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6(2)

说悔我罪恶,请佛随喜福,及回向菩提,如最胜所说。 自有罪恶尽皆说悔,及请佛转*轮、住寿长时、随喜诸福、回向福等,如前回向为菩提故,如最胜人所说如是回向问:前已解释陀那等诸波罗蜜,今复解释有何所为?

  说悔我罪恶,请佛随喜福,及回向菩提,如最胜所说。
  自有罪恶尽皆说悔,及请佛转*轮、住寿长时、随喜诸福、回向福等,如前回向为菩提故,如最胜人所说如是回向!」

  问:前已解释陀那等诸波罗蜜,今复解释有何所为?
  答:前多为修行者解释,今为无所得忍智光者解释。以觉知一道相故,彼智远离戏论;以不舍轭故,彼精进远离懈怠;以除贪故,彼施远离悭惜。如是菩萨,当知菩提到其右手。
  无依无觉定,圆满无杂戒,无所从生忍,菩提在右手。
  若菩萨善成就禅那波罗蜜已,此定不依三界,其相寂静,无有思觉。又圆满尸罗无杂无浊,回向菩提无有磨灭。又善成就般若波罗蜜已,缘生法中住无生忍,根本胜故无有退转,当知菩提住其右掌。

  问:何故此福复是无量?
  答:不爱自亲属,及与身命财,不贪乐自在,梵世及余天,亦不贪涅槃,为于众生故,此唯念众生,其福谁能量?
  此中菩萨行六度行时,于己男女及与亲属,若金、银等财,若自寿命,若支节分,若具足身,若身、心乐,若天、人自在,若梵身天,若无色天,乃至涅槃,为众生 故皆亦不爱,唯于众生愍念不舍:「我当何为令此众生小儿凡夫无智翳膜所覆盲者,脱三界狱,安置常乐涅槃无畏城中?」如是菩萨行利乐事,于诸众生无因而爱, 所有福德何人能量?又偈言:
  无依护世间,救护其苦恼,起如是心行,其福谁能量?
  此菩萨常以大悲,作如是念:「今此世间无救无护,遍行六趣,入三苦火,无有归依,此彼驰走,身、心诸病常有苦恼。无依护者,我当与作依处,救其身、心所受诸苦!」起此心行,所有福德何人能量?
  智度习相应,如构牛乳顷,一月复多月,其福谁能量?
  此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菩萨,及成就诸佛、菩萨法。菩萨若于构牛乳顷思惟修习,彼之福聚尚无有量,何况若一日夜、二日夜、三日夜,乃至七日夜、半月、一月,若复多月修习相应,所有福聚何人能量?
  佛所赞深经,自诵亦教他,及为分别说,是名福德聚。
  甚深者,谓甚深经,与空相应,出于世间,彼是甚深。又复分别缘生故。缘生者,即是法;法者,即是如来身。彼与如来身相应者,是甚深经,诸佛世尊之所赞叹,若自诵、若教他诵,若为他解说无希望心,但欲不隐没如来身故。如来身者即是法身,欲令久住故,彼所有福谁能得量?
  令无量众生,发心为菩提,福藏更增胜,当得不动地。
  此有善巧方便菩萨,先以四摄事摄诸众生。知彼众生受我言已,然后教令发菩提心。如是具足善巧方便菩萨,令诸众生发菩提心,彼所有福无人能量。以无量故,又 令诸众生发菩提心故,福藏更为增胜。言福藏者,福无尽故,以能至无尽故不可尽。不动地者,以不可动故,名不动地。此中菩萨令他发菩提心故,于生生中菩提心 不动不失。以令他发菩提心故,此心即为不动地因。
  随转佛所转,最胜之*轮,寂灭诸恶刺,是菩萨福藏。
  如佛世尊于婆啰奈城仙人住处鹿林中,转*轮已,于彼最胜*轮随顺而转,亦为福藏。此随顺转有三种因缘,谓于如来所说深经与空相应,出于世间,若持、若说及 顺法、行法,若于如是等经持令不失,是为第一随顺转*轮;为有根器众生,分别演说,是为第二随顺转*轮;如彼经中所说,依法修行,是为第三随顺转*轮。寂 灭诸恶刺者:佛教恶刺,所谓外道邪见及以恶魔欲界自在,憎恶解脱。若四众中或有异人,非法说法,非律说律,非师教说师教,是为佛教内恶刺。应当如法折伏彼 等,摧慢破见,令法炽然,此名寂灭诸恶刺。以寂灭恶刺,故名为菩萨福藏。
  为利乐众生,忍地狱大苦,何况余小苦!菩提在右手。
  若菩萨着牢固铠,常为利乐众生,发精勤意,于一众生为令解脱故,虽住阿毘至大地狱中,经劫辛苦,堪忍不动,况余小苦!菩萨能忍如是等苦,当知菩提如住右掌。
  起作不自为,唯利乐众生,皆由大悲故,菩提在右手。
  菩萨诸所起作,若布施等,由大悲故,唯为利乐众生,亦为令众生得涅槃故,终不为身微少乐事,彼亦是大悲者。如是大人,当知菩提到其右手。
  智慧离戏论,精进离懈怠,舍施离悭惜,菩提在右手。

