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到了县太爷那里的时候,县太爷对着范滂讲……你看以前的读书人真有忠义啊。这个县太爷对范滂说:范大人啊,我这个县太爷不干哪,我陪你逃命。你看现在人,以前的人重义轻什么?轻利。连官都可以不干了,连生命有危险他都在所不辞,说:范大人,我陪你逃命,天下之大岂没有我们容身之处?范滂说:我不能连累县太爷,我还是自己来投案了。所以真的是处处替人着想,结果范滂的母亲知道了自己儿子来投案了,赶快赶到衙门来。同学们,大家想想,范滂的母亲来了以后会做什么?假如你是范滂的母亲,你会怎么样?你的儿子可能有杀身之祸哦。可是范滂的母亲来了以后对着他儿子讲,说:儿子啊,现在这个时代是比较乱世,你能保持你的气节,你的名声已经与这几千年的圣哲人齐名了。
大家的功夫不错,听到有声音还是依然专注、真诚地看着我,所以大家《弟子规》学得不错。《弟子规》读过了没有?你看《弟子规》说“方读此,勿慕彼”,这个告诉我们:看书,看这本书就不要再旁骛去看另外一本书;或者看书的时候就不要被其他的声音、其他的状况又干扰,心不定很难从书中得到感悟。那我们举一要多少?反三可能来不及了,三是代表多的意思,要反一切。不只看书的时候要专注,其实做事的时候也要专注。包含听课的时候要专注,纵使行动电话响了都如如不动;假如行动电话响了看过去,又会伤害蔡老师幼小的心灵。 这个定功很重要哦,说不定你踏出校门跟人家谈一笔很重要的生意,结果谈着谈着突然有一个美女从你身旁走过去,然后你跟对方老板在谈话,你突然“嗯”停了三秒又回来,然后这个总裁怎么样?我看就算了吧。因为你就不尊重他了,他当然就不信任你了。所以这种倾听、这种真诚专注,对我们以后处事、以后事业是非常重要的。 那话又说回来,这个范滂的母亲没有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反而提醒她的孩子面对生死不要畏惧。你已经守住了你读书人的气概,你这一生无憾了。不可能说你有好的气节、名节,又能够很长寿,人生不可能什么都好,所以你已经值得了。你看他这样的忠臣必然是孝子,而母亲能够这样地对他期许,他心里也宽心不少。这个范滂就是范仲淹先生将近一千年前的祖宗,所以其实范仲淹先生的家道不是兴旺了一千年了,而是已经兴旺两千多年了。而最大的功臣是谁?是母亲啊。所以母亲可能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可是她是实质地成就了一个家族子孙最重要的德行。 我相信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反对,当我们功成名就的时候,我们的功劳其实都要献给谁啊?献给我们的父母。因为没有父母的栽培,怎么会有我们的今天呢?所以林肯先生当上总统,受到整个海内外认同的时候,他说道:今天我所有的成就都要归功于像天使一样的母亲对我的栽培。所以这些成功的人他之所以成功,在于他的心境懂得知恩报恩,知恩报恩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家的支持;忘恩负义纵使现在有权有势,最后也会怎么样?众叛亲离。所以人心、人和都要从我们的心地下功夫。好,这个是范滂先生,他在我们的《后汉书》里面有记载。 ●“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 结果苏东坡先生十岁的时候,看到母亲在看《后汉书》。以前的女子很多有很好的家教,对这些经史都有涉略、都有深入。结果他的母亲,苏东坡的母亲看了《范滂传》,又看到范母的风范,也是心有所感,放下了书长长叹了一口气。结果苏东坡先生走过来也把书拿起来看了一遍,突然问他的母亲,他说:母亲啊,假如我要做范滂,你能不能做范母?他的母亲一听非常地感动,对着苏东坡说:你只要能做像范滂这样的忠臣,我绝对可以当范母。诸位同学们,你们回去以后对着母亲说:母亲啊,我假如要做范仲淹,你可不可以做范母?妈妈一定高兴得拍着胸脯:好,没问题,赶快去买一本《范仲淹全集》来好好研究研究。 结果这个苏东坡先生确实做到了。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岛。好事还是坏事啊?诸位同学们,好事还是坏事?你们开悟了,居然知道是好事。哪有好坏啊?好坏是自己的心决定的。今天你不把它当坏事,就像范仲淹先生被贬官,他被贬官的时候坐在船上还是悠然自在,他说:“岂辞云水三千里”,他被贬了三千里远,“犹济疮痍十万民”。今天我被贬了三千里远,但是不管把我贬到哪里,我还是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我还是可以协助当地几十万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哪里不能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呢? 所以一个人会因为自己升官、降官而非常难受,跟遇到的这个外在的情况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在的得失心、虚荣心让自己痛苦的啊。而不要去责怪:是君王让我痛苦的,是爸爸让我痛苦的,是谁让我痛苦的。这个思惟要修正,这是迷惑的思考方式。快不快乐、痛不痛苦,完全是自己的心在作用。今天指责了,你就痛苦;今天宽恕了,你就快乐了。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