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答(六)名相(3)

问:“成住坏空,生住异灭”,是怎么解释?(唐桂兰) 答:万法无常,器世间之山河大地,众缘和合而起现相曰“成”,达到圆满程度曰“保谠到ソハ⒃弧盎怠保⒅辆烤乖弧翱铡薄R磺杏星椋拇笊溃嗍谴死

问:“成住坏空,生住异灭”,是怎么解释?(唐桂兰)
答:万法无常,器世间之山河大地,众缘和合而起现相曰“成”,达到圆满程度曰“住”,众缘渐渐消散曰“坏”,消散至究竟曰“空”。一切有情,四大生死,亦是此例,父母业力三缘和合即“生”,身相完成即“住”,渐衰渐老即“异”,一期寿命终了即“灭”。

问:弥陀经里面有这么一句,如“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跋致”。此“阿跋致”是什么意思?(唐桂兰)
答:“阿跋致”是未翻之梵语,中文义是不退转。

问:佛教所言,“明心性 ”,或称“常住真心”,“真如性”,“实相”等是何意思?(慧妙)
答:所问四句,一可称是总,余三可称是别,先讲其一,心性即自性清净心之总名也。亦有分为二事者,云常是性,无常是心,语录有借冰水为喻之言曰,迷 时结性为心,悟时释心为性,以此而论,心性说二,不过指迷悟耳。再释余三,此三皆说自性清净心,惟各经命名不同,实则无异。心有真妄,性有迷觉,相有实假,而凡夫所知者,乃“妄心”“迷性”“假相”而已,故具缚沉沦,无有出期。圣言特揭出“真心”“觉性”“实相”,以警痴顽,期其知本还元,解脱出要也。

问:何谓“实相念佛”,何谓“入世法,出世法”?(慧妙)
答:问有三端,兹分答之。念佛之法有四,曰持名,曰观想,曰观像,曰实相。前三不赘,只言实相,即本心不思恶,不思善,离一切境,离一切念时,斯名实相。在这样时,无念而念,念而无念,无念者,我法名相,寂寂俱泯,有念者,自性弥陀,惺惺不昧,此种境界,可会而不可言,有非初机所能体解。出世法者断惑证真,或带业往生之方法也。入世法者,即证果出世后,应众之感,重来入胎度众,如世尊迭来娑婆八千次数也;及往生后,乘愿再来,如丰干寒山拾得诸师,为弥陀文殊普贤诸圣之化身也。

问:印公语有“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如何解?(周罗汉)
答:如来藏本具染净二分,如金在矿,净是真即本觉,喻纯金体;染是妄即无始无明,喻矿尘沙,矿不陶冶,而纯金不显,如来藏不修,而真性不见。性德寂而照,故能起修,修德照而寂,故能见性,是性能起修,修仍依性,性能不二,是所问之大义也。

问:“念念念佛,念念明了”,上三字念应当如何理解?(周罗汉)
答:上两念字,是说一个念头随着一个念头相续,如后浪逐前浪然,第三念字,是说起念在佛,而不缘及其他,合讲即是每起一念,只是在佛,而不他缘也。下句言念能如此,则念皆觉照不迷也。

问:“黄檗心要”(第一页,“无相而无不相,无为而无不为”是何义?(序五页)(周罗汉)
答:此形容灵觉真心之实相。此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所以是真,照所以是灵。寂是不动,不动则不变,故说无为,照是随缘,随缘则诸法生,故说无不为。寂是心体,心体乃真空,故说无相,照是心用,心用起假有,故说无不相。

问:四十二章经内一句“生中国难”,此句是指何义?或指地方名?(陈林洲)
答:中国指各洲之最繁荣国家,或一国之中最繁荣之都,因都会之所,文化必盛,而佛法易于得闻也。

问:四十二章内之“无知磨牛”是比喻吗?何意义?(陈林洲)
答:昔日五谷制成细粉,全用碾磨二器,磨是石作成者,上下两层,上有洞孔二,专备谷从此入,此层或用人推,或用牲畜牵拉,使之转动,而洞内入进之谷,即磨成粉而流出,吾国拉磨多用驴骡,印度古时,尝用牛拉,故云磨牛。

问:“不堕旁生”。是何解说?“天中天”是何解说?(何坤茂)
答:旁生即是畜生。天有五义,一“名天”如人王等尊称天子;二“生天”如二十八天,作善所生之处;三“净天”三乘诸圣;四“义天”十住以上诸菩萨,五“第一义天”诸佛。天中天者,谓五天之中最极天,即佛之尊号也。

问:无量义经中有云:“闻如来说是经时,或得暖法、顶法、世间第一法”,此三法如何解释?(方奋青)
答:此名四善根,亦名四加行,功夫到相当程度即可发现,“暖”者,乃近火之时,此以圣道喻火,人近火则暖,谓修者渐近道矣。“顶”者,喻已行至高处,但有进退两途,仍应提防退转。“世第一”者,言有漏智慧,已达极境,再进便是无漏智,有漏智属于世法,故云世第一。然在世第一前,尚有“忍法”阶段,方合为四数。

问:“非因计因,非果计果”,意义请示?(宽湛)
答:此皆迷惑众生,所起之邪见也。按凡求一种结果,必先修其因,倘不是其因,反误认之,即名“非因计因”。而所希之果,并非究竟真实,反误认之,即名“非果计果”。例如胡闹之秘密教,造作释迦退位,弥勒掌盘等妖言,彼无真法,若误信奉,即前条之邪见也。如人天小果不出六道,自非究竟,而以升天为最上,即后条之邪见也。

问:“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意思甚不明白,请老师开示。(慧治)
答:落作着落解,昧作迷昧解。

问:“皈依”有什么意义?(魏庆志)
答:皈依之字,乃是佛家收弟子之专名,他教不能混用,因着众生离不开六道轮回,好比沉在苦海中一般,忽然变成人天,像是在水中露出头来,喘一口气,此名“头 出”。不久死了,又变成畜生饿鬼地狱,像是又钻入水中淹着,此名“头没”,要想出此苦海,必须“皈”投一个不在苦海里之人,去“依”靠他,把我救出来,是名“皈依”。

问:什么叫“僧宝”?(魏庆志)
答:不论人或是物,真有万德万能,救大苦大难,方称是宝。最大苦难,莫过生死,此事惟有佛独办到,佛所以称宝。佛所度众全仗教法经典,法所以称宝。代佛讲经说法,度化众生者,是出家之比丘僧,僧所以称宝。

问:“堕落”是什么?(魏庆志)
答:此是从高处跌到低处之意,譬如一人站在高岗上忽然跌入深坑里。此是譬喻人由善转恶,或是先修行而后又退转,就如俗说“下流了”相同。

问:“佛寺”是什么?(魏庆志)
答:我国汉朝,一切官府中,有一组织名“鸿胪寺”,汉明帝派人向西方求经,遇见竺法兰迦叶摩腾二尊者,就请他二位用白马驮着经像,来住鸿胪寺翻经。遂将鸿胪寺改称白马寺,此是纪念翻经之义。后来凡供佛住僧之处,就通名曰寺。

问:法华文句四曰:“普曜日,抵突堕畜生”,此抵突何谓?(陈林曛)
答:抵突犹今言冲突也,即是起愤怒向人,或意或口之种种恶暴动作也。

问:释氏要览中曰:“辩意经有云五事作畜生”,其第五事:“常以因缘艰难斋会”,此语何谓?(陈林曛)
答:凡事之成,固须因缘,事生阻碍,亦是因缘。斋会当是佛法利益众生之事,若从旁阻挠破坏,使其艰难而不能成就,即此语之谓也。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