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孩子对我说:“子茗阿姨和我一起回家过年吧!”我听了真心开心啊! 孩子们对我的称呼也从开始的徐阿姨,转变成徐姐姐,再到后来的子茗阿姨,甚至有一个孩子说,我能叫你“妈妈”吗?当然能叫了,非常荣幸!这么可爱的孩子,谁不愿意呢! 提到称呼,还有一个故事:由于这些孩子们,我在平时一定要多多关照,说话也要注意语气,主持的时候也会针对孩子们,专门讲一些对他们有益的重点和例子。慢慢的,有的大人开始觉得我怎么那么像班主任啊,后来这个称呼就叫开了,我的官称已经从“徐居士”改成“班主任”了,在后来有自发的选了班长和学习委员,呵呵!48期也成了2009年二班了!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我还收到了很多小朋友送的礼物:1瓶哇哈哈果奶、1双袜套、1个漂亮的小手链、1个可爱的玩具布娃娃,还有2封充满童心和挚爱的信!我都一一珍藏着~~~~~(哇哈哈例外,当时就喝了!) 七、 最后一天冉居士的总结:非常有必要! 有很多东西,我已经讲了N多遍,但有的人就还不是坚信,当它们再次从冉居士的嘴里说出来,他就使劲点头! 比如:量变——质变、关键是回去以后的坚持、……现象,这都是正常的、有人自己诵经、打七,家里人已经有变化了,等等等等。 其实也不怪大家,如果一个平头百姓讲话,大家势必在心里打个问号,如果说这是一个什么大师、什么专家、教授,那听的人就不一样了,还没听呢,就先信任他了! 所以最后一天冉居士来开总结会,非常及时而且必不可少,这对大家信心的更加坚定和回去的坚持都至关重要! 八、 其它方面: 1、 和最初带经带忏不同,作为主持人,更要关心每一个人,观察他们的状态,好的地方注意及时表扬,发现问题,在下面及时单独沟通。 而且在开交流会前,每天让一、二个有感受的师兄谈谈心得体会,在交流当中多用一些本期打七师兄的例子,这样大家会感觉更亲切,也更有说服力!49期广东中山的潘老师也来了,她有好几次主动发言,做了很好的补充,效果非常好!大家可以看到真实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更可信!有些内容也可以用到以后的主持中去。 适当的时候举一些自己的例子,自己的亲身感受,如果有一些前车之鉴,讲出来可以让大家避免再走弯路,比如,我曾经就自以为知道《了凡四训》和《水莲因果实录》里面的内容,而把这两本在第一个七就发的书,放在一边,直到三个月后才打开看看,发现真的是太好的两本书了,我怎么就白白的放了三个月呢!早看早就受益了! 2、 在讲每一个主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可能出现的状况,都一一讲到,争取讲全面,这样下来大家就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了,而其只有大家听明白了,懂了,第二天再去诵经、拜忏、忏悔,感觉都不一样,更有劲头!更能精进! 4、 注意现场气氛的调动,讲解的内容尽可能穿插一些生动、吸引人的事例、故事,语言要适度的幽默,千万不能死教条的讲道理,大忌! 5、 做主持人的,要求别人每天完成三个忏、七部经,你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尽量做到。我一般是拜忏多些,早上会先拜四个大忏,但是诵经有时候不够七部,尽量做到保证五部集体诵全部一起。以后这点要注意改进。 6、 连续主持了三期,表面上内容是重复的,都一样,但是每一期的主持,有每一期不同的感受,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嘴上念的、说的是同样的一句话,但自己内心的理解和感悟却不一样,好像更深了一个层次。 而且有好几次,真的感受到佛菩萨的加持,坐在中间主持的时候浑身热得不行,口里滔滔不绝,好像不是自己在讲话。 另外,让我感觉到佛菩萨加持我开智慧,还表现在:在下面和个别师兄单独沟通交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我从来没听说的问题,自己以前也没想过,但是我当时不知怎么回事,就脱口而出答案来,当这句话从我的嘴里出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我在想:“咦?我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我还有这样的理解?”一般事后我会马上用笔记录下来,作为积累。 7、 其实我非常注意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一定是要有根有据的,没有把握的不说,六部曲以外的不说,遇到自己不知道的,或者模棱两可的问题,建议他们去请教冉居士,或者上新浪UC请教冉老师。 8、 表面上是我在主持交流会,给大家介绍六部曲,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受益和收获最大,很多打七师兄都让我非常感动,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小院六部曲的理解,也随着一期期的主持,日益加深,再次有把《打七手册》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的感受! 所以我非常感恩山西小院,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学习,让我为大家服务! 以上是我学习、主持打七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各位师兄批评指正! 感恩!阿弥陀佛! 北京 徐子茗 (女 38岁)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