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第十四集)(3)

在五代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张士8蘸盟母盖妆冉显绻溃氖迨寰透а鹊剿嗨炅耍懒⒘耍迨寰透担何颐前巡撇殖闪椒荩环莞悖环莞摇?墒钦攀垦÷砩暇投运氖迨褰玻菏迨澹阌衅吒

  在五代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张士选。刚好他的父亲比较早过世,他的叔叔就抚养他,等到他十多岁了,独立了,他叔叔就跟他说:我们把财产分成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我。可是张士选马上就对他的叔叔讲:叔叔,你有七个儿子,应该分成八份,而不是分成两份。叔叔很坚持:不行,这是分给你父亲的,这是分给我的,分成两份。张士选确确实实感受到要念著叔叔的恩德,而且当他自己拿了那么大一份,其他的兄弟心反而就不平。所以他也是非常坚持,就叫叔叔分成八份,后来确实就是分成了八份,所以家庭一片祥和。

  诸位同修,这么一让,让出了什么?让出了自己的德行,让自己的自性提升了。而诸位同修,自性里面具足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而相好就是有无量的财富。所以当人跟性德相应的时候,他往后后福无穷。为什么说积阴德的人会有很好的果报?因为阴德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这个张士选要到京城去考试,刚好遇到一个算命的先生,走过去的时候看到他的面相,就告诉他,你积了很厚的阴德,这次考试一定会高中,而且你往后的子孙也会非常荣显。其实这些结果,我们都可以去把来龙去脉推出来。不只他积了阴德给他的后代,他也积了最好的榜样垂范后代子孙。

  而这么一让,又让出了和气,家和万事就兴,所以让中有无量的益处。因为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真相,「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真的你让出去了,该是你的它还是会到你的面前来。所以我们要让人能够把贪念放下,必然也要明白道理,所谓理得心才会安。我们如何引导他人放下贪夺的心,控制、占有的心,怎么引导?我常常会跟朋友讲,人生如棋,就好像下棋一样,首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你不要急著拿起棋子就下,要先搞清楚下棋的游戏规则,怎么样下才能让棋下得有声有色。这个规矩在哪?规矩在了解命运的真相。

  讲到这边,我们就会介绍一本书给他,诸位同修,哪本书?《了凡四训》。在介绍《了凡四训》,还要观机,他是看原文的好,还是看老和尚讲解的好,还是看VCD拍出来的片子好?这个时候我们时时这些法宝要放在身上,不然人的机缘是稍纵即逝;有时候跟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过三天以后,他可能又另外的缘分忙得死去活来。所以任何一有机缘,我们要赶快把这个法宝奉送。

  所以学佛过程,我的车子上面一定都会有这些基础的经典,我们中心的老师也都是如此。有个老师他回故乡,就是那位徐老师回故乡去教。有一次他坐车回来,刚好车上坐了两个男士,看起来也已经有小孩,他就在车上开始跟他们聊如何教育孩子。聊完,这两位男士非常欢喜,他顺手就拿了两本《弟子规》送给他们。结果要下车的时候,每个人要交十五块人民币,这个老师刚要拿出来,这两位男士马上阻止他,「你给我们这么多东西,这个钱我们出就好了」,你看一团和气。而且这种法布施的影响相当深远,不只是家长受益,很可能他的家族受益,他世世代代子孙都受益,所以法布施是无量功德。我们在《金刚经》里面也体会到,佛陀多次用财布施跟法布施做较量,再多的财布施也比不上跟人家说一句偈,让人家能开智慧、开慧命。所以有这样的机会,我们都要珍惜去跟他人结这个缘分。

  财富的道理,最重要的是看我们所积累的福分有多少?比方说,这一生假如命中可以赚一千万,现在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人去算命准不准?不准!那因为我们都是修行人,所以算不准。大部分的人去算命,讲到一半的时候,当事人眼睛都瞪很大:你怎么都算那么准!因为一般的人都是小善小恶,所以他命中的富贵都是加、减,但是还有乘跟除。比方说,他做了小善,加五;做了小恶,减五;做了大善,乘以五;做了大恶,除以五。所以变成一千零五,当然很准,变成九百九十五,也很准,频率不大。假如做了好事,大的好事就乘以五,而且不只在财富当中有这样的果报,自己的智慧不断提升,所谓福至心灵,然后又垂范后代子孙,你看这么好的事,干嘛不做!

  我们看到范仲淹他的福报很大,他统统给众人享,自己的俸禄奉养了三百多户亲族。连过世的时候,因为他的钱都有预算,一拿到手都不留财,都布施出去,所以过世的时候连棺材都买不起,当场有很多的好友成就了这件事情。可是他这么样的去帮助别人,去布施,却造就他的家族八百多年都不衰。我们在二00二年,在山东曲阜有举办一个「全球华人读经会议」,那场会议当中,请了范仲淹的嫡传后代到现场来当贵宾。当他站上台去,唱了一首歌,叫「岳阳楼记」,他后代子孙把它谱成了曲子。当他唱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我们听到这句话,也可以感受到范仲淹在天之灵也会非常安慰,非常踏实,他说我当初的决定,当初经营人生的态度,完全正确。

  所以诸位同修,你们希不希望八百年以后,你的后代子孙唱著你的教诲?希不希望?怎么这么小声?希不希望?希望!「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诸位同修,做人要不卑不亢,不亢是不能骄傲,因为一个人的成就都是众人所支持的,所以我们要谦虚;但是不可以自卑,因为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要常常鼓励自己,我有如来智慧德相。杨老师因为到中国去,她本身也都是从事公务员跟教学工作,有很多的事务都没有接触过。但是每一次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也都是告诉自己,佛陀说我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定可以突破。就是有这种坚毅的态度,往往学什么都可以把困难突破过去。

  杨老师也是四十几岁才开始学电脑,但是我看到杨老师学电脑,我很佩服。当她搞不清楚的时候,可以跟电脑耗三、四个小时,隔天我从房间走出来,杨老师还坐在那里打,这是我做不到的。但是我们开始观察,为什么杨老师能有这么好的耐力?从学书法当中锻炼出来。所以,学才艺不能学杂,杂了以后什么都不专。当你学一门艺术,一门深入,除了把这个艺术学好以外,所有学习的正确态度都形成,这个耐力、毅力、专注都可以放在往后学习任何东西上。因为在学习这个艺术的当中,对於整个艺术的敏感度就特别高。所以杨老师虽然没有学过所谓这些网路的图画编排,但是只要一看,就觉得这里不大协调,那里不够好,很多专业的搞网路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我们从果上也要了解,原因都在一门深入的效果。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