  问:若如是者,百须弥量福聚无有故,亦无一人能得菩提?
  答:虽作小福德,此亦有方便,于诸众生所,应悉起攀缘。
  若此菩萨虽作小福,以有方便成大福聚,或以饮食舍与众生,或以华、香、鬘等奉如来像。彼诸福德,于一切世界所摄诸众生所,悉作攀缘:「我以此福,令诸众生 皆得无上正觉!复以此福与诸众生共之!如是等福共诸众生回向菩提!」是名菩萨方便。如是回向,其福得成无量无数无边。以是故,彼一切智智虽是无边,还以此 相无边福故能得。复有别义:
  我有诸动作,常为利众生,如是等心行,谁能量其福?
  菩萨于昼及夜,常起如是心行:「若我所有动作善身、口、意,皆为度诸众生故,脱诸众生故,稣息诸众生故,寂灭诸众生故起,及为令众生满足一切智智、得至一切智智故!」彼如是具足大悲,安住善巧方便,所有福聚唯除诸佛,何人能量?是故具此福者能得菩提。

  问:菩萨以几许福能得菩提?
  答:少少积聚福,不能得菩提,百须弥量福,聚胜乃能得。
  菩提者,谓一切智智。彼智与应知等,应知与虚空等。虚空无边故,应知亦无边。以有边福不能得无边智,是故少少积聚福,不能得菩提。云何得百须弥量福?聚集乃能得。

  问:从住初地乃至七地诸菩萨,皆决定向三菩提。何故不说为不退转,唯说住不动地菩萨为不退转?
  答:已住不动诸菩萨,得于法尔不退智,彼智二乘不能转,是故独得不退名。
  此谓所有信等出世间善根,诸声闻、独觉乃至住第七地菩萨,不能障碍令其退转,故名不退转,非余十种菩萨为三菩提于诸法中不退转也。
  已说不退转因缘,此中又得殊胜授记。大乘中说四种授记,谓未发菩提心授记,共发菩提心授记,隐覆授记,现前授记。是为四种授记。
  于中未发菩提心授记者,其人利根,具增上信,诸佛世尊以无碍佛眼观已,而为授记。共发菩提心授记者,成熟善根,种菩提种,先已修习,其根猛利,得增上行, 但欲解脱诸众生故,即发心时入不退转,无堕落法,离八不闲(谓八难也)。此人或闻自授记,于六波罗蜜不发精进,如其不闻,更发精进;为令不闻,欲使他人闻 其授记断疑心故,佛以威神隐覆授记。若菩萨成熟出世五根,得无生忍,住菩萨不动地,彼即现前授记。是为四种授记。彼得无生忍菩萨已决定故,诸佛世尊现前授 记。又别有密意授记,以为第五。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