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本是佛陀的教化,是人类的生存智慧。佛法开启我们认识生命,了知生命,并且寻求生命的安顿与超越。它不是用占有、侵吞、夺取、向外部寻求的方法,它寻求的是自心,是自性的回归与净化。佛教的缘起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一方面点明了人的存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佛教伦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佛教伦理的巨大价值,就在引导人帮助人调适自心、转变自心、清净自心,从人的内在动力解决〝人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的难题。只有人与自我的关系弄清了、解决了,人才能弄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众生的关系,人与佛的关系。 佛教的慈悲观,佛教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归根到底,是关怀生命,生命关怀。由生命关怀,关怀生命,进到上承佛的解脱之道,下化法界有情众生,具体体现于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成了佛教弟子的誓愿、誓言、份内之事,根本不需要花国家一分钱,分社会一分利,就能够养成互谅互让、互相关怀、道德自律、慈悲待人的善心善行,这种有疑难内求,有障碍内化,有染污强调自我内心净化的自救功能和对一切苦难面对、承担、接受、安抚、转化作用,最能事先化解精神疾患于无形,化解矛盾冲突于未萌,这不是比一切法律制裁、命令约束、行政措施更为自觉、自主而更有效的社会稳定力量与发自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吗? 回到本文的开头。佛陀的教育、教导、教化,就是教我们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慈悲的人,智慧的人。怎样做人?做人要慈悲,要有智慧。学佛,就是学习慈悲,学习智慧。 慈悲,智慧,在哪里?在你我的心里,在人的心里。 人有慈悲,人有智慧,就是人的心灵健康。 佛陀的教育,诸慧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知所依止,也正是心灵健康的教育。但愿世人都理解佛法,世界安和。 阿弥陀佛。■ ◎HKong佛教联合会秘书长 区洁名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