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第四十集)(2)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弧F涫敌男幸蝗纾形颐峭庠诘男形蓟嵊跋斓阶约旱男木场N颐腔叵搿兜茏庸妗泛芏嗟慕袒澹蔽颐墙不安还Ь矗木筒还Ь础5蔽颐牵确剿怠赋ふ吡ⅲ孜鹱ふ咦俗换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其实心行一如,所有我们外在的行为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心境。我们回想《弟子规》很多的教诲,当我们讲话不恭敬,心就不恭敬。当我们,比方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虽然都是外在的行为,其实它时时都在影响我们的存心。所以「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为什么这些动作那么重要?当一个人在跛倚、在箕踞、在摇髀的时候,对身体有伤害,对心也有伤害;当我们的姿态那么随便,慢慢心境就会变得随便,变得傲慢。

  所以古代人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些举止、威仪,很多朋友会觉得说:这样活起来不是很累吗?会不会很累?人的认知刚好相反,比方说他们会觉得,你学佛以后,一定这个也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真没自由!其实不学佛才是真没自由,因为不学佛都是习气做主,我们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都是随业流转,贪瞋痴伏不住,那才叫痛苦,那才叫不自在。而学佛,当我们能够处处持戒,处处能够依教奉行,慢慢的就可以把这些习性放下,几年以后,真自在,真快乐!相同的,这些行为的规范,它也能够影响我们的存心。一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不大习惯,只要我们突破了这个惯性,就会感觉到,当我们的言语恭谦,处处有礼貌,处处知进退,内心会非常的自在、舒服,因为与我们的自性相应。不只自己得利益,身旁的亲友也都会非常欢喜,如沐春风。既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存心,所以我们时时也要端正自己的姿势。

  所以,「墨磨偏,心不端」,你磨墨的时候偏一边,这样也不好。任何一个动作,我们去考虑到如何才能做得很好,如何才能让心端正,用这个标准去做就不会有错。「字不敬,心先病」,假如我们写字的时候,内心非常的匆忙、著急,每天又要写那么多字,我们的心在这个时候就在虚妄、在堕落了。所以写字的时候,也要时时不慌乱,一笔一画把它学好。容不容易?因为习惯的养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用什么好方法来让自己写字愈来愈端正?一来,当我们的心不急躁、不散乱,我们的字也会慢慢端正;另外一个方法,诸位同修可以去请「弟子规描红」,杨淑芬老师写的弟子规描红,每一天写一页,保证三个月以后,你的字会刮目相看。这个时候你旁边的人会说:你的字怎么变这么工整!你就可以把《弟子规》介绍给他,然后你就说,这就是学佛的好处,能够从这些生活细节去历练自己的存心,这也是个好方法。

  而且我们写字、写信是跟人沟通的一个工具,到时候他一看说:这个学佛人字怎么写这么丑?那会有个不好的印象。说到这里,就是我的痛处,所以诸位同修多多包涵,小时候没有学好,字太杂乱,从我的身材里面,你们也看得出来,太急躁。我们既然发觉缺点,就要好好用心的去成长、去突破。那我们约定一下,半年以后,我一定要让你们刮目相看。所以确确实实,所有的人都在成就我们,都是菩萨,都在督促我们、砥砺我们。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我们把书整理好,把它分类好,每次要找也很轻松找到了,心也不会散乱;看完再把它放好,所以放书要有秩序,要有规则。相同的,家庭里面的生活习惯也要有规则;团体里面亦如是。只要有规则,就能够循规蹈矩,就不容易处理事情的时候杂乱无章。

  所以我们接待客人,也可以教导孩子,在客人进来的过程,应该一步一步怎么做。假如我们在道场当中,同修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样安排食、衣、住、行、娱乐,怎么样从他的角度,因为他一个人来,或者是第一次来,他可能会有需要哪些生活所需,或者需要了解哪些资讯,我们能够事先帮他想好。这些客人、同修来了,我们就可以有条不紊把他们接待好,让他们宾至如归,这样就会皆大欢喜。当然「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绝对不能等到客人来了,才手忙脚乱,你去做这个,你去做那个。这样可能到时候事情会搞得比较杂乱,我们又是这么热心,这样就不大好,自己也觉得有愧疚。同修都很仁慈,看著我们手忙脚乱,他们也会觉得是不是给我们添了麻烦!所以在处理事情当中,我们也要注重次序,注重管理。这个管理也需要实际去操作,让每个同修训练,练习。而且当每个人都很熟悉的时候,在工作当中都可以临时危机处理,互相替换,这样就不会到时候唱空城戏了。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在比较紧急的状况之下,我们也要把书放好,不要到时候因为急忙、著急,把书弄脏或者弄不见了,这样就不好。「有缺坏,就补之」,以前的人对於东西非常的爱惜,书只要有所损害了,他会赶快把它补好、修好,唯有对於书本爱惜,我们才会生起恭敬之心。夫子晚年学《易经》,非常认真,在经典里面也提到,夫子看《易经》看到「韦编三绝」。「韦编」是用牛皮做的,在绑书的,因为常常阅读,翻的次数很多,韦编断了三次。但是一来,我们可以体会出来,孔老夫子好学的态度;再来也可以了解到,夫子对於书本的爱惜。从韦编三绝,我们感受到夫子的好学,也感受到夫子爱惜物品,非常节俭。

  所以书本要爱护,事实上所有的日常用品也应该好好爱惜,它的寿命就可以用得很长久。当我们到一些同修家里,一些善知识家里,只要你专心多看、多听,也可以从他在对待整个物品当中,学到一些很好的态度。像杨老师她一定会把电视机上面摆一个布,看完电视一定要把它盖起来。我们时时珍惜物品,爱物者物恒爱之。人家为什么用东西可以用那么久,我们为什么用那么短,其中必有缘故。凡事要爱惜所有的东西,这也是修我们的恭敬之心。

  再来,『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污染的力量确实相当的大,但是当污染产生,我们要把污染去除,可能就要花相当多的时间、精神都不一定能够成就。所以四大天王所表的法,我们要深刻去领受,为什么入山门就这样提醒我们,那对我们的道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关键。东方持国天王,经典里面我们也要去领会,小大圆融,治国跟治家的方法、纲领是一不是二。持国、持家首重告诉我们要尽忠职守,要能敦伦尽分,这是东方持国天王给我们的提醒。而持国天王手上拿了一支琵琶,琵琶所表的法也告诉我们,琵琶弦太紧了,弹了会断。当人与人之间,言语太刻薄,做事太急躁,就很容易产生摩擦,所以不可太过。琵琶弦假如太松了,会怎么样?那就弹不出声音来,所以不可不及,掌握中庸之道。管孩子也是一样,要恩威并济,不可太松,也不可太严格,太严格可能会有副作用。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