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进程很少简单到“一种机制导致一种疾病”的程度,但是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却是个特例。加利福尼亚大学三藩市分校医学中心2000年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利用在33个国家中进行的87项调查,比较了蔬菜与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比率与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见图10.2)。对比发现,蔬菜与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比值越高,骨折发生率越低,可以低到几乎见不到骨折病例的程度,这一关联关系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研究之所以引人注目,有以下几个原因。研究报告发表在业内知名的刊物上;作者都以非常严谨认真的态度对资料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报告中收录、总结了大量的独立调查结果;在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和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联关系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这些报告不像其他研究报告处理得那么简单;而最近的这份研究报告囊括了87项独立研究的概要! 加利福尼亚大学三藩市分校骨质疏松研究组发表了另外一项针对1000名65岁及以上妇女的调查报告。同上述多国调查一样,研究人员按照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比值,对研究物件的膳食进行了分类。经过7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膳食中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比值最高的女性与比值最低的女性相比,前者骨折的发生率是后者的3.7倍。而且在此期间,前者骨质丢失的速度是后者的4倍。 从试验学角度来看,这项研究的品质非常高,因为其中比较了同一批研究物件的蛋白质摄入量、骨质丢失和骨折。3.7倍的差距是非常惊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骨折发生率最低的妇女,平均来算,其膳食中仍然有一半的蛋白质来自动物性食物。我忍不住想,如果她们动物蛋白的摄入比例从50%下调到0—10%的话,骨折发生率的差异会有多大?在中国健康调查中,中国农村居民膳食中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比率大约为10%,而中国居民骨折的发生率只有美(mei)国的1/5。尼日利亚居民膳食中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这一比值是德国这一比值的10%,但是骨折发生率却比德国低99%。 这些观察让我们对广为宣传的所谓“蛋白质含量丰富的乳制品能让骨骼更强壮”的说法产生了严重的置疑。每天我们都被劝说多摄入乳制品,其中的钙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强度。大量的饮食评论耸人听闻:我们大多数人尤其是孕妇乳母每天摄入的钙都是不足的。但是这种对钙的宣传,却并没有什么依据。在10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一项调查证明,钙摄入过多与骨折的高发生率(而不是低发生率)有显着的关联关系(见图10.3)。图中显示大部分钙摄入(特别是在那些钙摄入量比较高的国家中)是来自乳制品,而不是钙补充剂或非乳制品来源的钙。 图10.3的作者马克·赫斯特德是长期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教授,是1980年第一版《国家膳食指南》的总起草人。他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就开始研究钙的有关问题。1986年,他发表了这幅图表。赫斯特德教授相信,长期过量摄入钙会损伤机体控制利用钙的能力。健康情况下,机体会利用活化形式的维生素D-钙三醇,来调节钙的!吸收量、排出量和骨骼分配量。钙三醇被认为是一种激素:当机体需要更多的钙的时候,钙三醇可以加强机体吸收钙的能力,抑制钙的排出。如果长期摄入大量钙,机体会丧失对钙三醇的调节能力,永久或暂时打乱钙吸收和排出的调节能力。以此方式毁掉这种调节机制是造成绝经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一种原因。处在这种生理阶段的妇女必须增强对钙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如果他们继续进食动物蛋白比例比较高的膳食。长期大量地滥用某种物质,身体就会丧失了对这种物质利用效率的精细调节能力,这是生物学的一种铁律。 图10.3 不回国家或地区髋骨骨折发生率与钙摄入量的关联关系 根据这些结果,过量摄入动物蛋白和钙会增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似乎完全是有理的。不幸的是,乳制品是唯一富含这两种营养素的食品。赫斯特德教授根据其丰富的钙研究经验,在1986年的一篇论文中这样总结道:“……乳制品和钙摄入水准比较高的人群中髋骨骨折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多年以后,乳制品行业仍然在建议我们多摄入奶产品,以增加骨骼和和牙齿的强度。在这一研究领域内有大量枝节横生、观点各异、充满争议的研究结果,让人们困惑。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行业有着巨额的利润。 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争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多数都会围绕着研究工作的细节展开。下文中你就会看到,细节中暗藏玄机,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骨矿物质密度(BMD)。 许多科学都研究过膳食和生活方式因素是如何影响骨矿物质密度(BMD)的。BMD是检查骨密度的一种指标,经常用于诊断骨骼的健康程度。如果你的骨密度低于某个水准,你就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也就是说,骨密度越低,发生骨折的危险就越大。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有很多非常令人迷惑的争议之处。例如: ●高BMD会使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升高。 ●高BMD与乳腺癌发病危险较高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尽管高BMD与乳腺癌发病危险较高和骨质疏松发病危险减少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是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症倾向于集中在同一地区发病,甚至在同一个体中发病。 ●骨质丢失速率关乎总BMD。 ●世界上有些地区,总骨质值、骨矿物质密度或骨矿物质含量的检测值都比西方国家低,但是这些地区的骨折发生率也较西方国家更低,违反了我们对“强壮骨骼”的理解。 ●肥胖与BMD数值比较高有关联关系,但是世界上肥胖率比较高的地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BMD值是骨质疏松症的可靠指征”这个概念是有问题的。相比之下,一个更好的指示因数应该是膳食中动物蛋白质与植物蛋白质的比值。比值越高,骨质疏松症发病危险越大。你猜怎么着?BMD值与这个比值之间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很明显,文献中提供的证据对传统的有关动物食物、乳制品和骨矿物质密度的种种理论(这些理论长期以来备受乳制品行业所推崇,也受到了乳制品行业的左右)提出了置疑。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提出如下使骨质疏松症发病危险降至最低极限度的建议: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多走楼梯,少乘电梯,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定期游泳、做瑜伽,或其他有氧运动,买一副哑铃,时而练习。参加一项体育运动或加入一个从事锻炼活动的社团。可以选择的活动良多、而且也都很有意思。你的感觉会更好,你的骨骼也会更健康。 ●多吃各种各样纯天然素食,少吃动物性食物,包括乳制品。含钙丰富的植物很多,例如豆类食品和叶类蔬菜。只要尽量少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甜食、糖果、义大利面和白面包,你就不会缺钙。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