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听我述说的那位教授因为没有接触过佛法,所以他就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几个字怎么写?我就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给他听。我说“应无所住”就是没有假设,就是在没有假设的情况下生出来的心,这个在科学上是不可能的。你要生出一个定律来,一定要有假设,没有假设就生不出来。可是佛法要讲的很深的这一部分,就是在讲不要有假设,没有假设就可以生出你的心来,这就是佛法要表达的事情。 讲到这里,也只是理解这一句话,理解可以在没有假设的状态之下生出心来,但是是怎么生出来的呢?还是不知道,这样还是没有用。后来是因为有一个很好的机缘,让我知道、让我学会如何做,做到从没有假设的状况下生出心来,我学会了这个,所以证实“无住生心”不是说说而已,是可以做得到的。 那位教授听了很有兴趣,就问是怎么做的?在那样的情况下生出的定律是什么?他也就是问:在没有假设下生出的定律会是一个什么东西?事实上,因为佛法一直在讲空、讲无,所以你也可以说佛法就是有个假设是空、是无,他的定律就是从空无生出来的,就像这样子的情形。因为是空是无,所以就是无所住,从没有东西这样子生出来。我都尽量不要用佛法的名词,如果用佛法的名词就会讲这是“真空生妙有”,如果我用这个名词,他就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所以那些名词我都不用。 但是这样讲他还是不了解空和无怎么生出来,他问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明?我就举了一个例子,而且是科学的例子:科学里有一个说明宇宙是怎么生出来的生成论,这个学说叫“霹雳说”,就是说从空中有一个大爆炸,宇宙就生出来了,这个霹雳说就说明宇宙是从空中生出来的。那位教授又问,那这又跟其他物理的定律有什么不同呢?我说会有不同,因为如果你有任何一个假设,你订下任何一个假设,他就会限制你引导出来的定律,你做不同的假设它就会有不同的限制、影响你引导出来的定律,也就是会影响你生出来的心是什么,如果你没有假设或者说你的假设是一个空,他的限制是最少的,也可以说是最自然的。 讲到这个地方那位教授的兴趣就很大了,接着他就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佛法是这样子看事情,你有没有回头再看我们这些科学所做的研究,到底价值在哪里?是不是那是不值得做的?”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以前是做物理的人,现在去做佛教的事情,依照佛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在没有假设之下导出定律,而科学是要有假设状况之下导出定律,两者比较觉得哪一个好?或者说依我的看法会觉得科学已经不好了? 我告诉他,我认为科学处理问题有他的领域,在他的领域、他的境界里他是对的;但是超出科学的领域就不见得恰当,而佛法就会比较适当。这是层次的问题,就是放在某一个层次去看,它就是正确的;离开了那一个层次,它就会变成不正确。当然这样子讲他还是不晓得我在讲什么,所以接着我再说明: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科学要面对的世界或现象是怎么来的?是甚么领域?这个要定义清楚。我认为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要利用我们的身体做基础所定义出来的,他马上就帮我补充说是五官所观察的,所以他同意科学所研究的对象,特别是物理现象,那些现象都是用人的五官做基础所定义的,这个他同意,完全没有问题,可以接受。 我继续说,可是这样子的一个现象、这样子的一个世界,会因我们五官构造的功能有所不同,而跟着变化。譬如说,有人的眼睛有色盲,他所看见的世界就是黑白的,而这个世界和正常人所看见的彩色世界是同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本身到底有没有变?它本身到底是属于彩色的还是黑白的?所以不可以这样问“这个世界到底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端看你以什么样的五官去定义。所以,我们要了解科学所研究的范围就是用六根做基础所定义的这一个世界,他的研究范围就是这里,放在这一个范围里,他所做的研究是对的;但是超出这一个范围就不对了。譬如说,有些人有特异功能,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这个事情不是在以五官做基础的范围内,而是心灵所观察的,不是用肉体做基础来观察的;在那个范围里,科学就不适用,而宗教所做的判断就比科学还正确。 讲到这里,那位教授完全没有反对,他认为这样的看法是对的,但是他也认为我们还有一个大问题没有厘清楚,什么问题呢?就是自我意识。他说,不管你做什么研究,先决条件是你要有自我意识,当你没有自我意识,或是自我意识这个条件不存在的时候,下面根本讲不下去,也就不能做了;所以你能够做,就已经先有一个自我意识在那里,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意识,有了这个自我意识才可以做研究。他提出了这个见解,但当时我觉得还不方便跟他讲能知和被知,因为太复杂了。 虽然没有讲,可是他能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所以我就说你说对了,佛法尤其是禅宗就是要人体悟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甚么?就是你讲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所谓的自性,佛法就是教我们怎么去体会这个自我意识,体会的方式就是用反省的方式,用自我反省的方式来省察自己的自我意识。 【心灵深度加深了,看法就会改变】 他听了就又问:“那要如何做?我们的科学是可以不断的进步、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发展,而佛法是不是能够也不断的进步?还是到了一个地方就停了,就不会再进步了?”其实那位教授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深的。我告诉他,以我的了解佛法是在不断的进步,是可以不断的进步。
(推荐访问: 纯正净土法义,网站: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微信精选问答) |