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的“或背境向心”,那么这个就是对嘛,我不去追那个境,我背着那个境,向我自个的心,这不是很好嘛。这个话是夏老师说的,自己要求高啊,见得也尖锐啊。一般人认为这话是好事,我追逐境去了,迷了这个心,当然这个更坏,已经“背境向心”了,这还是“第二念”,你要知道。你“背境向心”,你是要舍掉那个境,向这个心,舍掉那个境,取我这个心,这不是有取有舍嘛。有取有舍就是分别,这个境就是心啊,你何必去背离,一切都是“现量”嘛,都是“妙明真心”,都是“麻”嘛。你所谓的蛇就是“麻”嘛,你还有什么可背的,向心的。就是因为你有向心的念头起,你这心就成了境了。你所谓的这个心啊,是一个不动的,安静的,有这一念便成了境了,明明这个境就是心,你要舍去这个境。由于你一执着分别,这个心就成了境,还是这个境,多了一件事了。再有念佛,佛号跟咒语,这一句当体即是!一切佛,一切佛土,一切功德,一切经论,一切戒律,都在这一句里头,不缺少什么,你念的就是。这里头不缺少一个“背境向心”,还需要你添一个“背境向心”干什么!或者有“矜躁卜度”,“希冀玄妙”,或者“计功求速”,或者“背境向心”,所以不是老实念,老实念,就是平常平常又平常,道路就在平常中,惜君未晓此啊! 这个我还是吃不消,总之,要把它当成矛盾,知道正确的,不要去坚持那个错误的。你就老老实实的念,要不然这一切“即流于第二念矣”,你这样念佛是“第二念”的。 “第一念是智”,“第二念是识”啊。所以学佛不爱乎这几个字,转识成智,咱们人就是八识,八识变成四个智慧,就成佛了。可是你修持不够就不会转识成智,“第二念”嘛,还是识,念了半天还是识。“第一念”前头这个念就是智,你放下就是智,你就清清楚楚这么念,平平常常这么念,老老实实这么念,就是智慧!就是四个智慧,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第二念”就是意识,就是识,你就没转,你还是识。而且怎么样呢,“随识即染”啊,还是染法啊,所以你这个佛号念得不清净啊,随着识就是染啊,你念咒一样都是染啊。也都花了很多时间啊,大家要知道不能不闻法,不能不问法,你还没有离开染啊!“依智则净”汉译的无量寿经叫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个名号非常好,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翻译成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啊。平等就包括好多事,咱们就是不平等啊,在你们家的问题就有点不平等,这人怎么这么多事,念佛也是境界,我这么就好,那么就不好,你总是在这里有舍有取。要平等起来,平等觉,这样去念佛啊。 底下是说境界上,说佛法世法,你说我念佛念了多少多少,自己贪嗔痴慢疑一点也不减,那你就是以身谤法!这就叫以身谤法。对佛教就不信,还有些大居士,几年不见还是这么曲溜拐弯。这是我念初中的时候,我说你们信的佛教没起作用,后来念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看金刚经我才明白,不是这么回事,我说这些人辜负了佛法!在世上我们怎么去念,“处事时,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廓然而大公”,廊然,开廊啊,我们的心太小了,大公无私,其实你要这么做事,就是极殊胜的修法!所以道教也是这么讲的,静处养,动处练,长养圣胎。你也是在静处养啊,你光是在静处养,在动处不能练怎么能行!你是温室的花木啊,一到风雪之中就完了,那养什么呀,光养在屋中,你不能拿到外头来的,不能成为松柏,不能成材。所以静处养,动处练啊!所以不能离开世法啊。你不能大公念佛啊,大公无心者明,无私者明,无我者明,功夫在无我上做功啊,没有私心它就明啊。所以我们总是有一个摊啊,有的人是小扩大的个人主意,这是我的家庭啊,这是我的学校啊,这是我的单位啊,或者是我们的同学会啊,扩大了的个人主意。大公啊,佛普度一切众生,大公啊,“廊然而大公”,内心对一切事物之来,顺应,相顺就没有矛盾,抵触啊,矛盾啊,计较分别等等,不相顺,应当相顺啊。 为什么相顺呢?物跟我是一体啊。孟子也说,“万物皆备于我”,不要说佛法了,“万物皆备于我”,我就备有万物,万物就是我的一部分。既然来的一切都是我,还有什么叫做不顺啊,还有什么矛盾啊,我跟我自个矛盾啊,我的左手跟右手闹点矛盾,我就靠着右手,左手不帮忙,没有这个事,没有矛盾,没有抵触是不是,配合的非常好嘛。牙咬饭,舌头就往里送,牙咬舌头就不行了,这就是苦恼嘛,所以顺应。前脚走,后脚就跟上来了,一体嘛,配合得非常好。底下还有两个比方我们回头再说。 “事未至勿将迎”,事情没有到大家不要牵挂,牵肠挂肚啊。“事已过勿留滞”,事情过了之后,你也不要在那儿啊,思虑重重,留恋啊!当然事字包括一切内容啊,而且具体一切事情。你说明天要考试,到卷子来了再具体答问题,这么体会才行。但你也要提前准备啊,要根据这些题目,先要去做温习,虽然考试还没到,但是你这个准备也包括在事里头,事情过了之后,要好好总结总结,这都包括在事里头。当然大家开始,就希望这个事情先有结果,后头的我也不管,只有到了考场,给我卷子我才开始管,这又是歧见。事就包括在计划啊,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完了之后的总结啊,这都属于事嘛。这个事情没有到之前,你用不着在那儿担心。过去了,过去总结完了就完了,多少就是多少。 “坦坦荡荡”,君子“坦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老是在那儿愁啊,老是揪心吊胆的,所以无量寿经说的很好,“有无同忧”。我现在发愁我没有啊,把房子也给我了,什么什么都给我了,什么东西都来了,我就不忧了,没有这个事,有了更忧!有了怕万一我的好东西一下就没了,像过去生活秩序乱了,来了些人把我这些东西搬走了啊。“适小具有,又忧非常”啊。没有爱人想有爱人,有了爱人,爱人后来又跟别人感情好了,又害怕了。有了孩子,孩子在这中间他万一病了怎么办?他晚回来一点我就担心啊。小人常戚,没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总爱计较。君子“坦坦荡荡”啊,不留一点点痕迹啊。来了事情就办,办完就完了,尽人事听天命,人事该做的我做了嘛,到底怎么样成功不成功,还得听天命嘛。听天命就没有常戚戚,不是由事情来决定的,有办劣的,有成功的,你应当尽到你的责任。你该做的你做了,到底怎么样,还得听天命啊。总是听天命就不会这么忧苦啊。坦就是平的意思,荡就是空的意思,坦荡荡。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