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朋友,我们有没有真诚心?你们的头怎么都没动?对啊。就这样,我的父亲就说了,不然你先去看看。父亲这么疼爱你,你要听出他背后的存心。人与人都没有对立,是我们心里产生分别才有对立。你去体会到父亲的存心,就是怕你绕了半天,三年、五年过去了,又从原点开始,他是舍不得你,我们要体会这一点,体会得到,跟父亲在言谈当中就完全没有障碍。我跟我父亲提到,你儿子都已经看到圣贤教诲的重要,假如不去做,这一辈子都很难受。而我绝对不是渴望中国文化在我的眼前开花结果,在我们这一代只要中国文化没有在我们面前断根,我们的阶段性任务就算完成,我也就心满意足。这不是消极,这是客观分析,你不分析清楚,期望太高会怎么样?失望太多,我们走的每一步要明白。当初我去教小学,我没有挫折感,因为也是了解目前的孩子状况。由於心上没有挂碍,你就可以全力以赴去做。 虽然一开始想说文化不要在面前断根,但是一年多做下来,我跟杨老师有一个体会,好像在坐云霄飞车一样,快得让我们吓一跳。一般的人要来做这件事都会先预设很多困难,我们是没想那么多,就活一天干一天,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们要相信肉眼所看不到的巨大力量太多了,佛菩萨、古圣先贤都在冥冥当中加持,你走得一点都不孤单。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出家的比丘行脚各地讲经,有一天很累,到了一个庙宇(破庙)歇了下来,他对著空中说道,他说啊,累死我了,真辛苦。突然空中回了他一句话,我比你更累。我在听这个故事的当下,眼泪掉下来,有多少的龙天护法、多少的善心人在成就这个因缘,都比我们还辛苦。我常跟杨老师开玩笑,说我们在这里讨论一次,天上不知道开会多少次,还要调兵遣将。所以人真正明白这些真相就会了解到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人的慈祥、慈蔼,我们做的微不足道,要见贤思齐。 后来我到了海口去以后,确确实实也很单纯在做,因为所有的行为的根源在思想,而思想的转变绝非一蹴可几。虽然我有教过书,但是时间并不是很长,还须要继续积累教学经验。我就开始第一班开家长班,来了十多个孩子开始教,慢慢人数就聚过来,所谓要水到渠成。那一个人如何做事水到渠成?重点在不是我想怎么做,而是怎么做才能够让他人接受,这个接受还不是勉强接受,是很自然的欢喜接受。我们常常讲一句话,菩萨所在之处,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因为跟他的孩子接触了,在上课当中我们把做人的道理引导下去,家长会突然觉得,哎唷,这个老师很有教育观念。 我记得我在上第一次小朋友的课,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诸位朋友,看我画图就知道我的美术也不是很好。这个是什么?漂在虚浮飘渺间。好,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这里是大海,海浪在漂浮,这是冰山。很多人说我看到冰山了,这句话对不对?错。冰山在哪?海底下一堆才是更多的冰山的一部分,这里只是一角,我们只看到冰山一角,你没看到真相。很多人常说,这个人我太了解了,这种话都太怎么样?太武断。说坦白话,你现在完全了解你自己的举手。对不起,是我错了,我讲话的态度让你们不敢举手。行有不得。人的潜力就像是冰山一角,只开发了这一点点,这么大的部分都还没开发,假如真正开发起来,不知道可以拿几个硕士、拿几个博士,不知道可以利益千千万万多少人。百分之九十五的潜能还没开发,今天老师告诉你们有两把钥匙可以把这个潜能打开,你们要不要学?「要。」好。就用小孩子可以接受的言语跟他谈,要设身处地。第一把钥匙是「孝道」,第二把钥匙是「礼貌」。孝敬开一个人的性德,这个观念从哪里学来的?你看《地藏经》不是这么教吗?孝道,然后尊敬老师,就孝敬,那我们有没有在引导他做地藏菩萨?有,要善巧方便把这些人生最宝贵的智慧传递下去。 因为在上课的过程,家长对我的信任增加了,任何一件事情的成熟度,信任是关键,他对你信任够了,他就放手,很放心让你做。信任不够你硬做,他很紧张,你也很有压力。那很自然的,家长能接受了,我们就开了家长课。家长课当中又有一些从事教育的老师,听了以后很受益,希望再有额外的时间来提升。那你教孩子、跟家长沟通的经验都增加了,慢慢就可以去分享,教师课也顺势开起来,三个课开了。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只要家长、老师的观念转变了,他自己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所以课程,整个所有家长、老师对於圣贤智慧的提升,才是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抓到了重点、抓到了方向,路就不嫌远了。而假如我们是在学校教书,可以利用每一节课一上课让学生读经,这个读经不只能够让他薰习,变成班级经营的一部分,当一上课大家开始读经,心专注,静下来不会浮躁。其他晚进来的同学看到别人已经在读经,他就不敢拖拖拉拉,赶快坐上来。读了三分钟、五分钟,那时候上课状态也会很好。一天假如导师的课有四堂、有五堂,那光一天就可以读二十钟、三十分钟,化整为零。在台湾的环境要推展德行教育并不难,在大陆更难,大陆小学每一次月考是全海口市一起考,全上海市一起考,激不激烈?请问老师把时间都耗在哪?耗在分数上。台湾没有这样,我们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去尽一份为人师的天职,传道、授业、解惑。 而学生的道德学问,他都是长期的薰习才行。而当我们修身的功夫提高了,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是不是符合君子的风范,你一看就知道,一了解,马上机会教育就出来,那你时时刻刻都在教导他,而不是打开课本。刚好有一个老师看到学生吃完饭吃水果,吃西瓜。有几位同学在吃饭的时候就吃得特别快,吃完饭一个箭步跑过去抢西瓜,要抢那个最大的来吃。当你看到学生的这个情景,你会怎么做?「财物轻,怨何生」,「与宜多,取宜少」,这是教育机会点。这位老师不动声色,等下午上课了,老师就对小朋友讲道,诸位小朋友,假如今天在吃饭当中,某个同学一直想我要去抢那个最大的西瓜,请问他吃饭的时候会吃成什么样?吃得很快,都没有咀嚼,都没有把它嚼碎。在咀嚼当中唾液有淀粉酶帮助消化,你一下就吞下去,第一个,消化不良;第二个,增加胃的负担,这个早晚得胃病。偷鸡不著蚀把米,用在这里对不对?好像不大对。刀头舐蜜,尝了点甜头自己还觉得很得意,把舌头都割掉了。第一个,胃不好了。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