也听到。如果听在嘴巴(因为发声音才听到,不发声音听不到),那应该是嘴巴听,而不是耳朵听呀!如果听自己存在,不在嘴巴,也不在耳朵,那应该嘴巴不发声音,耳朵也能听得到。 其实听是因缘而有,无在无不在。要是注意听声音,就变成声尘了!要知道,无在无不在是法性。 用耳朵听,感觉有能念所念,那是没听真切──无在无不在,那有能所? 《问》有人说「定业不可转」,请问师父:念佛能转定业吗?又,定业是什么? 《答》先讲有为法:业是有为法。造罪业有能转,有不能转。五逆罪(shā父、shā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不能转、不通忏悔。五逆罪经过忏悔,不干净、不清净──五逆应该下地狱,经过忏悔,不下地狱,投生畜生;再以忏悔功德,可投生人道,受穷受苦;忏悔功德再大,可能也经过一阵头疼。这是不通忏悔的定业。其它的业经过忏悔以后,就消灭了!这是有为法。讲无为法:业性本空由心造。空,能灭不能灭?如果能灭,怎么叫空?如果 《问》佛七中念佛,有妄想即想到佛号;但午休时,睡梦中,妄想不断,该用什么方法对治? 《答》梦就是妄想。念佛恳切,妄想自然没有。至诚恳切念佛,念到心清净的时候 念佛一开始得受用的时候,不作恶梦(先是减少,慢慢不作);再深,梦很 念佛念到心清净,无梦。阿罗汉无梦眠,佛根本无梦。作梦都是妄想,妄想 《问》念佛有什么好处? 《答》念佛可使心清净,心净则国土净,国土净则往生。 《问》打坐昏沉与睡眠不足是否有密切的关系? 《答》禅宗教学人,打昏沉的时候,伸脚睡去;睡醒以后,好好参禅。 睡眠不足还有一个原因:夜晚不睡觉,打妄想。 《问》弟子在佛七中,在念佛堂念佛占了大部分的时光,而夜里的梦境依旧为凡尘 《答》要想梦中没有妄想、没有凡俗事,不是一天可以办到的,须久久用功。 p-112 《问》世俗之念佛众生,临终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仍须靠助念?若无此助念之善因缘,端赖自力欲往生,是否障碍会很大? 《答》助念有无量功德。一个人如果忘记念佛,帮他助念,想起来了,就会往生;无人助念,想不起来,不得往生。 《问》学佛若能执持弥陀圣号,并止恶修善即可,至于其它经咒,便可不必诵持──不知此见解正确否?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以念佛求往生为主,其它的为助缘。如果其它法门的修持超过念佛法门,叫余杂修,不得往生。 《问》我们念佛时,应该是只求自己往生顺利,或是只念佛,不求往生? 《答》念佛求往生,是为了度众生。念佛往生,是转凡成圣。如果念佛不求往生,等于是不求转凡成圣。念佛往生,可以成佛;如果不求往生,等于是不想成佛。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