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佛教要团结,佛教最悲哀的就是不能团结,山头主义,门户之见,不要指名哪一间道场。我去日本东京讲第一场经时,非常的轰动,有五、六百个华侨来听,在东京这样就算很多了,接着要去Osaka (大阪)开示,就有人开始阻止了,把他们的信徒看得紧紧的,不准去听慧律法师开示,拉着信徒不让他们来,真是不可思议!我不能讲是哪一间道场,不能讲。真的!我去澳大利亚、澳洲,Australia, 奥克兰,Auckland is a big city,它是一个大的城市。我为什么说有人在阻止呢?到澳大利亚那个地方讲经,他就特地为你办活动,一定的,同一个时间之后,你想去参访他的道场,他很高兴,他会很热诚地欢迎你,但是不准你接触信徒,哪有像道庆法师这么慈悲、像师公这么慈悲,请我来这里讲几句话,不怕我拉走信徒。其实我只是去一趟澳大利亚、纽西兰,我怎么会去拉他的信徒呢?我不会这样,我去那个道场,我只有带给他们福报,我都教他们:你们要好好地来这里共修,不要再到处跑道场;结果我去那里,他们反而怕信徒跟我见面,不晓得在怕什么?我吃的也是一碗饭,喝的也是一碗茶而已,有什么好担心的!所以这就是佛教的一种病态,像我们文殊讲堂,永远敞开着大门,要来就来,有缘无缘,大家来作伙。对不对?就是这样。因此我不怕别人拉信徒,在我的心中,不生亦不灭,不来亦不去,不增亦不减,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东西,百年之后,能够带走什么呢?凭我慧律法师今天要吃三餐有什么困难,我怎么会怕你拉信徒呢!没有必要拉信徒,人一出生就是平等。 所以,我们佛教要团结,不要有山头之见,也不要有门户之见,这个讲起来是很痛心的,很痛心!然后还有什么问题呢?因为他不会讲经说法,没有收入,所以就要搞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搞一些神通罗,搞这个、搞那个,没办法,认为这个就是理所当然的佛教,变成偏差、脱轨了,搞一些乱七八糟、稀奇古怪的东西。他要活下去啊、他要盖道场啊、他要收入啊,对不对?生存的一种方式就是这样,这个世间很现实,也很残酷,当师父的人,自己搞稀奇古怪的东西,又不能承认错误,他承认错误的话,徒弟怎么肯继续跟他呢?对不对?你搞稀奇古怪的东西,徒弟听到正法时,他就叫徒弟不能听,不可以听慧律法师的录音带,不可以听,为什么?怕被我们改变,我们讲正法,被他师父挡下来了,不让徒弟听,唯恐听我们讲经之后,知道他的师父不对,所以不敢!哪有像道庆法师的师公,这么有度量,统统听我的录音带,没有!没听过这种情形(鼓掌),所以这是很不简单的,所以我喜欢来这间道场,就是这样,真的就是这样(鼓掌)!平等心,依法不依人。 底下说:“时无刀兵祸”。佛陀当时在世时,灾难比较少,像我们现在有原子弹、战争、火灾、地震、飞机失事,像印尼航空坠机,两百多人全部罹难。所以,佛在世时,刀兵祸比较少。治标。 “五乘次第”。五乘就是根机比较不够的,讲人乘、天乘;小乘就是声闻、缘觉;加上菩萨,叫做五乘次第。佛告诉你:你守五戒,下辈子可以做人;你如果行十善,下辈子可以生天,修四谛法,苦、集、灭、道,证阿罗汉果;修十二因缘法,证缘觉乘、独觉;修六度,行菩萨道,五乘次第,一步一步来。 所以我们学佛当中,我们不要去诽谤人家,不要诽谤别人,不管是哪一个法师,不管是哪一个信徒,只要他有正知正见,每一种法,我们都要赞叹,为什么呢?因为修学佛法者的根机不同,有的人喜欢拜忏;那么就好好地拜;有的人喜欢念佛;那么就好好地念佛;有的人喜欢念咒,有的人喜欢参禅。而我们佛教会乱,是起因于什么呢?各人执著各人的知见,你如果问修密宗的人,他就说,密宗是一块钻石,最至尊、最贵。因为世间上以钻石为稀世珍宝。我曾经在电视上看金刚上师讲经,赞叹密宗,否定其他的宗派。你如果问修净土宗的人,他就说:一句佛号念到死。赞叹这个单刀直入的法门,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若是修禅宗的人,就回归当下。修天台宗的人,就是三止三观,修华严宗的人,就是一真法界,绝对的思想。每一宗都有它的特色,但是学佛未深入的人,就会互相攻击、互相诽谤,这样很不好。 所以我们要记住!如果我们想修行,要留口德。留口德就是说,意见、看法跟我们不同的法师,我们不要去攻击他,不要去伤害他,因为万法平等,只要他是正知正见,讲因果也好,也是正知正见;讲念佛也好,也是正知正见;讲即心即佛也好,也是正知正见。因为这个五乘次第,修学佛道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要去攻击。 “迟速随顺其愿”。成就快或慢,要看根机不同,都顺从他们的意思。 “五时长年”,五时说法,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时、涅槃时,这个在天台宗的五时八教中就讲得很清楚了。那么因为有的人对天台宗的思想不曾接触,在场又有一些老菩萨,所以范围不用讲得太广,我们简单的念过去就行了,“五时长年”,就是释迦牟尼佛由浅入深,引人入胜,从浅的慢慢慢慢地讲,先跟你讲无常法,到最后讲常乐我净法,到最后连常乐我净都放下,入不生不灭法,绝对的思想。所以,由浅入深,引人入胜。 这里有一个偈颂:“阿含十二方等八”。释迦牟尼佛讲阿含讲了十二年,讲了十二年,方等讲了八年,“八”就是八年。“二十二年般若谈”,般若就是像我们的《心经》、《金刚经》,这个都是属于般若,二十二年讲般若。“法华涅槃共八年”,讲《法华经》跟《涅槃》前后有八年,《华严》是大经,最初成道三七日,三七日就是二十一天。世尊宣讲《华严经》,在菩提树下证道以后,也就是大乘的初期,是讲真如、讲一真、讲法界。在小乘,听不到法界这种思想,像这个真如、法界,或者是实相,这个都是后来开展出来的大乘佛教的思想,或者是讲如来藏思想,这些都是后来的大乘才有这种名词,小乘没有的,原始佛教没有这种名相的,原始佛教讲法性,讲缘起、讲性空。 再来,看左边的“病急”,病急,佛当时在世是病缓,我们现在是末法,很凄惨,病急。我们现在的人是怎么样呢?“无佛兼短寿”,我们现在没有佛陀教导,佛陀已经不住世了,幸好还有三宝、法师在教导。你如果去外国,很少看到出家人,你现在看到出家人还不会珍惜、不知道要恭敬,这是我们的福报呢!佛相就是比丘相,比丘相就是佛相,因为佛是现比丘相。你如果到国(guo)外去,走了好几千公里,也看不到一个出家人,我们在台湾福报很大,到处都看到出家人,只不过都是女众较多,很少看到比丘,都是比丘尼居多。可是在国(guo)外,譬如我们在泰国,看到的都是比丘,很少看到比丘尼,台湾刚好相反,在台湾走来走去,都看到比丘尼,很少遇到比丘。如果是在泰国,看到的都是比丘,所以,我们现在要修行很困难,佛不在世了,众生短寿又有夭折,所以修学佛法很困难。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