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点,自己觉得学佛很好,但是别人不以为然。我们不能据此就贬低别人,说人家福薄、说人家业重、说人家没有慧根等等...,说实在的,从现世的角度来看,不学佛的人过的生活不见得比学佛的差,能力不见得比学佛的低,知识也不见得比学佛的少。一说起人家没有学佛就是这不好那不好,这不对那不对,只会彰现自己的浅薄和狭隘。
既然我们自称佛弟子,那么想让所有众生、包括自己的亲人、配偶、朋友...都理解佛法这一根本真理存在的价值,并且获得真正的利益,我们首先就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也就是在日常当中实实在在地按照佛陀的教育来实践,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让人真实感受到佛弟子的风范,以及佛法改变人、塑造人的伟大魅力。用佛法的智慧来处理事情,而不是一味有口无心地诵经念佛,然后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
另外呢,对于在遇见家庭矛盾或烦恼无法解决时,就萌发出家念头的现象,在这里做一下简要的讨论。我们承认,一定有修行者看破爱欲红尘之苦,因而发出离心而出家求菩提。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学人无法处理家庭矛盾,想逃避现实而找到出家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去出家,能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特别应该引起那些看到他人一有家庭矛盾就劝人出家的同修注意。
佛陀以结婚恋爱为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如《须摩提女经》载,佛弟子王舍城美女须摩提,遇信奉外道的满财长者子求婚,往问佛陀,佛谓须摩提女若嫁与满财家,当“大度人民不可称计”。须摩提女依佛教敕出嫁,后来果然感化大家及满财城多人皈信三宝,受佛称赞。大乘经典中还多处说挚爱行菩萨道者及菩萨随顺众生爱欲以结缘度化的功德。如《华严经》卷七五说妙德女因挚爱修菩萨行者威德主太子(释尊前身),求为其妻,而生大功德,“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载,众尊王菩萨“以地大心执女人手共一床坐”,劝一位爱他的姑娘发菩提心,受到佛的赞叹,谓“成就如是悲心,虽受五欲,不犯众罪。”树提梵志对一女子起悲心,答应她的求爱,为作丈夫十二年后出家,因此“得以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众苦”。
可见,婚姻家庭不但不是修行人的洪水猛兽,反而是学佛实践的好地方。否则,佛陀也不必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这么多夫妇之道,家庭和谐之理了。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切实按照佛陀的教育去实行,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以上文章参考了太虚大师、佛日居士、陈海量居士的部分著作,请大家以经典原文作为最终依据。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