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化婚礼的5点争论(3)

法鼓山开山方丈 圣严 法师: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而佛化的婚礼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 人的出生是由于父母的结婚,父母的结婚就是建设佛化家庭的基人类的社会是依靠人与人的结合,互相的支援关怀,彼


法鼓山开山方丈圣严法师: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而佛化的婚礼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

人的出生是由于父母的结婚,父母的结婚就是建设佛化家庭的基础。

人类的社会是依靠人与人的结合,互相的支援关怀,彼此呼应照顾,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和谐安祥的社会;而其中的成员,就是以男性与女性的家庭,为组成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基本单元。如果在一个社会体的结构中,男女之间没有夫妇的分际,也没有家庭的伦理,一定会制造出许多的乱源。所以,世间不论任何的宗教和哲学,乃至于现代的社会学者,都主张要有正常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既能维系人类社会的和谐,也可促成人类子孙的绵延。

男女的结合是人生的大事。结婚的仪式是证明一对男女已经成长成熟,必须负起做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也是建立另一代人伦关系的开始。从两个单独的个人而成为一对夫妇,他们彼此之间必须共同遵守信诺、责任、义务。所以一个人在结婚之前和结婚之后,对于人生的体验和责任的承担,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结婚的行为,成为风俗和习惯之后,男女结婚,举行婚礼,便形同演戏。目的只是在向亲友宣告,或者是为了取得法律上的认可;在忙碌、□张、应酬,不但自己花钱,也让亲友花钱之外,并不能为一对新人在观念和心理上产上神圣、庄严、负责的教育功能。因此,凡是有儿女结婚,父母都很劳累,也让亲友破费,造成一种浪费而无益的礼俗;在结婚之后也不能保障这对新人能够互爱互敬,白首偕老,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在佛化婚礼中,一定会劝勉新婚男女,要互相尊敬、互相礼让、互相关怀、互相谅解。要将夫妇中的另一半视为共同修行菩萨道的伴侣,所以佛教徒称呼自己的配偶为“同修”,或彼此互称“我家师兄”和“我家师姊”。有了孩子就将他们当成是助道的“我家小菩萨”。对于公公、婆婆和岳父母,就将他们当做成就自己修学菩萨道的“我家老菩萨”。如果能透过此种认识,彼此相待,则在遇到种种的家庭问题时,自然会运用佛法的慈悲和智慧来化解。所以我要说:净化人间始于佛化的家庭,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而佛化的婚礼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

网友:希望大家为了正法久住,佛法常兴,慎重考虑

我觉得第一,寺院是清净道场是僧俗修行的道场。第二,有悖于佛制戒律。第三,太虚大师虽提出过,但是圆瑛老和尚曾反对过,所以一直没有执行过。我学业无成,希望大家为了正法久住,佛法常兴。慎重考虑。

网友:凡是正信的在家佛弟子,应该举行佛化婚礼

佛化婚礼,在佛法的三藏典籍中,是找不到明确根据的。所以,佛法并不强调佛化婚礼的重要性,凡是公开的如理如法的婚姻,都会受到认可。佛法五戒中强调“戒淫邪”,主要是指严禁私通,私通在佛法看来是犯罪的行为。

至于佛化婚礼,对于建设佛化家庭来说是有必要的。至少,佛化婚礼的举行,已经证明男女双方都是皈依三宝的弟子,自从结婚之后,他们所组成的家庭,也必是佛化的家庭。所谓佛化家庭,是指信奉三宝并且实践佛法的家庭,至少是一个修持五戒十善的家庭,也必定是一个和乐慈爱的家庭。

所以,凡是正信的在家佛弟子,应该举行佛化婚礼,并且鼓励亲友们参加或举行佛化婚礼,参加佛化婚礼的本身,也是宣传佛法、积累功德的道场。

网友:种下了因,就有了解脱的起点

假设下我们己经成佛,那么该如何度众生是唯一目标,以马基维雅主义者所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主义与佛相比,不及佛之万万一,何以故,佛为了度众生,可以变化各类,以至畜类,地狱中,变化为世间种种相,为了彻底的慈悲,世尊甚至不惜shā人。

所以,只要是对众生有利,佛都会干的,其次,先以欲勾牵,后渐入佛道,若先对劣根众生以苛严手段,恐怕其根本无缘接触佛教,种下了因,就有了解脱的起点。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